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在上》才是2017年中国屏幕上真正意义上的现象剧,它所创造的现象是:一方面被全民吐槽,一方面成为收视爆款,用迷妹的话说,这部剧魔性。
近日,马思纯在网络分享一组自拍照,并配文:“电视剧将军在上20亿,自拍庆祝。”照片中,马思纯罕见以齐刘海出镜,粉丝纷纷表白:“叶将军也太美了吧!”
在网络上,“叶将军”的表演遭到了部分影评人撑不住金马影后的严厉吐槽,但根本挡不住无数迷妹像剧中的女子一样,纷纷拜倒在叶将军石榴裙下。
性别反转的梗、颠覆传统的色彩搭配、现代感风格的台词、无厘头的桥段设计等,曾经让《太子妃升职记》成为网剧爆款,但现在,主创正在被昔日的成功反噬。但这只是故事的一方面,从网播量看,剧集并没有失败。
目前的百度指数来看,剧集男女性观众比达到2:8,女性观众占了绝大多数,叶昭和赵玉瑾这对欢乐CP承包了无数女性观众的少女心,而叶昭所代表的“大攻主”式女性形象更深受广大女性的追捧。
作为一部主打“颠覆”风格的高成本剧集,事实上已经与市场上的一切流行都背道而驰,比起一味汹涌地吐槽,更有趣的问题是:《将军在上》的成功法则究竟是什么?
或者问的更简单一点:《将军在上》是怎么被全民吐槽成爆款的?
全民吐槽神剧
某种意义上说,《将军在上》是一部错位神剧。或者说,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剧集的质量,而是对观众预期值的管理。
国人对网剧的认知大多都停留在大成本制作与小成本神剧两种类型,认为非此即彼,大成本网剧就应该代表制作精良、严谨,当然也意味另一个词——传统,而恶搞则是属于小成本网剧的专利,所以在看到《将军在上》3亿成本打造出的恶搞喜剧时,多半都会感到意外。
这大概也是《将军在上》面对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观众可能都还没准备好接受一部制作如此华丽的、长达60集的恶搞喜剧。
即使时隔三年,侣皓吉吉从导演变成了艺术总监,以前的穷剧组也逆袭成了大款。
仅仅点开第一集,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就彰显了剧组不缺钱的土豪气质。
剧组甚至重金聘请了曾获得“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的和田惠美来担任此剧的造型总监。
这一切都造成了观众对于剧集的最初期待,要比《太子妃升职记》更升级,要好笑,也要提升品质,最好要在艺术和娱乐元素之间取得最佳的平衡。
这令在许多观众心目中“货不对板”的《将军在上》一开播就很快遭遇了各种质疑,尤其是那些“辣眼睛”的服装、色调和对白。
不管是亮蓝色的军装、各位演员身上五彩斑斓的服饰,还是满屏的荧光绿和大红朝服,都被观众质疑为踢翻染缸。
剧集的长度也遭受了严重吐槽,一个讲述宋代戍边女将军叶昭与皇室贵族赵玉瑾的爱情故事足足拍了60集,这令观众还没看到后边就已经为剧集提前下了断言。
这些都构成了观众和剧组之间的隔膜。侣皓吉吉为首的主创团队试图将充满网感的故事风格和《太子妃升职记》的视觉风格拓展到极致,但观众甚至没有做好心理预期。
从《太子妃升职记》到现在的《白夜追凶》,网剧风格在不断发生变化,观众期待也发生了诸多的调整。换句话说,当观众刚刚将《白夜追凶》这样的美剧范儿视作网剧模板,《将军在上》却打造了一部豪华版的《太子妃升职记》,结果就创造出一部全民吐槽神剧。
可是甜宠 颠覆火了那么多网剧,为什么只吐槽《将军在上》?
