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朝晖/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大学》,今天想聊聊“治”。
“治”的字源演化如下图。
“治”,目前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氵” “台”。对其的传统解读是含混其辞,语焉不详,说是“水名”,引申出“治水、整治、修治”。这种解读说了等于没说。
要理解“治”的本义,还得从“台”着手。
“台”,最早见于春秋晚期金文。
金文“台”,从“㠯(以/已)”从“口”,是“胎儿头位入盆”之范式。
“台”,现有三个读音。
1.读音tāi
目前在字典里此读音只用作地名:浙江台州,五台山。
其实,读此音时“台”是“胎”的古字初文。
2.读音 yí
这个读音估计很多人不知道,有些字典也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
读yí时,“台”是“怡”的古字初文。
《说文》曰:“台,说也”。台说者,今之怡悦也。
为何“台”会由“胎儿头位入盆”引申出“怡悦”?
因为在古代,医疗水平低下,没有剖腹产技术,一旦胎儿不能头位入盆,往往意味着产妇和胎儿可能都活不下来。反言之,“胎儿头位入盆”肯定是“怡悦”之事了。
“台”=“㠯/以/已” “口”,而“㠯/以/已”均音为yi,故从中可推测“台”的本音应为yi。
3.读音tái
“臺”,简化为“台”,此时读tái。
中国的台湾省,实为“臺湾省”。
结论:
“台”的本义是“胎儿头位入盆”之范式,是“胎”的古字初文,此时读tāi。
因为“胎儿头位入盆”是顺产胎位,自然是“怡悦”之事,此时“台”是“怡”的古字初文,读yí。
“臺”简化为“台”,此时读tái。
综上,
“台”是顺产位,
而“治”=“氵” “台”,
所以“治”的本义是“(使)水顺”,用现代汉语讲就是“将水道疏通理顺”,这才是“治水”之内涵。
“治国”者,就是将国家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疏通理顺”,这也是“治理”之内涵。
这是今天的闲扯。
(图片均自网络,侵删,感谢原作者)
(本文原创,欢迎转载注明:渣渣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