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确诊病例又创新高!
单单4月7日一天就增加2万多例,现在已经有本土感染者120494例。
这座被誉为“魔都”的超级大都市,因每天居高不下的确诊人数,而被迫按下了暂停键,而疫情拐点却迟迟未到,何时解封还是未知。
持续新增的确诊病例,已令人揪心,随之而来的还有网上来势汹汹的群嘲,令上海成了“妖魔化”的代名词。
有人吐槽上海人假精致,做个志愿者都要涂口红、画眉毛;
有人嘲讽上海人炫富,就连挂门口装抗原自测的袋子,都必须是奢侈品牌的;
更有谣传上海只给本地人派送物资,歧视外地人的。
如果这些还仅是嘲讽,带着对上海人的偏见,那么接下来这些负面新闻的爆雷,可谓是火上浇油了。
2岁女童因确诊,被独自隔离;
主人被确诊阳性,带走隔离,家里的柯基跟着跑出去,被活活打死;
一名65岁的志愿者,因维护秩序,批评教育了侄女之子,导致双方发生冲突,随后倒地身亡。
一桩桩新闻的爆出,让网友们群情激奋,肆意谩骂,甚至有人诅咒上海,“真招人讨厌,希望它炸得更严重点。”
开地图炮,嘲笑上海人成了一场彻底的网络狂欢。
然而,真实的上海,可能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
我是一名在上海工作的外地人,正在亲身经历着这次疫情。
因为我们租住的小区,在封控前居委会就提前发布了通知,所以我们准备了充足的食物和生活用品。
但即便这样,居委会还是担心我们物资储备不足。
封控的第三天,防疫志愿者们就抱着一箱箱物资,挨家挨户上门分发了。
要知道,我们这是老小区,大部分楼房都没有安装电梯,志愿者就这样,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抱着一箱箱沉重的物资,一层层地爬上来,一家家地发放,其中辛苦可想而知。
这就是我们领到的生活物资,有肉、有蛋、还有各种蔬菜,新鲜而洁净。
发放物资的时候,并没有因为我们是外地来的租户,就区别对待。
大白们反而是热情爽朗地招呼我们领取物资,嘱咐我们安心在家,一切都有他们。
上海的温暖,并不会因为本地、外地,而变得不同。
网上有许多人嘲笑上海本地人的傲慢,其实极端的个例并不能代表全部。
同样是住在上海宝山区天馨花园的一位外地姑娘,因为被隔离的时间太长,所囤物资已快告罄。
就在这时,有人敲响了她的房门。
原来是同一栋楼的上海阿姨,提着满满一篮肉蛋蔬菜,气喘吁吁地从一楼给她送上来。
姑娘的眼眶瞬间湿润了,她一边感谢着阿姨,一边希望阿姨收下她的谢金。
可阿姨却笑着摆摆手,说什么也不肯收钱。
她说:你们大老远来上海工作不容易,大家都是好朋友,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而这样的邻里关系不止一家。
一位住在上海的高小姐在微博上发布了她和80岁邻居阿婆的暖心故事。
高小姐和阿婆住对门,眼看他们小区即将开始隔离,高小姐心中不安了起来。她担心阿婆没有囤够必备的物资。
于是,善良的高小姐写了一张字条贴在了阿婆的门上,告诉阿婆:有需要的话,可以找她帮忙。
没想到,阿婆很快给她“回信”了。
阿婆用一张纸条,工工整整地写着:谢谢你的关心,我们家的物资储备还是比较充足的。你若需要补充蔬菜,可以在门口的竹竿上随意拿取。
高小姐开门一看,发现阿婆将自家储备的青菜洗得干干净净的,并贴心地分成数份,悬挂在两户中间的楼道里。
这暖心的一幕,让人觉得,即将到来的封控,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了。
其实,我们隔离在家的人之所以安心,因为还有一群人,在用自己的力量,默默传递着温暖。
4月3日晚,一位住在上海虹口的女士,想给在青浦独居的老父亲送菜。
老父亲患有听力障碍,沟通不便,家里的储备食品已经所剩无几,只能干吃白米饭。
要命的是,青浦那边的线上配送已经全部停运。
同城闪送也无人接单,哪怕该女士已经把小费加到100元,亦无人问津。
万般无奈之下,她想起昨天给她家送菜的叮咚小哥,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联系了他,并说明了情况。没想到小哥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这名小哥叫余中。
余中晚上7点左右下班,他先是到女士家,领走了装满食物的包裹,然后骑着电瓶车前往青浦方向。
虹口到青浦,大约30公里的距离。
余中的电瓶车续航不足,他只能一边行驶,一边找换电柜。
