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之甜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前不久,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市委宣传部、安阳市中商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电视剧《红旗渠》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连续数日取得同时段收视率第一的佳绩。
没有流量明星参演,没有华丽道具加持,没有宏大场景衬托,这部主旋律电视剧带给人们什么?该剧自开播以来,在社会各界引起巨大反响,大家观赏着、讨论着、感慨着,掀起一场新时代的精神洗礼。
历时7年磨一剑
“红旗渠在安阳家喻户晓,我从小也是耳濡目染,经常听长辈们讲修渠的故事,当时就觉得非常振奋人心。”出品人、制片人王伟锋是土生土长的安阳人,谈起创作这部剧的初衷,他说,2015年,他给红旗渠景区、红旗渠干部学院拍摄宣传片时,对红旗渠进行了深度了解。
“当年修渠的艰辛和共产党人的信念让我非常震撼,作为安阳本土的影视制作人,我决定要把红旗渠拍摄成影视剧,让更多人从荧幕上去了解、去直观感悟那段艰苦岁月。”王伟锋说。
2016年初,他的公司开始筹备拍摄。经综合考虑,决定委托著名编剧郭亚平担纲编剧。制片方认为,郭亚平有过多部优秀作品在央视及各大卫视播出,他又是安阳人,对这段历史更为熟知,对宣传家乡又有情怀,在创作时会更加认真负责。
郭亚平欣然接受邀请。在创作期间,他查阅了大量的林县历史资料,走遍了红旗渠沿线,还拜访了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 “我和爱人自己开车去了林州很多次,就找那些上年纪的,给他们递上一根烟,听听当年修渠的事情,掌握了很多第一手资料,争取还原当年最真实的历史。”郭亚平说。
讲述中,郭亚平难掩激动之情。他感慨,剧本创作过程中,自己内心时时都在涌动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感动,他决心把这部电视剧的“魂”写出来,把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表达出来。
片名的确定也有一番波折。当初,王伟锋决定就以“红旗渠”三个字直接命名该剧,这样播出后对家乡宣传会更直接。“谁知道,最初报批、立项时,相关部门却不同意以红旗渠命名该剧,理由是片名和商业契合度太高,要求重新修改片名再报......”
这个意见对王伟锋他们打击不小。他坚持用“红旗渠”,多次向相关部门申请,并保证把本剧体现的主要内容、展示的时间段为红旗渠修建时期,历经半年多时间沟通,最终于2016年11月通过立项。
7年来,在省委宣传部、安阳市委市政府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主创人员多次在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的指导下召开剧本研讨、论证、推进会。2019年电视剧《红旗渠》被列入中宣部和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重点项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电视剧项目、中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重点项目、河南省及安阳市宣传思想工作“八大工程”2020年度重点项目。
2020年5月,《红旗渠》剧组在林州筹备组建;同年9月19日,开机拍摄;2021年,制作完成;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作为大型红色献礼剧于10月17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
拍摄细节打动人
朴实无华的风格渗透在《红旗渠》的方方面面。剧中,太行山的崇山峻岭、黝黑的山洞隧道、贫瘠荒野的土路,林县百姓朴实的面孔、素朴的装束,眼神中写满对水的珍视、对幸福生活的憧憬,都尽力还原出几十年前的环境氛围,以及当年修建红旗渠的物质条件与技术水平。
该剧执行制片人尚光明说,为了达到理想播出效果,他们下足了功夫。“剧中的石头房子都是原来五六十年代保留下来的原貌,红旗渠挖渠现场,也是原来挖过渠的现场......”
由于取景地分散,相隔距离远,剧组每次拍摄都需要好几个小时来回转场,增加了很多时间和制片成本,但每位演职人员都不辞辛苦,只为呈现最佳的视觉效果。
为了更好地代入角色,剧中饰演石水生的年轻演员景乐曾去到乡村,通过割麦穗、做农活来揣摩人物,有一场戏是他和村民一起找到了水源,高兴地跳下了河。为了更好体现当时人们找到水的那种狂喜心情,光一个跳水的片段,他就拍了四五条。
导演康宁要求剧组全体人员在拍摄中要发扬红旗渠精神。从去年9月开机以来,剧组深入林州市梨园坪、白家岩、丰峪村等地拍摄外景,每天风餐露宿,每名演员都化身为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
主演于震已经与红旗渠结缘,他被聘为林州市红旗渠故事会志愿服务队特约讲解员。于震在电视剧拍摄期间拍摄了多条宣传红旗渠的短视频,几乎每一条的播放量都上千万次。他说:“我能做的就是把角色演好,尽我的全力拍好这部电视剧,把红旗渠精神传扬开来,让更多的人知道红旗渠,了解红旗渠精神。”
来自任村镇尖庄村的石美林今年70岁。她得知招募群众演员要求年龄在50岁以下,就谎称自己才50岁。“俺家三代都修过渠,只要是和宣传红旗渠有关的事儿,俺都愿意参加。”石美林激动地说。
赓续精神再出发
电视剧《红旗渠》带给观众深深的感动和震撼,是由作品真切还原的历史质感带来的,更是红旗渠修建的奇迹和红旗渠精神赋予的。
“我想起了我爷爷在红旗渠工地获奖时的情景,想起我父亲80岁时还拿着他当年修渠的锤钻在田间地头垒石岸的情景,忍不住流泪......”在电视剧《红旗渠》中担任群众演员的林州任村镇石岗村花甲老人程天山告诉记者。程天山的父亲曾经在红旗渠青年洞奋战,给他讲述过当年修渠的经历。
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2019级学生郭夏汐加入了学院组织的红旗渠口述史调研活动,采访了红旗渠建设者29名,其中包括7位劳模和数位老党员。她饱含深情地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做好红旗渠精神的传承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用口述史的方式留下红旗渠历史更是义不容辞。“我们想用手和笔记录下更多修渠人的故事,帮助后来者得到更多的收获,承载过去,造福未来,这正是这次实践活动的意义!也是我们所有参与者的决心。”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是安阳、河南乃至全国的宝贵精神财富。强调,“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岁月流逝,精神赓续。安阳市委书记袁家健表示,作为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安阳更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大力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编辑:李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