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虽然说过生子当生孙仲谋的话,但其实他的儿子也非常优秀。优秀的儿子过多,就会在立储问题上让父亲陷入困境,例如康熙,有二十多个儿子,个个都很优秀,这给康熙的立储问题造成了很大困扰。曹操也面临着这个问题,他有二十多个儿子,优秀的儿子也有好几个,这让他一度陷入了选择接班人的困境。
曹操的儿子中能做接班人的有5个,曹昂、曹植、曹丕、曹彰、曹冲,这5人中曹昂很早就战死了,曹冲也因病英年早逝,所以排除在外,剩下的三人,曹彰劣势太明显,他是一个武将,不通文墨,打仗可以,但治国理家不是他的强项,再加上曹彰无心争夺世子之位,所以曹操很早就将曹彰儿子排除在外了。
这下就剩下曹丕和曹植了,在才华上面,虽然曹植和曹丕都是顶级才子,但曹丕要逊色曹植很多,这也让爱好文学的曹操,一度有了立曹植为世子的心思,但为何曹操会改变主意,让各方面都不突出的曹丕做了世子?
一是曹植自己作死,让曹丕渔翁得利。
曹植确实很有才,但纵观历史上的那些才子皇帝,李煜、宋徽宗等,都不具备国治之才,曹植和他们很像,书生气息太浓,不合适做皇帝,和曹丕交往的也多是文人才子,做的事也是喝酒吟诗作对等。喝酒不算坏事,但自古以来昏君大多都有贪酒好色的毛病,因为君主整天醉醺醺的,会耽误国事。
曹植就在喝酒之事上摔了一个跟头。襄樊之战时,曹仁遭关羽围困,形势很危机,曹操想让曹植去带兵去救曹仁,好建立些功劳,增加自己的威望,将来接自己的班。这时候,曹操还是比较青睐曹植的,但曹植喝得酩酊大醉,根本无法接诏。曹操看到这一幕后,终于明白曹植难堪大任,就不再青睐他了。
曹植在政治上也比较稚嫩,缺少长远眼光,他的朋友多是杨修这类难堪大任的文人,很少与钟繇、陈群这类重臣交往。还有,曹植有一次在皇帝举行大典的禁道到上驾车疾驰,这是违反祖制的,即使曹操本人也不会做出这种违背君臣之礼的事,但曹植却不顾及。事后,曹植不但因为此事受到了曹操的责备,还得罪了荀彧这些汉臣,可见曹植在政治上比较稚嫩,不适合做国君。
二是曹丕是实际上的嫡长子,理应由他继承皇位。曹丕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但长子曹昂战死后,曹丕就成了实际上的嫡长子,按照自古有之的规矩,曹丕就是曹操的接班人。曹操曾关于立世子之事,询问过重臣贾诩,贾诩说他想起了曹操的老朋友刘表和袁绍。他本意是提醒曹操,这两人都是立幼不立长,最后导致了兄弟内斗,被曹操趁机灭掉的,所以贾诩的目的是劝说曹操立长子曹丕。
曹丕被立为世子后,有人向他的母亲卞夫人祝贺,卞夫人只是淡定的说道,曹丕能当上世子,只因为他是长子,并不为此事感到多么开心。可见曹丕的这个长子身份,确实给他帮了大忙。
三是曹丕策略得当,才能出众。曹丕虽然文采上不如曹植,但在治国才能上要强曹植很多,他和曹操很像,城府很深,也足够奸诈狡猾,做事方面也是兢兢业业,也没有曹丕持才傲物,爱喝酒误事的坏毛病。
曹丕在与大臣交往方面,表现得很谦恭,很少与大臣结怨,与大臣都能够友好相处,即使对一些人心存不满,如曹洪曾不借给他钱,这让曹丕怀恨在心,但曹丕从未表现出来,这使得他在群臣中有着较好的口碑。再加上曹丕有着较好的大局掌控能力和治政能力,所以曹操选择曹丕做接班人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