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年冬天,一场名垂千古的战役落幕,中国的历史走向也随之发生转折。这年,前秦天王苻坚发动百万大军南征东晋,却不料在淝水被晋军击溃,他统一中国的愿望由此落空,那些降服他的豪杰们也由此纷纷走向独立,迅速瓦解了前秦对北方的统治。短短数年间,后燕、后秦、后凉、后仇池、西秦、西燕、翟魏……一批死去的国家宣告复活,和一批新兴的国家冉冉升起,于是,乱世再次降临中国北方。
386年,一个16岁的少年在牛川称代王,紧跟时代潮流,也宣布复国。这个复国者要威望没威望,要实力没实力,拥有的,只有家族昔日的荣光,而身处乱世,家族的荣光是最靠不住的,这个少年想要振兴家族,振兴国家,注定困难重重。这个少年,这个国家,能在乱世中生存下来吗?
少年复国者名叫拓跋珪。拓跋鲜卑原本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后来迁徙到蒙古高原地区,和曹魏、西晋建立关系,及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爆发,拓跋氏帮助西晋朝廷对抗匈奴人,在315年受封为代王。23年后,拓跋什翼健,也就是拓跋珪的爷爷,在蒙古高原宣布建立独立政权,着手把以拓跋氏为首的部落联盟转变为中原体制国家。不过,从来建立政权容易,转变体制困难,拓跋什翼健还没来得及实现自己的宏达计划,便在376年遭到前秦天王苻坚的大举进攻,代国诸部不能战胜前秦军,最终作鸟兽散,致使代国灭亡,拓跋什翼健亦死于内乱。以上这段历史详见拙作《脆弱的草原霸主——拓跋鲜卑崛起漠南,建立代国之路 》。
代国的灭亡,既打断了拓跋氏建立国家的进程,也影响了拓跋氏草原霸主的地位。苻坚从蒙古草原撤兵后,把代国诸部一分为三,让匈奴铁弗部刘卫辰治理黄河以西的鲜卑部落、匈奴独孤部刘库仁治理黄河以东的鲜卑部落,又让鲜卑贺兰部贺讷治理代国东部的鲜卑部落。于是,蒙古草原境内形成了铁弗匈奴、独孤匈奴、贺兰鲜卑三强鼎立的局面,昔日实力强大、声名显赫的拓跋鲜卑离开了舞台。
拓跋鲜卑遭遇重大挫折时,拓跋珪年方六岁。拓跋珪是拓跋寔的的遗腹子,371年,拓跋什翼健被长孙斤刺杀,拓跋寔为保护父亲挺身而出,受伤而死。几个月后,拓跋寔的妻子贺氏,也就是贺讷的妹妹,在参合陂北生下拓跋珪。拓跋什翼健对孙子拓跋珪疼爱有加,怎奈时局有变,他无法保护自己创建的国家,也无法保护自己可爱的孙子,376年,遭遇兵败的拓跋什翼健被儿子拓跋寔君杀死,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从此,拓跋珪再也没有优渥的生活可以享受,他幸福的童年时光戛然而止,另一种难以想象的生活扑面而来。
代国疆域图(338—376年)
虽然史书明确记载苻坚没有把拓跋珪迁入长安,但只要联系苻坚灭亡前燕后,把慕容鲜卑王族大批迁入长安,名为优待,实为监视,就很难相信苻坚会那么宽容,把拓跋珪安心留在蒙古草原,给拥戴拓跋氏的人提供重建代国的机会。史书对拓跋珪从七岁(376年)到十三岁(383年)的记录一片空白,不过,我有理由相信,拓跋珪和他的叔叔拓跋窟咄一样,也被前秦军队带到长安,过上了被前秦优待的生活。至于拓跋珪何时离开长安,在母亲和弟弟的陪伴下,回到蒙古高原,就是另一个谜团了。
贺氏带着孩子们回到蒙古草原后,没有回娘家贺兰部找哥哥贺讷,而是来到独孤部找刘库仁。刘库仁是拓跋什翼健的外甥,对贺氏母子照顾有加,让贺氏母子过上了安心的生活。不过,贺氏母子一定想不到,发生在淝水的那场战争,看似和他们无关,实则会改变他们孤儿寡母的命运。
384年,慕容垂在河北建立后燕后,与前秦的战争日趋激烈,刘库仁为报答苻坚提拔重用之恩,发兵救援前秦,进攻慕容垂,结果遭到部将叛变,殒命繁畤。随后,刘库仁之弟刘头眷继任为部落首领。刘头眷对贺氏母子亦照顾有加,贺氏母子的生活遂没有受到动乱的影响。然而好景不长,刘头眷也在385年死于内乱,这次,杀死刘头眷的是人刘显——刘库仁的儿子,刘头眷的侄子。
