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旗袍的前世今生(百年旗袍的华丽转身)
时尚旗袍的前世今生(百年旗袍的华丽转身)
2024-11-13 10:35:55  作者:空心菜疼  网址:https://m.xinb2b.cn/sport/vyr295138.html

旗袍在它的百年发展中,有很多变化,这跟很多流行观念有关。同时,不同的旗袍款式也代表着社会上对女子时尚的分类。在中国服饰史专家高春明看来,旗袍能够重归我们的视野,不是作为舞台上的表演时装,也不是博物馆的文物,而是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日常服装,回到我们日常生活中。

旗袍的发展,从清末到今天,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在这一百多年中,有很多的坎坷和变迁。


旗装的前后演变

旗人所穿的袍服,我们汉人就称它为旗袍。编入八旗的主要是满族人,但也包括一些蒙古族和鄂伦春族人。一般早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的服装都有一个特点:上衣为袍,下体穿裤。他们的袍做得非常厚实,袖子非常紧窄,裹住手臂,不像我们汉族有时把袖子做得很大,很飘逸,他们主要还是出于狩猎的需要。

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的统治被推翻,汉族男子和女子对服装,尤其是在一些正规的场合,包括一些礼仪性场合所穿的服装,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形态一直找不到方向。一些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年轻女子,吸收了日本服装元素,加上中国传统服装元素,把二者交织在一起,制成了一种新的服装。这种服装的领子比较紧,比较高,袖子非常紧,衣身是紧裹住身体的,人显得非常精神。下面是穿裙,裙子有时用与上衣相同的颜色,有时则用黑色,穿着感觉朝气蓬勃。这种服装是当时最为时髦的装束,被冠以一种名称,叫“文明新装”。文明新装再朝前跨一步,如果把衣身加长,和满族旗袍相结合,现代的旗袍就诞生了。

旗袍成为国服

说到旗袍,其实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京派,一个是海派。所谓的京派旗袍,就是我们所说的早期满族妇女穿的旗装。海派比较开放,海纳百川,对西方外来的东西比较能够接受。

京派的服装面料用传统丝绸比较多,它的服装比较宽阔、宽大,上面用了很多的装饰。海派旗袍发展到后期,用了很多西方国家的面料。裁剪上把旗袍做得更加衬身适体,更加体现东方女性的婀娜身姿。包括领子、袖口、腰身都做得非常完美。所以说上海是海派旗袍的发祥地。旗袍在上海这块土壤上,吸纳了传统服饰的样式,吸收了西方服饰的一些元素,进行综合改制,改良以后成为一种新型的款式。现在我们所说的旗袍,原则上都应该叫“海派旗袍”。

说到旗袍的历史,还有一个时间节点非常重要,那就是1929年。这个时候北伐战争已经结束,国民政府已经成立。1929年的4月16日,国民政府首次颁布了一个《服制条例》,这个条例正式确定了旗袍的国服地位,第一次把它写进典章。同时颁布的,还有中山装正式作为男子的国服。


上世纪30年代是旗袍的巅峰时期,那个年代以后,旗袍的变化越来越多。大量的西方服装元素进来,大量的西方面料被采纳。很多服装设计师从西方的服装中吸取了养分,吸取了灵感,对服装进行了改良。我们从传世实物上可看到旗袍的变化,有的做得非常精致,用的面料非常高贵,有些面料和巴黎的时装、晚礼服的面料是一致的,甚至在流行时间上也只相差一个多月。旗袍的制作变化也很大,越来越显露出东方女性特有的身材特点。旗袍的开衩越来越高,几乎到臀部,露出了整个大腿。和旗袍相配的鞋也是西方流行的高跟鞋,高跟鞋的跟也是很细很高。这种旗袍和我们现在观念上的旗袍已经很接近了。

上世纪40年代以后,由于战争的关系,旗袍的流行速度慢慢趋缓,但还是妇女的最爱。那个年代的旗袍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平面裁剪变为立体裁剪。

上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政治风波不断,国民经济衰退,妇女渐渐地远离了旗袍,开始穿列宁装、两用衫、便装等等。但是旗袍还是在生活中存在的。我们的一些国家领导人夫人包括宋庆龄女士、陈毅市长夫人张茜女士,在重要的出访活动中还是穿着旗袍。宋庆龄女士一生钟爱旗袍。到宋庆龄故居,打开她的衣柜,保存下来的衣服几乎都是旗袍,有皮的,有绸的,有缎的,有纱的,有丝的,各种各样。