因为疫情期间,管控特别严格,他还时不时被交警拦下,要求出示通行证和核酸报告。
就这样走走停停,离目的地还剩三公里不到的地方,路被封了,电瓶车彻底过不去了。
余中想着急需食物的老人,咬咬牙,沿着崧泽大道,徒手把包裹拎到了小区门口。
可此时,新的意外发生了。
因为老人有听力障碍,所以余中拨打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不得已,余中只能找到门卫,向他说明了情况,并请小区的保安和志愿者帮忙,把菜送到了老人手里。
直到余中返程到家,已经是深夜两点多了。
但余中毫无怨言,甚至该女士给他转钱表示感谢时,他也婉拒了,因为他知道女士在家带娃,身上并无多少闲钱。
明明他自己的生活也很艰辛,可却偏偏见不得这人间疾苦。
在上海封控期间,除了防疫人员外,最辛苦的就属这些为居民配送食材的骑士们了。
盒马mini北洋泾店的店长陈延山说,自疫情开始,他们就承担着比以往多4倍的工作量。
而由于疫情原因,很多工作人员被居家隔离了,导致原先100人的团队,如今只剩23人。
而这23人,却要承担着周围18个封控小区,近30万人的食材配送。
人手不够,剩下的人就只能身兼数职,并不断延长工作时间,不分日夜连轴转。
“我们每天集单少则5、60袋,多则有130多袋,每一袋都装满了一个家庭的口粮,拣货、打包还好,最累的是配送。”陈延山感慨道。
哪怕他精心挑选了相对精壮的员工,负责配送工作。但巨大的工作量,依旧让他们累得直不起腰。
陈延山说:“有时候送完物资,回到店里。大家席地而卧,小声地聊着天,前半句还说着,后半句就打鼾了。”
但只要醒来,他们就如同充满电的电池,继续奋斗在运输前线,一直配送到凌晨4点。
同样保持着高强度工作的还有李娜,一名来自安徽的姑娘。
作为闵行一家罗森便利店的店长,她从3月9号到3月31号,在没有床,没有淋浴的店里,整整呆了23天。
在这23天里,她每天至少要为300人配送物资。由于她不会骑车,每一单都是步行上门送货。
疫情前,店里面有三个人,24小时轮岗营业。如今,其他同事被隔离在家,只有她一个坚守店里。
可就这样一个瘦弱的姑娘,却还每天保持着20个小时左右的营业时间。
哪怕有时候晚上没什么人,她却依旧坚持营业。
她知道,这时候出现的客人一定是有紧急需求的,可能是刚下班的防疫人员,也可能是物流司机、快递小哥、志愿者等。
李娜清楚,他们白天都没时间,只有深夜下班后,才能有空买点吃的。
她的便利店,为他们24小时开放。
《孤勇者》中有一句歌词:“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正是有着无数个像余中、陈延山、李娜这样的英雄,让上海每一个被封控的小区,不再是孤岛。
上海的温度,同样也温暖了很多新冠确诊者。
由于确诊人数过多,隔离点都爆满,有些无症状感染者,只能在家做好自我隔离。
上海浦东北蔡镇的一个小区里,许先生的母亲就被检测出阳性。一家人选择足不出户,实行了严格的自我隔离。
起初,许先生很担心会不会遭到小区其他业主的歧视。
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邻居们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仅没有怨言,反而把一箱箱药品和消毒物资,偷偷放在他家门口,还贴心地送上爱心便利贴,为他家加油打气。
同样情况的还有上海徐汇区的一个小区内,一户人家的男主人检测出阳性。很快,家里6岁的大女儿也检测出阳性,并发高烧到38.4度。
此时的家里,没有退烧药,也没有饮用水,夫妻俩无奈,只能在小区群里寻求帮助。
没想到一呼百应,大家纷纷捐献儿童退烧药、饮用水、烧水壶。
在众人的集体帮助下,第二天中午,大女儿的体温也降到了37.7度,脱离了危险,令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相比于这些居家隔离的确诊者,一位被确诊的姑娘尤为不幸。
她因为核酸检测阳性,连自家小区都进不去,只能被隔离在一个凉亭里,等着医护人员上门转移。
但由于确诊者过多,工作量太大,来接她的车辆迟迟未到。
她只能独自在凉亭里等着,没吃的,也没喝的。
小区的居民看到后,纷纷给她投递食物、衣服鞋袜等,还有的居民担心她冷,送了一床被子过去。
到了晚上,转移的车辆依旧没来。
楼上的一位小姐姐担心她害怕,便朝她喊话:“你晚上不要害怕,我这个房间的灯一直开着。”
就这样,附近楼上的居民们纷纷点亮一盏盏灯火,无声地陪伴着她。
