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萧红》是为纪念萧红诞辰百年而拍摄的一部影片。我看了两个版本,一部是汤唯饰萧红演的《黄金时代》,一部是宋佳饰萧红演的《萧红》。更喜欢看宋佳演的萧红,剧情更连贯更有影视作品的美感和即视感。
1942年,病中的女作家萧红困在了日军炮火下的香港,年轻的东北作家骆宾基陪在她的身边,萧红向骆宾基讲述了她10年来颠沛流离的写作生涯,以及她和作家萧军,端木蕻良之间两段不寻常的感情,特别是她与萧军难以忘怀的感情经历。
生逢乱世,却向往爱情,感情炽热,充满魅力的女作家深深打动了骆宾基,但此时的萧红已经病入膏肓。骆宾基和外出归来的端木蕻良把萧红送进医院,陪伴她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那我今天就来分析分析,萧红为什么最后落得寂寞凄凉,英年早逝的下场。在我看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在文章最后一个部分,我会分析萧红的悲剧命运所带来的现实思考。
原生家庭:得不到关爱,只有算计和买卖;生存环境:生逢乱世,居无定所,颠沛流离;情欲得不到满足:爱上文艺青年萧军,但因其花心背叛而伤神伤心;个人性格:懦弱被动,每一次的感情都是被动接受,不自爱,性格纯真不世故。电影一开头就交代了故事背景,战争的狼烟四起,亲情的残酷冷漠,饥寒交迫的萧红走头无路。但性格执拗的她从不向父亲低头,不向封建包办婚姻妥协。
原来萧红幼年便成孤儿,继母对其不管不顾,父亲做主使其与富甲一方的汪恩甲有了婚约,这便是萧红悲剧命运的根源。在她内心深处,最爱她的也是她最爱的人是她的爷爷,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她17岁中学还没有毕业就去世了,从此,萧红就觉得自己没有家了。
没有家庭的托底,萧红就像无根的浮萍,任由风吹雨打,却又抗不住生活的残酷,一次次妥协,一次次向男人妥协,这种妥协里没有爱的成份,没有主动,没有任何爱情的标准和内心情感真实的流露,只是她困境时的救命稻草。
她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寻找依靠,甚至为此隐忍求全。她首先想到的安全感,是通过上学来改变命运。
可惜,父亲及继母只是想把萧红嫁个有钱有势的人家,绝对比念书要高明,他们甚至可以从中得利。在他们眼中,萧红的幸福,自由又算得了什么?只有不愁吃,不愁穿,有银两可用,那不比什么都强吗?至少比读书花钱的强。
更何况汪家是有钱有势,有头有脸的人物,能嫁入这种人家,绝对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性格执拗的萧红是不可能屈服的,父亲性格上的倔强同时也传给了她,使得她更加的强硬,倔犟。
王小波曾说:
“在明知道有些时候必须低头,有些人必将失去,有的东西注定不能长久的时候,依然要说,在第一千个选择之外,还有第一千零一个可能,有一扇窗等着我打开,然后有光透进来。相信那道光是存在的,你才可能在人生中某个平常而又意义非凡的瞬间,为自己打开那扇窗。”
所谓“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小的时候,萧红处于一个缺爱,压抑,放纵的环境,长大后,她又没有自主决定命运的权利。
父亲不爱她,他疼惜她,母亲幼年去世,她从来没有体会过正常家庭的关爱和母亲的柔情,没有家庭的依托,萧红就像无根的浮萍,失去了爱的能力和主动选择爱的能力。这为她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身怀六甲,被困阁楼的萧红
02、社会因素:生逢乱世,有文学才华,依然过着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生活,造就萧红没有安全感的性格生活在战乱年代的萧红,失去了家庭的经济支柱,生活过的凄凉而又拮据,可就在这个时候,那个当初和萧红有过婚约的汪恩甲找到了她,饥寒交迫的萧红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了汪恩甲,失身是起始,怀孕被抛弃是结局。
他们住在旅馆里,后被抛弃又搬入阁楼被当作人质。一段衣食无忧的日子就这样悄然结束,随之而来的是饥饿,寒冷,孤独,除了自救,别无他法。最大的难题是她是个即将生产的孕妇。
通过报刊寻求帮助,从而遇到萧军,又一次抓住救命稻草,因为自己的才华而吸引对方。为了和萧军在一起,生下孩子就送人,没有做月子就跟着萧军挨冻受饿,四处奔波。
不知道珍惜,爱惜自己的身体。一个人首先要学会自爱,才能被人爱,被人尊重,绝不是依附,更不是仰仗。
鲁迅曾说: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一夜之间,沈阳沦陷。
1932年,日军占领哈尔滨,时局动荡不安,东北人心惶惶。此时的萧红和汪恩甲同居于哈尔滨东兴顺旅馆,萧红临近产期,汪恩甲却不辞而别,从此杳无音讯,扔下孤独无援又饥寒交迫的萧红。
从萧红的生平来看,萧红是生在一段国家动荡不安,一直处于战乱的特殊时期,因而家庭的悲剧延续到现实的悲剧,造就了萧红悲剧的命运。
遭遇男人和闺蜜的双重背叛