上世纪60年代以后,因为“文化大革命”,扫四旧、破资产阶级思想等等,在中国内地,包括一些重要的领导人也不再穿旗袍了,旗袍似乎从我们的生活当中渐行渐远。但在港台地区仍然保持着它应有的地位。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妇女们才重新审视、回过头来再去穿着旗袍。

旗袍为什么经久不衰,能够一直延续到现在?因为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大家。东方女性的身材和西方女性的身材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不一样。近现代西方女性穿衣服喜欢露,追求的是一种性感,尤其是像地中海、欧洲一带,而且衣服上有很多的棱角。但是东方女性含蓄、柔美,身材与西方女性不一样。西方女性的肩膀比较宽,臀部比较宽大,而且后翘。东方女性削肩,有的平胸、细腰、圆臀等等,这种身材穿着旗袍恰好显示出她特有的魅力。因为腰比较细,臀部比较宽,东方女性穿着旗袍后从正面看,由肩膀到胸部、腰部和臀部,整个造型形成一个X形;从侧面看,背部和臀部突出,腰部微缩,外形形成了一个S形,正好把东方妇女的曲线尽情地展现出来。所以它得到了东方女性的青睐,盛行不衰。

另外旗袍的搭配上也和别的服装不一样。当时宋美龄穿着旗袍走在国际舞台上,在美国国会进行讲演,将旗袍和西方裘皮大衣搭配,或和西装搭配,日常还与毛线衣搭配,非常灵活。中国服装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可以说没有一种衣服像旗袍这样拥有魅力,一直延续到今天。

女子时尚文化

当时,社会上对女子时尚的分类有多种。按照门第职业进行分类,在穿衣风格方面可分三大类:女学生职业派、舞女明星派、公馆太太派。

在当时的社会结构里,女学生派是当时新女性的代表。在1930年,有很多的中学、大学相继把校服规定成旗袍。颜色都很清纯,质地比较朴素,代表了当时女学生的旗袍风尚。上世纪30年代,烫发、穿着短旗袍的女大学生一般是比较常见的。一般的职业妇女,就像我们今天的白领一样,鉴于当时的工作环境,旗袍也是比较简洁、典雅、大方的。


胡蝶是当时的电影皇后,虽然她声名鹊起,但事实上,明星的地位不是很高,当时人们往往把她们跟舞女、交际花分为一类。这一类女士的旗袍样式,比较大胆、比较出位。1929年,在长沙有一种叫耐梅装的衣服引起轰动,使长沙妇女纷纷效仿。据当时记载,上海女明星杨耐梅到长沙演出时穿的衣服是“衣薄如蝉翼,肌肤毕呈,袒胸露臂,上无余衣,下无裙裤”。在长沙引起轰动。1932年,上海有一个有名的交际花叫薛景园,也是别出心裁,创出了一种流行趋势,在衣服四周都缀上比较大的花边。当时比较新奇的女士都纷纷效仿。1929年民国日报上有一篇文章提到,很多摩登女性穿起华尔纱的旗袍,有意露出里面的衬带,显得影影绰绰的。这种旗袍,基本是透的,很薄,里面又穿着很薄的内衣,真的达到“肌肤毕呈”的地步。在上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观念的开放,女士的审美观、择衣的大胆程度,已经达到了很前卫的程度。

公馆太太派的社会地位一般比较高,打扮都比较高雅。因为有这种社会身份和地位,经济条件又非常好,她们的旗袍,非常雅致、典雅,显示自己的身份,而且不露声色。她们选择的面料很独特,会专门为她的旗袍选择一种独幅面料,根据她的要求来织的,可能她的旗袍只有一件。

当时,上海最大的一个裁缝店就是鸿翔公司,公馆太太一般就去鸿翔公司去做。面料很讲究,款式也很雅致。这一类里,顶尖人物可以说是宋庆龄、宋美龄了。宋美龄非常喜欢穿黑色丝绒旗袍,她穿着旗袍,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把东方女性的风采展示在世人面前。

1925年,中国掀起了国货运动。到1928年国货运动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当时,尤其在上海,民族工业、民族企业家、纺织厂非常的多,他们生产出来的布备受推崇,作为一种国货推崇,蓝色的阴丹士林布颜色非常的经典。当时穿阴丹士林布的人非常多,尤其女学生非常喜欢。电影皇后胡蝶还曾做过阴丹士林布旗袍的代言人。阴丹士林布做旗袍显得非常简洁大方,胡蝶在颈部套了一串价值连城的项链,既显得高贵,也可以显得朴素。