直到凌晨两点半,姑娘被医护人员接走后,大家这才放下心来,关灯睡觉。
能被这样的热心人呵护着,想必那位确诊姑娘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吧。
4月2日晚,一则“闵行区浦锦街道请善待一线医务人员”视频,引发社会关注。
视频中居民志愿者因为不了解情况,一时情绪激动阻拦已经连续工作12小时医护人员离开,并发生争执。
评论区有人骂上海人狭隘自私,不懂感恩。
其实,一张纸有一个污点,并不能说明整张纸都是脏的。上海人民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呵护着每一位援助的大白。
4月3日,是“援沪大白”吴小静在上海的第七天。
吴小静是安徽省安庆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的一员,到达上海后,她就钻进方舱实验室,投入到核酸检测中。
忙碌的间隙,朋友打电话祝她生日快乐,她这才惊觉今天是自己24岁的生日。
但此时的她压根无暇顾及,只是在吃饭时,玉米上插根牙签,就算给自己过了个生日。
看到援助的大白连个生日蛋糕都没有,上海人民必须不能答应。
浦东公安民警胡秋淳看到吴小静的朋友圈后,立刻想为她安排上生日蛋糕。
但当时的浦东处于封控中,店铺几乎停业了。
胡秋淳打了好几个电话,辗转了好几个超市,最终买到了蛋糕,送到吴小静手中:“感恩逆行相助,祝您生日快乐!”
晚上,吴小静又更新了一条朋友圈,她说:这是她最有意义的一次生日。
何止是大白们,对于援助上海的普通人,上海人民也是爱意满满。
4月4日,一位叫“一只透明蛋plus升级版”的网友,讲了这样一个暖心的故事。
她说:他们小区楼下停了三辆大货车,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已经在这里逗留好几天了。
巧合的是,小区有位业主,正好刷到其中一位司机师傅的抖音。
视频中司机师傅沮丧地说,他们是来上海送物资的,没想到,来的时候好好的,正要回去的时候,赶上封控,走不了了。可他们一点物资准备都没有,吃饭都成了问题。
“可不能让给我们送物资的兄弟受委屈!”小区群的业主们得知消息后,立马行动起来。
他们纷纷拿出了家里本就不多的生活物资,把热水、水饺、方便面、牛奶等生活用品,给楼下的司机师傅送了过去。
看到送来满满的爱心用品,司机师傅的眼圈立马红了。
所有对上海好的人们,上海人民都记在心里。
其实,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
作为一名亲身经历上海疫情的在沪务工者,我只想对大家说,上海并非大家所想的那样,虚荣、傲慢、排外。
相反,在我眼里,这些温情的瞬间,才是上海人民的底色。
诚然,在此次疫情间,上海确实发生了一些令人难过的事情,但这并不能抹杀上海的努力。
在疫情面前,其实上海人也是受害者,甚至他们牺牲更大,不要歧视和嘲讽他们。
而就在刚刚,我才得知了一个让人悲痛扼腕的消息:
前文中委托上海跑腿小哥余先生送菜的女士,跳楼轻生了。据说是因为余先生婉拒了跑腿费,这位女顾客随即为余先生冲了200元话费。结果网上许多“键盘侠”指责她给的太少了,这些天一直在网暴她!她承受不住网上巨大的舆论压力,跳楼轻生了!
一件本来特别温暖的事,现在变成了这样,难道这就是那些在网上挥舞键盘的“正义之士”想看到的吗?
我想说的是,战疫情不是变无情,地域重视也不能变成地域歧视。
要知道,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疫情,而不是上海人。上海人也是受害者,他们也应该被人友善对待。
请给予他们,最起码的尊重。
上海,也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和关心;上海人民,也配得上我们的尊敬和关心。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乌云会散,病魔终会被打败,到时我们再去上海外滩看一场烟花吧!
加油上海!加油中国!
-END-
作者:依然如故
编辑:柳叶叨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横店20万群演现状:美女泛滥成灾,懒汉光棍遍地,他们将何去何从
大猩猩回归丛林5年后,“娶”3个“老婆”,凭一细节认出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