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能够交白卷,起码说明一个问题,这位考生一定是偏科,属于重文轻理的学生。但问题是,这位的文科也不见得就好,比如在命题作文的考试里,这位考生又出新意,在作文试卷上仅仅写了28个字就草草收场,匆忙交卷。
这就带来很多的疑问,难道这位只是为了应付家长的差事?难不成这位数学不沾,语文也是一塌糊涂?为什么后来这考生就因为这28个字的作文被校长看中,直接录取?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猫腻?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十年代的白卷英雄臧克家。
说到臧克家就想起诗人,这是因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臧克家就是诗词的化身,尤其是他的《有的人》,直到现在还是脍炙人口的励志警句。
臧克家的原籍在胶东半岛,现在算是山东潍坊,古代叫琅琊,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圣地。据传秦始皇当年曾经东巡来到琅琊,著名的琅琊刻石就耸立在这里,也算是历史的见证,文化氛围甚为浓厚。
尽管臧克家出生于小地主家庭,然而因为祖上三代都有功名,因此比较注重文化教育。再加上地处农村,因此上后来臧克家的诗词泥土味非常凝重。
在八九岁的时候,臧克家在祖父的熏陶之下,就已经能背诵几十篇名人名作,比如《滕王阁序》《岳阳楼记》《陋室铭》等,这对于之后臧克家在诗坛上大放光彩不无关系。
只不过搞笑的是,从小学开始,臧克家的学习就有点偏科,数学一直是年级最后一名,这叫臧克家很是尴尬。也算是亏处有补,这位的作文一直是名列前茅,这就叫臧克家的班主任甚为头疼。因为按照这个节奏,臧克家能不能升高中都成问题。
后来,臧克家考入山东师范学院,在这里,臧克家不断开阔视野,知识面得到极大的提升。更难得的是,在师范院校,臧克家直接聆听了周作人和杜威杨晦等大家的即席演讲,受益匪浅。
三年后,臧克家考入武汉军政学校,随着大部队征讨杨森的叛军,这是臧克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新老军阀之间的混战。大革命失败后,臧克家在南方无处藏身,只身回到山东,随后参加了山东大学预习班,准备报考青岛大学。
也就在这一时期,臧克家迎来自己人生两件大事,一个是结婚生子,再一个就是在青岛时报上刊出自己的处女作《静静在晚林中》。
1930年,在闻一多主持的青岛大学的语文考试里,考生们看到两个任选作文题,一个是你为何要报考青岛大学?再一个就是生活杂感,有点心灵鸡汤的意境。
应该说,第一个作文题比较好写,无非是歌颂和向往青岛大学,对自己人生未来的向往,稍加展开就能成一篇范文。
然而,臧克家两个选题全部作答,尤其是在生活杂感这个话题之下,臧克家简短捷说,原本千字文的位置,臧克家只写下这么三行诗,大意是说,人都追逐幻想,然而谁要是单纯就追求而追求,就难免会坠入苦难的孽海。
监考官一看这考生这么早就提前交卷,满心喜欢,觉得这位文章应该是琳琅满目泱泱飒飒,谁曾想这位只留下三行诗,仅仅28个字,这卷子也正是无谁了,于是只好拿给主考官闻一多来判卷。
闻一多不看则罢,一看这短短的28个字,立马拍案而起,嘴里嚷嚷道,这才真是奇才,这考生我要啦!
闻一多是彼时中国新诗的领军人,著名的新月派大诗人。曾经担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任国语系主任。臧克家来参加高考的时候,闻一多正是他们的主考官。
在看到监考送来的考生的考卷的时候,闻一多一看这考生的28个字,脑海里立马闪现出臧克家那任性而又高傲的神态,心想这心灵鸡汤,也只有臧克家敢于这样熬制。
教导主任担心是闻一多一时心血来潮,于是便悄悄上前提醒道,这臧克家的数学交的可是白卷,语文考试又是这样,该咋办?
闻一多听了大手一摆说,我要的就是文学院学生,数学考多少与这有什么关系?只要识数就行,这事就这么定了!
讴歌时代成就巅峰自从来到青岛大学文学院,臧克家就如同鱼儿归大海,如饥似渴地跟随着闻一多学习新月诗,以至于久而久之,这师生俩就犹如结交多年的朋友一样,相帮相衬遨游在诗的海洋。
在这之后,臧克家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发行,这部诗集由闻一多作序,更有沈雁冰作跋,这种待遇在年轻的诗人们是绝无少有的,由此可见臧克家在中国诗坛上的位置。
1938年,全面抗战爆发,在这一期间,臧克家冒着战火三次在台儿庄现场采访,他的《津浦血战》长篇报告文学在抗战前线引起轰动,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抗战信心。在后来的随枣战役中,臧克家生活战斗在火线,后来创作的《随枣行》散文集和《淮上吟》《从军行》等诗集,就是再现和颂扬这一时期全民抗日的战争画卷。
解放战争胜利之时,在党组织的帮助下,臧克家从香港回到北平,开始出任人民出版社编审,《新华月刊》文艺专栏主编等工作。
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臧克家长期主持《诗刊》主编,也就在这一时期,臧克家领起对伟人诗词的研究推广。值得一提的是,《诗刊》创刊号接连推出伟人诗词十八首,使得全国人民第一次近距离感悟到伟人诗词的伟大力量。
小结臧克家的一生长达七十年与诗为伴,成为我国新诗的开山鼻祖。他的一生是为华夏之崛起而奋斗的一生,始终以讴歌中国革命史诗为己任,在中国诗坛是难以逾越的灯塔性的存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