当时的时装公司比较有名的是鸿翔公司,是金鸿翔、金仪翔两兄弟创建起来的。云裳时装公司也从他们那儿挖了不少裁缝师傅。鸿翔公司不满足于现有状况,不停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推介、包装,请一些明星做代言,跟时装选秀结合起来,做很多的商业广告。1935年10月23日,胡蝶跟潘有声结婚的时候,鸿翔公司的老板金仪翔就亲自做了一件衣服送给她,这件衣服上缀满了100只蝴蝶,暗合胡蝶的名字。这个事情一出,非常轰动,鸿翔公司不失时机地把胡蝶的照片印成五六英寸大,发给顾客。1946年他们还赞助了上海的选秀活动,让鸿翔在旗袍、在时装界的号召力上蜚声上海。当时苏北遭灾,上海的大亨杜月笙就举办了一场上海小姐的选秀活动,云集了当时沪上的影剧名伶。参赛穿着的旗袍就是由鸿翔出资赞助的。

鸿翔当时在欧美定了不少时装杂志,研究欧美流行服装款式,聘请高级的服装设计师。所以他们对时尚的引领和号召力是非常大的。像社会名流宋美龄和宋庆龄、新出炉的上海小姐王玉梅、电影明星胡蝶,都是他那里的长期顾客。当然还有很多别的时装公司,比如说云裳公司,是当时的海归——徐志摩和陆小曼出资办的。

时装公司和电影界、娱乐业联手打造了服装的时尚潮流。当时的上海,都市文化发展非常繁盛。像电影、话剧、期刊、报纸、杂志、摄影广告,都非常繁盛,对旗袍时尚的引领也是起了一种推动作用。当时的电影公司也有一批时装设计师,每次有新电影拍摄的时候,他们根据明星的气质、身材设计一批新款旗袍。电影放映以后,社会上就会引起反响和轰动。有一种沪剧,叫西装旗袍戏,像《大雷雨》、《碧落黄泉》、《秋海棠》都是西装旗袍戏。顾名思义,就是女演员大多数都穿旗袍,这种旗袍对时尚的引领、号召力是非常大的。

旗袍风尚与审美

旗袍在它的百年发展中,有很多变化,从衣襟,袖口到开衩,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它跟很多的风尚即所谓流行观念有关。

旗袍的风尚,我们主要是以上海为例。因为在上世纪20年代的时候,有一句话是:上海的一衣一扣、一鞋一袜,足以影响全国风尚。由此可见上海当时在全国的时尚地位。


20世纪初,从束胸到“天乳运动”,大城市女性去除了束缚胸部的小马甲,换上了一种新式内衣,把自己的曲线露出来。社会上的这种思潮,使妇女的旧观念发生了改变。她们觉得对身体的暴露,不再像以前一样感觉非常的羞涩,这是一种人体美、自然美。这种风尚的发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中国人对自己的身体,包括中国女性对自己身体的一种反思。到了上世纪30年代,短袖旗袍和无袖旗袍开始出现。对于当时的时尚女性来说,可能冬天也在穿无袖的旗袍。我们发现旗袍的款式慢慢越来越大方,甚至可以说越来越暴露。这些风尚的变化,改变了旗袍的长短,甚至后来改变了它的材质取向。

在了解了旗袍的历史,同时也知道了旗袍背后的故事以后,我们再来看一看旗袍的构成。每一件旗袍都由很多元素构成,包括面料、款式、色彩、图案、装饰以及制作工艺。丝织品在旗袍面料中用得非常广泛,因为中国是个丝的国度。其次棉布,包括刚刚说的阴丹士林布。丝绸与棉布,是中国妇女,尤其是民国妇女的首选面料。

早期的旗袍款式主要采用平面裁剪。后期则是完全用立体裁剪。一件衣服,如果要做得衬身适体,可不是像我们一般的师傅测量两围、三围、长短就可以。真正上好的一件旗袍,它的制作过程中,服装师傅要测绘的点,最高的有36个,这样做出来的旗袍,才完全是为你度身定制的。

说到旗袍的袖子,变化就更多。有长袖、短袖,甚至于无袖。有的甚至把肩都露出来。旗袍的长短也有变化,早期的京派旗袍是长的。但海派旗袍改变了这个现象,渐渐露出了高跟鞋,甚至露出了丝袜,把旗袍的长度渐渐缩短。有的甚至到了膝盖这个部位。但是一度又开始流行长旗袍,走起路来衣边扫地,拖在地上,这种旗袍多用做晚礼服,搭配高跟鞋,显得人更修长。

