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凯迪
提到战国七雄的赵国,人们的第一印象都会是著名的赵国都城邯郸,今天人们对于河北省也经常以燕赵之地称呼,似乎赵国就是正儿八经的河北政权。然而,在真正的历史上,赵人的基业确实奠定于山西之地。
图/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受封赵城西周穆王时期,赵人的的首领造父为周穆王的御手,“为周穆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穆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 《括地志》云:“本彘县地,后改曰永安,即造父之邑也。”赵人因为分封在赵地从而以赵为氏,从此之后,赵人便在今天汾水流域的霍太山附近(山西霍县之南)站稳了脚跟。
图/西周时期的赵地
西周末年,赵人的领袖逐渐丧失了对于周王室的信心,因而在“叔带之时,周幽王无道,去周如晋,事晋文侯。” 叔带去周事晋的原因主要应是因为其封邑处在晋地附近,赵氏在晋南地区具有较好的政治基础,而晋侯的政治地位在周代诸侯中较高,其君为武王之子唐叔虞,是姬姓诸侯的嫡系势力,因为是赵氏集团在即将到来的春秋乱世中的不二选择。
赵育于晋时间之轴拨转至战火纷乱的春秋之季,叔带的后裔赵夙继续从事着赵氏家族的看家职业,为晋献公“御戎”,在晋献公十六年(鲁闵公元年)随其剿灭了耿、霍、魏三国,并受封于耿地(今山西省河津县),赵氏集团在晋国的战功日益累积,逐渐成为了赵国的权臣。
延至赵衰之世,赵氏集团在晋国的地位陡然提升,“赵衰从重耳出,凡十九年”,“狄以少女妻重耳,长女妻赵衰而生赵盾”,“赵衰为原大夫,居原,任国政。” 赵氏领袖赵衰凭借其敏锐的政治眼光辅佐晋文公开创霸业,虽然历经颠沛流离,但和晋文公建立了极为密切的关系,甚至共娶姊妹为妻,这种姻亲关系带来的政治联盟相当牢固,类比于三国东吴之际孙权与周瑜的姻亲关系,可知赵氏此时与晋国公室的亲密程度,赵衰也因而掌管晋国国政,权倾一时,从赵衰开始,赵氏家族正式进入了晋国的权利核心层。
图/晋文公与诸臣
而晋国经历曲沃时期、献公时期的多场同室操戈之战,公族势力大为削弱,为了填补权力空白,如赵衰、魏武子等外氏宗族掌握了晋国之重权,赵衰则几乎成为了操纵晋国政治军事权力的关键人物,这为今后赵氏的兴盛与晋国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参考文献:1. 赵国疆域变迁之研究———以地缘政治为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