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中灯塔》目前正在宜宾火热上演,这部以红色为主题的话剧堪称匠心之作。这部剧有着怎样的灵魂?宜宾日报记者邓烨专访到了该剧总导演王晓鹰。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日报记者的笔触,来倾听来自总导演的心声。
在王晓鹰看来,《雾中灯塔》不是简单地讲一个革命先烈的话剧,而是对那个年代革命人精神、人格和气质的表达,是心灵最深处信念、理想的体现,或许也是该话剧最动人之处。
封闭小场景演绎宏大精神空间 著名导演王晓鹰是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一级导演。为了打造话剧《雾中灯塔》,专程两次来到宜宾。“其实是第3次来宜宾,第1次是1983年,那个时候我在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学习导演,毕业实习剧目《深深的爱》刚好是宜宾话剧团在排练。”对于宜宾,王晓鹰有着一份特殊的情节在里面。
在他看来,话剧《雾中灯塔》不局限于讲述主角李黎的生平、斗争经历,也不是以他被捕后的革命斗争经历为主,而是通过被捕后的革命者李黎、假扮革命者的张迎春、国民党军官杨逍,以及李黎幻想、回忆中的妻子,这些人互相之间的交锋,进行心灵交流,对于理想、信念、信仰的交流,来梳理对生命与革命的理解。
“可以说它是一场封闭在一个监狱牢房里和一个国民党军官办公室里的戏,但其实它的空间很大,是一种精神空间,涉及到的事情、内心的冲突、对信念的交流。”王晓鹰说,当讲到过去的生活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时,这个戏都有很多对空间的突破,当观众进入李黎的内心情感,看到他主观幻想表达的时候,这种精神空间都已超越了“监狱”这个小场景。
感悟先烈精神内涵展开“革命”与“信仰”的思辨
在王晓鹰的指导下,有着16年从业经验的主演曹丞,在排练时也有许多特别的体会。作为武汉人民艺术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曹丞在饰演李黎时,不仅要充分了解人物原型以及同一时期的革命者,还要接近人物,在情感上与之共鸣。这也让他第一次感受到排练到一定时候,双手都会被情绪带动得发麻。
王晓鹰直言,这个戏的艰难之处一方面需要表现八九十年前,革命先烈的心路历程、情感历程,它不完全是一个外部斗争历程,没有很多的资料、史实,要去追寻革命先烈的心路历程,对于他的气质、人格、精神内涵,需要有更多的理解、感悟。不论从创作的角度,还是从演员的表演来说,这都是一个很大的难处。
另一方面,主角的几番交锋,让3个人的内心都经历了复杂的蜕变。误入歧途的张迎春原来是个有进步思想和社会影响力的热血青年,后来成了国民党人,又被安排进来假扮成共产党员,在来回的交流过程当中,他又被李黎的精神气质感染、征服,互相之间的交流,不是一个共产党人与一个敌人或者是审讯对手、叛徒那样旗帜鲜明的情感,而是多层面的一种交流和对话。可以看得到,更细致、更丰富,也更真实一个共产党人的内心。对于编剧、导演、演员来说都是比较难的一个课题。
王晓鹰很欣慰的是,三名主演很年轻,都能演绎出那个年代特有的一种精神,渴望满怀热情为国家、民族、社会做一些改变,能很出色演出丰富复杂的情感。
坚守理想信仰在人生与革命的迷雾中指引方向
话剧从头到尾都在表现人物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情感经历。王晓鹰透露,他们互相之间的对话,非常精彩的。这里面最后有一个很要紧的内容,就是表现出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一个真正从他的人格、心底体现出来的一种信念。
“因为这个戏表现的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风雨飘摇的至暗年代,一个共产党员不是因为谁信任自己,选择这样的道路,也不会因为别人怎么评论、评判自己,来决定怎么做,他就是遵循内心的信念,这个信念是从这个民族来的,是从他看到的人民来的,他要做什么,应该为什么而牺牲,至于别人怎么评判,他都觉得不重要,跟随的只是自己的信仰。”王晓鹰表示,这样一种精神人格、气质的表达,是从心里最深处体现出的信念、理想,或许也是最动人之处。
文末福利:
经过协调,宜旅君为宜宾文旅新媒体的粉丝们争取到了专属福利,7月13日《雾中灯塔》门票10张!想要的粉丝请关注“宜宾文旅新媒体账号”,包括宜宾文旅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号、抖音号,添加宜旅君编辑微信,前10位发送关注截图 电话号码的粉丝,即可获得1张门票,每人限领1份。
宜旅君编辑微信二维码(添加时请备注 领票):
宜宾文旅新媒体账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