旗袍的领子变化更多。有的时候流行短的领子,短到几乎没有领子,在1933年以后,一度出现无领旗袍,只有一个圆的领口。再夸张一点,旗袍的领子朝下,挖成一个U字,又出现V字领,一直到胸部大开门,甚至还出现了小西装领、翻领,但更多的还是元宝领,这是旗袍比较重要的一个元素。旗袍领有时候短到几寸,高的时候甚至高到耳际,领口有的用一粒纽扣,有的用两排甚至三排、四排纽扣。


旗袍的色彩,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颜色都可以选择。总而言之,年轻妇女用的色彩比较跳跃、比较鲜艳,有大红的、葱绿的、嫩黄的。30岁以上的妇女,可能会选择比较沉稳的颜色,如灰黄、蓝灰、灰绿、咖啡色等。到了50岁以上,比较多的选择黑色。

说到图案,旗袍纹样变化就更加丰富了。在封建社会,中国人无权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比如龙凤纹样,在封建社会是不能随便用的。但到了民国时期,有人会把龙凤纹样绣到自己的旗袍上,这也是比较普遍的。但上世纪30年代以后,受欧美服装风俗的影响,传统的梅、兰、竹、菊、龙凤、花卉用得越来越少,抽象的几何型用得比较多。比如条文,就有直条文、竖条文和斜条文。网格纹、凌纹、波纹也比较多,这类纹样一般体型瘦的穿着效果比较好。体型胖的要穿直条文。抽象的花卉用得更多,有些人把花卉纹样进行变形组合,形成几何纹样,尤其适合年轻女性。

中国旗袍的制作技艺,和西方服装的制作方式完全不同。一件旗袍,面料的优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做工。总结出来,有9字秘诀。首先是“镶”,镶边工艺,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边镶在旗袍的领子和边上。

第二是“嵌”,用一根细的线,以不同的布料把它包裹,在布料夹缝之间镶嵌。

第三是“滚”,滚边就是把布条斜裁好,能够增加衣服的牢度,一般在衣服的袖口、里边最外一层。

第四是“宕”,它和滚不一样,滚在最外面,宕在最里面。

第五是“盘”,指盘钮的工艺。一件旗袍有时候用工的费用还不及一副纽扣的费用。所以盘钮是一种重要的工艺,一个上好的师傅可以盘出上百种花样。

第六是“绣”,用绣针代替画笔,用细的绣线代替颜色,用不同的针法,上下穿刺布料,根据需要刻画图案。

第七是“贴”,用布料贴图案,贴了以后把周边用线缝住。

第八是“绘”,手绘用得比较多,有泼墨的,有工笔的。在海派旗袍中,用工笔的比较多一些。

第九是“钉”,就是用一种光片料珠,把它制作成一节一节的、小小的,在旗袍上钉出纹样,在灯光的照射下,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反光,有一种特殊的效果。

旗袍再次走进生活

我们提旗袍的复兴,是因为它在中国内地消失了很长时间。但在国际舞台却一直没有消失。今天我们看到一些影视明星,如巩俐、章子怡等身着旗袍出现在国际红地毯上,闪光灯下,认为是她们把旗袍带入了世界时尚的视野。其实在大的时尚体系中,旗袍并没有消失过,它一直是时尚舞台的一个精灵。

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旗袍一直是国际设计大师,像圣罗兰、三宅一生、范思哲的宠爱,尤其把旗袍的元素跟晚礼服结合起来,它一直受影星、上流社会女性的青睐。所以我们讲复兴,从某种角度,是把它推向国际舞台、国际视野,另外一种角度是在文化和日常生活的角度把它再传承起来。

2007年,上海市的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海派旗袍制作技艺列入了名录。当时我们遍访沪上名家,对旗袍的谱系和制作工艺都做了摸排。2008年上半年,我们在上海美术馆和上海音乐厅联合国际时装中心举办了一场静态的“百年旗袍展”和动态的时装秀——“海上花”大型旗袍展,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各个报纸媒体都在报道,大家感觉非常怀旧、唯美的情景,又从旗袍身上看到了。

我们期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旗袍能够重归我们的视野,不是作为舞台上的表演时装,也不是博物馆的文物,而是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日常服装,回到我们日常生活中,这可能也是我们做旗袍研究和旗袍推广想要达到的一个目标。