刘显对贺氏母子的态度,与父亲、叔叔相比,可谓是大相径庭,他野心勃勃,企图杀死贺氏母子,所幸独孤部并非铁板一块,不是所有人都同意刘显的计划,其中就有刘显的弟弟刘亢泥的妻子。刘亢泥的妻子是拓跋珪的姑姑,她眼见贺氏母子有危险,于是密告贺氏,贺氏当机立断,让拓跋珪带着弟弟逃亡贺兰部,自己留下来对付刘显。第二天,贺氏声称儿子消失,哭着责问刘显道:“你们谁杀了我的儿子?”刘显架不住贺氏的强势进攻”,一时也不知拓跋珪兄弟的去向,只好暂停自己的计划。
拓跋珪的雕像
当刘显得知拓跋珪兄弟的去向后,他大怒不已,方才明白这是贺氏的计谋,于是,刘显把所有怒火都撒向贺氏,准备杀死贺氏。贺氏情急之下,向刘亢泥一家求助,刘亢泥一家伸出援手,向刘显求情,贺氏最终幸免于难。然而,贺氏经历这番波折后,已经难容于独孤部,不久,她趁独孤部发生内乱,寻机逃回娘家贺兰部,和拓跋珪兄弟重新团聚。不料,贺兰部亦非安全之地。
在独孤部,哥哥刘显反对贺氏母子,弟弟刘亢泥拥护贺氏母子。而在贺兰部,哥哥贺讷拥护贺氏母子,弟弟贺染干反对贺氏母子。贺染干见外甥拓跋珪得人望,不禁心生嫉妒,领兵包围贺氏母子,贺氏见情势危急,再次挺身而出,当众指责自己的兄弟,让贺染干心生惭愧,化解了这场危机。
拓跋珪得人望,在于他特殊的身份,他是拓跋什翼健的嫡孙,血液里流淌着百年王族高贵的血统,同时也拥有百年王族未消的声望。拓跋珪在母亲贺氏的多次保护下,躲过一次次危机,前来归附的部落首领也越来越多。这些部落首领不甘心沦为苻坚的附庸,加之前秦的统治崩溃瓦解,苻坚再也无力控制蒙古草原,他们决定拥立拓跋珪为代王,学习慕容垂复国。386年,拓跋珪在牛川大会鲜卑诸部,即代王位,改元登国,设官分职,已经消失十年的代国于是重生。
危机袭来拓跋珪称王后,迁都盛乐城,又改称魏王,于是,历史上著名的北魏诞生了。然而,北魏在国家形态上继承了拓跋什翼健时期部落联盟的状态,这种原始的国家形态无法使各部落形成合力应对强敌,容易作鸟兽散。很快,拓跋珪就遇到了和爷爷同样的困境。
北魏疆域图(386年)
386年3月,刘显自善无南走马邑,以避拓跋珪之锋芒。不久,刘显的族人刘奴真和弟弟刘肺泥相继归降拓跋珪,致使刘显实力大损。刘显为摆脱困境,决定投靠西燕,借西燕之力消灭拓跋珪。此时,西燕的统治者是慕容永,慕容永和慕容垂同辈不同祖,他在386年击败前秦,占据山西,和占据河北的慕容垂为争夺前燕继承人的地位激烈竞争。面对拓跋珪的崛起,慕容永没有漠然视之,而是积极行动,以图控制鲜卑诸部,从侧翼压制慕容垂,为自己和慕容垂竞争增加筹码。
当刘显提出迎立拓跋珪的叔叔拓跋窟咄为北魏皇帝时,慕容永欣然同意,让刘显的弟弟刘亢泥接走拓跋窟咄。刘显得慕容永之助,在8月出动大军,帮助拓跋窟咄北上,对北魏发动了咄咄逼人的攻势。在此之前,鲜卑诸部就对是否支持拓跋珪存在争议,而今,刘显大兵压境,鲜卑诸部人心动摇,就连拓跋珪身边的人也密谋杀死拓跋珪迎立拓跋窟咄。拓跋珪少年老成,没有杀死所有参与谋反的人,只是象征性地诛杀了五个主谋。拓跋珪明白,以散漫之人迎战来犯强敌,必无胜算,他当机立断,决定放弃盛乐,北走阴山,再次来到贺兰部,向舅舅寻求援助。与此同时,拓跋珪派使者出使后燕,向慕容垂请求援兵。
拓跋珪不战自退,令拓跋窟咄信心大增。拓跋窟咄乘胜追击,对侄子拓跋珪步步紧逼,拓跋珪难敌叔叔,致使人心更加动摇。叔孙普洛等开国功臣见大事不妙,既没有选择背叛拓跋珪,也没有选择投降拓跋窟咄,而是选择投降刘卫辰。眼见爷爷十年前国破家亡的历史即将重现,拓跋珪心急如焚,对后燕援军翘首以待,然而,后燕援军从8月到10月始终不见动静。
面对拓跋珪的危局,慕容垂是冷眼旁观?还是出兵相助?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