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讲了《病毒疣(HPV)为啥会百变》。
多数病毒疣呈皮肤色或褐色,也没啥感觉。然而,有时候也会发红、瘙痒或疼痛。为啥相安无事的突然就红了?
往往是受了什么刺激,
比如抓了挠了摩擦了!
下面这位小姑娘的手指就是经常咬、抠,而让HPV不堪其扰蓬勃发展,连指腹远端指甲下也是,高度角化肥厚,出现皲裂疼痛,样子长得十分野蛮,至于为啥有这些行为,其实在儿童青少年中很常见——咬甲癖,和以往介绍的舌舔皮炎、拔毛癖等同类。
好在高考前这密密麻麻的寻常疣完全好了,还告别了多年的习惯。
或针对疣用了一些刺激性治疗,文末图中的暗红色大BOSS就是刚冷冻不久,基底可以见到瘀血表现。
周围有密集的扁平小丘疹,有融合倾向,表面光滑且有光泽。
虽然短期内皮损增多或明显变大,还感觉痒痛不适,但对于病毒疣来讲未必是坏事。
因为这些活动性炎症表现,往往是好转的前兆,可能不久后就脱落了。
面部的扁平疣也是如此,红肿发炎后突然发现神奇的消失了。有些是自然发生,也有些是外用维A酸、他扎罗丁、咪喹莫特等药膏以后,正在吵闹着要医生负“毁容”的责任,却来了个大反转。
反而不痛不痒不太高起、颜色暗沉的对治疗反应更差。波澜不惊有点“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味道。
当然刺激也要有的放矢,随便用一些成分浓度不明的“神药”,往脸上抹还是要慎之又慎。路边店和网上常有打着“植物”、“古法”、“祖传”幌子的,近年来也有进化成“纳米”、“量子”等“高科技”的,用来祛痣、祛疣、祛斑,其实都是些强酸强碱的腐蚀性化学物,撇开是否祛干净,留下疤痕和大花脸的概率大大增加。
1号据说就是祛疣和鸡眼的特效药
自己外用无花果、凤仙花等偏方的也不少,下面这位就脸上涂了含有高浓度碘酒的药水,右边脸有被烧焦的感觉,紧绷疼痛的难受而来就诊。
好在及时处理后恢复得还不错,但千万少些侥幸心理,毕竟面子是最精贵的,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可没这么简单,有些就成了反反复复的敏感肌。
其实苯酚、三氯醋酸乃至福尔马林等,并非绝对不能用,这些比较原始的产品疗效确切(只要浓度够高,可以成为灭霸)、原材料成本低廉(经过简单包装后价格可以翻上百倍),只是有更安全可靠的方法就别轻易选择,如果用也要明明白白的用,有个正式批号和生产厂家,知道是什么浓度,底线需要坚守。
这和《远离“毒面膜”的正确打开方式》、《良药毒药之激素》中所讲的糖皮质激素一样道理,真的药膏引起的“激素脸”越来越少,而隐藏在各种神奇护肤品和“消字号”神药中的强效激素才是最可怕的。
冷冻是治疗寻常疣、跖疣的常用方法,这里放些温柔点的照片,刺激的在《不是万能的冷冻——疣的治疗》等科普中介绍过。
不同的人、不同的部位和不同程度的疣,对于液氮的反应相差很大。接触时间太短可能深度不够而疗效不佳,太厉害了一个大血疱很难看也很难受,需要较长恢复时间。
如果数目较多,重点关照最早发生最显眼的“母疣”,无论是冷冻还是温热疗法,或外用5-氟尿嘧啶等,会发现攻克了“母疣”这个堡垒后,后面发生的儿子疣孙子疣居然也跟着消退了,像科幻片一般。说明局部刺激有可能引起全身免疫改变,这“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是有道理的。
除了颜色改变,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奇特的形状。
比如让人过目不忘的“甜甜圈疣”,又称复发性环状疣。
有中年男性发生于冷冻治疗后,水疱干涸消退后原来的跖疣好了,不久周围却新长成花环状。别说摸,这灰黑色颗粒状隆起看上去就很扎手。
这种环状疣最常见于脚上,其次是手部,一般都是冷冻、电灼等物理性治疗后,或鬼臼毒素、水杨酸等化学刺激,在产生的水疱边缘可能有潜伏HPV存在,病毒激活后发起新一轮攻击,产生这种特殊形状的复发疣,有些甚至两个环连接成“8”字型。
不少人觉得各种疣很难好,其实这有失偏颇。
多数寻常疣(瘊子)可以在三年内自愈, 所以祖国医学称为“千日疮”。扁平疣也有很多自行消退的,只是需要时间和耐心。这时候有合适的治疗去刺激一下,短期内这些病毒疣红肿变大、突然瘙痒,甚至周边有细小的新疣发生,显得很不稳定,其实是HPV的最后一博,正所谓“上天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再回头仔细看看开始的照片,虽然都成了病毒疣的变种了,是不是挺符合上面所说?
一潭死水不是好事,逐浪而行才是人生。
太担心太焦虑反而会影响免疫功能,于事无补。
当然也别因为讲了这些疣会自愈,而彻底躺平,《护肤在西塘》不提倡走极端。大千世界,每个人真得差别很大,狂野的照片太刺眼就不放了。
至于对于HPV和病毒疣,怎么治、怎么防,如果长得不典型怎么和其他疾病鉴别,您有什么高招,我们有空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