03、内在因素:个人情欲得不到满足,爱上文艺青年萧军,却因其花心背叛而伤神伤心一场宿命般的相遇,萧军敲开了门,闯进了萧红那充满霉味的房间,本来想送完东西立刻动身返回,却被萧红的才学所俘虏。一句:“你是我见过的女性中最美丽的女人!也是这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萧军动心了,打算拯救这个美丽的女人。
虽然高昂的债务让萧军忘而却步,但天无绝人之路,这一年八月,哈尔滨连日暴雨,松花江决堤,以致城区沦为一片泽国。洪水吞没了东兴顺旅馆一楼。此时的萧红绝望而焦急的等待着,她怕她等不到萧军,而此时的萧军就像踏着七彩祥云来救她的大圣,令她无比激动且爱意浓厚。致此,一段爱情便产生。
但这次营救,没有让萧红沦为萧军人生中的配角,反而使得萧红由逆境奋起,靠着自己的天赋和与努力,成功让光芒盖过了萧军,成为民国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而萧军却总是不服气萧红的名气和才华。
萧军爱萧红,她爱上了一个孕妇。但同时他也是多情的,在当家教期间,他和学生的姐姐关系暧昧,这让萧红心里及其不舒服,但她将自己的不满埋藏在心底。在哈尔滨时,萧军曾这样表达过自己的恋爱观:“爱便爱,不爱便丢开。”
萧军有严重的大男子主义的思想,注定了萧红和他只可同患难但不可同富贵。萧军脾气暴躁,喝酒后因一点小事而对萧红家暴。更要命的是,萧军身边从不缺乏仰慕他的女人,而他对于这些投怀送抱的女人,也几乎从不拒绝。甚至萧红的一位朋友,趁着萧红远赴日本期间,和萧军发生过一段热恋,还为萧军堕过胎。
同为作家,萧军很自负,觉得自己才华高于萧红,对萧红那种“碎碎叨叨”女人写的东西,不大看得上眼。但鲁迅,胡风等文艺圈的许多大咖,都特别欣赏萧红,萧军其实非常不服气,免不了逮着机会要讥嘲一番。
萧红受不了家暴、不忠、讥笑,但想起往日萧军对她的种种情义,一时半会儿又丢不开这份深厚的爱情。直到1937年,日军开始全面侵华,很快,战火烧到上海。
在我看来,萧红和萧军又开始新的流浪旅程,因理念不同,萧军选择去延安参军,这是他多年的梦想,无人能阻止。而萧红选择和同行的端木蕻良去重庆。至此,二萧分开,也是终身的别离。
去见鲁迅途中的萧红与萧军
04、性格使然:个人性格懦弱被动,每一次的感情都是被动接受,不自爱,性格纯真不世故遇到汪恩甲,是因为萧红早已和家人决裂,并且父亲断了给她的经济扶持,她没了经济来源,饥寒交迫!汪恩甲的出现,她的内心是不情愿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因为他能给他一顿饱餐,一份热水,一方暖屋,所以,她不惜牺牲自己来求得生存的权利!
而后来被抛弃也是注定的,因为没有家庭的认可和支持,因为没有经济来源,也因为她遇到的男人不懂得珍惜她,并不爱她。
在萧红即将生产之际,汪恩甲以欠巨额房租为由抛下萧红,独自离开,从此杳无音讯。萧红被当作人质扣押在东兴顺旅馆,等她生产完后老板打算把她卖到青楼。此时的她,内心充满着绝望,孤独,饥饿,寒冷。此时,只能自救,不会有人来救她,于是,她每天通过报纸打求救电话,这样的一个举动同时也救了她。
就像她自己说的,人不是什么事情都能靠自己的,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帮助,是多么幸运的事情。也许是因为她刚好遇到的那个人是萧军,萧军同时也是个开放的文艺青年,懂得欣赏萧红的才华,更同情她的遭遇和处境,再加上萧红对他的崇拜和赞美,他的确把自己当成了救世主般的存在。
很快,俩人就陷入了爱河,可他们俩只能共苦却无法同甘,渐渐的,萧红在写作上的才华远超于他的时候,萧军则表现出的是讥讽,嘲笑,不屑一顾。甚至在生活上也不检点,屡次出轨,萧红忍无可忍,最后在怀着萧军孩子的情况下选择离开。
一场爱情就这样无疾而终,对于男人他并没有失去太多,只是失去了一个爱他的人而已,这是他不懂珍惜造成的,但对萧红来说,不仅在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是她的选择,也是她的宿命,也可以说是她英年早逝的原因。
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而萧军之于萧红,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却性格不合,并且对于爱情没有纯粹的信仰和忠诚,这是萧红最后选择离开萧军的原因。他们败给了信仰,败给了现实。萧红并不是一个世故的女人,每次都是以无奈献身开始,以怀孕离开结束。在她的观念里,怀了男人的孩子男人就会对她忠诚,对她爱护有加,就会对她温柔倍至,就会对她忠诚。
可惜,汪恩甲是前车之鉴,萧军是后来之耻,没有好男人的关爱和成全,萧红在感情的世界是茫然的,是被动的,是不够深刻的。她总是在前一个男人身上受伤,在后一个男人身上疗愈,每次付出真情,却获得背叛。每次都是抓住救命稻草,却每次都是靠着自己的坚强渡过难关。不是男人不可靠,只是她始终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人。
萧红弥留之际与骆宾基
总结一下:婚姻不是救命稻草和避难所,每个曾经将婚姻当做逃避苦难和现实的姑娘,最终都输的很惨!唯有自给自足,旗鼓相当,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才能走到最后。女人只有做个坚强,独立,自信的女人,才能赢得男人的尊重和爱,才能在遭遇背叛后依然过的从容淡定,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