(作者高春明 系中国服饰史专家,现任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中心筹建办主任、研究员;本文有删节)

  • 百家争鸣是什么简单易懂(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2024-11-13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百家争鸣,就是一场“吐槽大会”!但儒、道、墨等几大家,可不只是耍嘴皮子这么简单,里面的信息量大了去了,不信我问你:这么说吧,如果中国思想史是一条长江,那它的源头,就是诸子百家说到这里,你有没有想。
  • 天天热水泡脚对心脏不好吗(湿邪不除损害心脏)
  • 2024-11-13湿邪不除损害心脏双心病专家指出:湿邪对我们很多脏器都有影响,尤其是会损伤心脏,导致可怕的双心病!双心病又和普通的心脏病有什么区别?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泡脚、代茶饮和穴位按摩做到祛邪安神、养血护心?这“一邪”其实就是。
  • 陈坤红衣长发剧照(陈坤演绎民国白夜追凶)
  • 2024-11-13陈坤演绎民国白夜追凶《脱身》又发片花了!!!豆子发现,什么糖都不如亲兄弟的糖甜!盛世美颜的“厂花”陈坤,用炸裂般的演技展示了什么是“谍影亲兄弟,上阵磕CP”!-全剧都是实力派的谍战片-《脱身》讲述的是1949年解放前期在。
  • nba2k14球队空间(NBA2K14之丹佛掘金王朝模式)
  • 2024-11-13NBA2K14之丹佛掘金王朝模式丹佛掘金队是NBA老牌球队之一,球队历史悠久,也涌现不少优质球员,其中出名的有穆大叔,坎比,内内,艾弗森等等历史名将,也有近些年选秀出的14约基奇,16穆雷等进些年掘金通过培养优质潜力股和引援成为一只。
  • 素质技能测试和职业技能测试(关于职业技能测试)
  • 2024-11-13关于职业技能测试#2022开学季#什么是职业技能测试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人社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结合中职类学校教学实际,以测试学生职业态度、职业素养和基本操作技能为目的单招的考试采取3X,“3”是。
  • 153小时的生命奇迹(历经60天来之不易)
  • 2024-11-13历经60天来之不易来源:【华声在线】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周倜通讯员梁辉欧苧鲒“雯雯,看爸爸!爸爸在这里……”3月14日上午,看着有阵子没见的女儿从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PICU)转入普通病房,“感恩与感激。
  • 李沁演白鹿原中田小娥时多大(同演白鹿原田小娥)
  • 2024-11-13同演白鹿原田小娥电视剧版《白鹿原》在这一届的白玉兰奖上面获得极大殊荣,也算是实至名归了,上台颁奖,李沁作为里面的第二个女主角,身穿红装还是很亮眼的话说经典作品《白鹿原》还有一个电影版本的,在里面出演李沁这个角色的是你。
  • 英语错误类型(常见英语错误absent的误用)
  • 2024-11-13常见英语错误absent的误用今天一起来看看大家在使用absent这个词时,常常出现的错误先来了解一下absentadj.缺席的;不在的;缺乏的vt.使缺席看看这两个句子:Shewenttoherfather'sofficeatt。
  • 郭富城林家栋电影全集(电影断网定档9月9日)
  • 2024-11-13电影断网定档9月9日新京报讯5月5日,由郑保瑞监制、黄庆勋执导,郭富城、任达华、林家栋领衔主演的电影《断网》宣布将于9月9日上映官方微博配文称:“三雄对峙,网络激战一触即发!危机四伏,断网时刻风暴来袭!”定档海报图片来自。
  • 古代饥荒是怎么熬过来的(古代发生饥荒时)
  • 2024-11-13古代发生饥荒时晋惠帝的时候天下闹饥荒,百姓没有饭吃,饿死了很多人晋惠帝问大臣: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成为千古笑谈晋惠帝的话谬误在哪里呢?错在他根本并不知道:当自然灾害来临,百姓连饭都没得吃的时候,根本不可能食。
  • 再见江湖黄光裕(再见江湖黄光裕)
  • 2024-11-13再见江湖黄光裕在国美最辉煌时离开的黄光裕,重回后如何盘整这个挣扎的国美?他是否还保有12年前入狱时那般年轻的精力和心态,以及最为重要的,12年后面对一个巨头林立的新零售时代的洞察和智慧?6月24日晚间,北京市第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