“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看到这句诗,或许许多人会想到晏几道的《临江仙》。实际上,它最早出自于唐末五代诗人翁宏的《春残》: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正是春末花残柳败的时节,一位女子伫立在绵雨中,目露愁色,又似无神,不知望向何处。看那飞燕成双成对,可怜她却孤身一人。一切都像做不完的梦,恍惚迷离,要把魂魄都抽尽才善罢甘休。这教人如何忍受萧索孤寂的夜晚。
透过怨女的目光,我们仿佛看到那英俊儿郎为了家国,是带着如何的恋恋不舍,背负行囊,狠心转身,只留给妻子一个决绝坚定的背影。
翁宏为什么要以女子的口吻写下这首诗呢?我们不难发现,唐末,也就是翁宏生活的时代,社稷动荡,途有饿殍,多少人妻离子散,多少人望眼欲穿。断壁残垣,写不清贼寇的暴虐蛮横;破屋陋室,道不尽统治者的昏庸无能。
正是如此,这位女子不得不强忍心中苦楚,送别夫君,而后在萧瑟的时节,忽的触动深埋心底的伤疤,渗出丝丝鲜血。
这是翁宏触景生情的控诉,是他心怀家国却无能为力的无奈。这,便是翁宏的求天下安宁,夫妻团聚而不得。
而相同的诗句,在晏几道笔下,又有了不一样的风采: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酒醒梦回之际,我看见高台紧锁,重幕低垂。独立微雨之中,我看见双燕翻飞,而我孑然一身。不经意间,想起曾经一个叫做小蘋的姑娘。初见她时,她身着罗裙,怀抱琵琶,信手拨弄弦丝,也撩动了我的心。岁月荏苒,不知她如今身居何处,但那个夜晚的明光,也是像今日这般,笼罩着云彩,着实令人神往。
读完这首词,我们不禁猜想,晏几道在酒醉之时,到底梦了些什么呢?是不是在梦中,小蘋姑娘正用琵琶,委婉地向词人表达爱意?又或者是词人和着乐声而歌,传达他对小蘋姑娘的钦慕呢?
可无论梦境多么美妙,当初那个堪为知己的姑娘确是不在了。这时的晏几道倒是羡慕起那双宿双飞的燕子,能与心爱之人相伴相守。
因为在不同的时代,同一句诗蕴含了不同的情感,但不论是翁宏的求之不得,还是晏几道的眷恋深情,都让我们动容。
如若换成今日,也许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会一改消极的基调,成为大家向往的风景。
众所周知,中国以往用环境换经济的发展方式,使得美丽风景一去不返。能在微雨之中欣赏落花与飞燕简直是奢求。但随着国家逐渐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并做出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往日自然的生机正慢慢回归。现在,孤身接受春雨洗礼,寄目于雨中成双的飞燕,成为我们与大自然交流的一种独特方式。
所以说,诗词常读常新。对待诗词,我们无需过多拘泥于前人的注解。读出自己的想法,并将其运用于多变的情景中,才是诗词给予我们最大的财富。
编辑:张圣平
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品味云端,坠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