因为《将军在上》去到了极致。
例如逃婚时的求助书里写着“此处省略一百字”等现代网络用语,男主翩翩起舞时慢速播放的场景,这些一本正经地搞笑令传统观众感到无所适从。
更不用说这部剧还把现代的价值观嫁接到了以宋朝为故事背景的古装剧中,用恶搞的手法探讨了女性爱情观、婆媳关系等现代话题,马思纯饰演的女将军会对《女则》表示不屑,说出“这三从四德完全是对女人的束缚和折磨”这样的对白。
而垂帘听政的太后会突然说出“再坚强的女人都会在茫茫荒野中等待一个人的出现”这样小言风格的对白,结果这进一步造成了传统观众的不适。
其实恶搞中同样包含着主创的用心,例如家里的嫂嫂要求她学会像大家闺秀一样学插花刺绣,结果叶昭插起花来却还是在“排兵布阵”,这其实是非常符合人物性格的描写,但批评它的观众已经沉迷质疑不能自拔。
而剧中注入婆媳关系的描写,其实充满十足的现代感。
无论剧情怎样恶搞,叶昭和赵玉瑾之间猫鼠游戏一般的女强男弱模式才是主创经营的重点,而且这种模式最终会发生反转,赵玉瑾最终会男儿当自强,可是批评它的观众显然等不到反转的时刻了。
剧中甚至出现了对历史严格的考究。在大众一贯的印象中,皇帝都是黄袍加身头戴珠帘冠冕,但是《将军在上》中的皇帝造型反倒相对简朴。
这和宋朝制度有关。除了大礼仪,宋代帝王一般是穿圆领袍。过去演惯大反派的芦荟生的皇帝形象几乎完全还原了古代宋朝皇帝的人物形象。
第一集中,太后在花园中打的疑似高尔夫的活动——“捶丸”,后来在剧中出现的女子相扑术——“女飚”,还出现了许多女性热门选手,这些都是宋代坊间真实发生过的大众娱乐活动。
这些情节的设置实际上精妙还原了宋朝市民社会的皇室和民间风貌,但这些网剧少见的努力同样被淹没在了观众的口水中。
剧集的动作风格同样遭受吐槽,由于看惯了大制作网剧真材实料的动作段落,当《将军在上》大量使用慢镜头,这直接被观众认为是拖镜头的表现,但实际上这应该是剧集风格的一部分。
《将军在上》本来就是要将雷剧做到极致,如果采用了过度写实的动作段落,有可能会使其类型变得不够准确,风格也不够极致。
但对于观众来说,一场有bug的戏就可能会让人弃剧。于是当剧组将雷剧类型做到了极致,那些刻意制造的槽点都成为了影评不放过该剧的理由。
比起《太子妃》,《将军在上》最大的问题是太有钱
但《将军在上》也并不是没有问题,它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太有钱。
在影视行业中,贫穷未必会限制创作者的想象力,拿没钱大做文章的《太子妃升职记》的大红大绿反倒制造出一种不按常理出牌带来的新鲜感,而到了资金相对充裕的《将军在上》,可能反倒不小心踩过了观众接受度的界限。
在《太子妃升职记》中,那些随鼓风机飘动的床单,翻飞的床帘制造的雷反差,都成为恶搞喜剧风格的一部分。
但是当《将军在上》复制上一次的恶搞风格,恰恰因为有钱了,反而没有了这种恶搞的喜感,只能靠一再的性别反转和极致化风格来制造喜感。
结果就有些物极必反。
和田奶奶非常擅长用强色彩对比度来营造视觉风格。还凭借电影《英雄》获得了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现代装的《宋氏三姐妹》同样大获成功。
但所有的观众都忽略了,和田奶奶其实极少参加电视剧的拍摄,因为电视剧的打光和调色其实更难营造出强对比度下的和谐感。
《将军在上》的迷之调色和过高的色彩饱和度或许正来自于此。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服装方面,《太子妃升职记》中演员的衣料不是淘宝就是窗帘,而《将军在上》中,据说男演员的服装采用日本皇家布料,每一款布料只有一块,只够做一件衣服。
可是这种正剧式的精良制作,却同样在恶搞网剧中遭遇了水土不服。无论是女主叶昭的一身亮蓝军装,还是男主赵玉瑾热舞的小裤裤,都多少有些一言难尽。
这些问题表面看服装造型,其实还是类型的问题。
《将军在上》究竟应该定义为哪个类型呢?表面上它是主动对标《太子妃升职记》,但在制作投入上又靠齐了古装大制作。在《太子妃升职记》的时代,一部男女性别反转、恶搞到极致的古装剧,受欢迎并不意外。
但之后大量同类作品的上马,显然消耗了观众的大量热情,而当加量又加价的《将军在上》上线时,这类剧集的观众群并没有大幅度提升,大制作的成本投入却将一部小众恶搞喜剧变成了声势浩大的大众剧。
而观众的口味又已经在这三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果就是:大规模提升的制作成本,反倒成为剧集取得成功的阻碍。
全民吐槽也打不败《将军在上》,因为它是分众时代的爆款
但《将军在上》根本不是一部大众剧,而是一部分众时代的网生剧标本,它更在意的是网感,而不是讨好所有观众。
这种网感,铸造了剧集的魔性。
这就是为什么把不少观众“逼到弃剧”的几段夸张的舞蹈场景,很多观众却和编剧奭辰公子一样,觉得“具有强烈美学风格和超现实主义色彩”,因为“喜欢的人会特别喜欢,不喜欢的人则会特别不喜欢。”
《将军在上》那些脑洞大开的情节,同样能够被许多观众重度患者秒懂,成为苦逼生活中的良药。
这种对传统的“合家欢”模式的主动放弃,以及高度类型化的风格,一方面会让一部分传统观众难以接受,另一方面则令之成为垂直领域的宠儿。
整部剧集都围绕着男女主角猫捉老鼠发糖,对于传统观众来说可能不知所云,但对于爱好它的观众来说,当中段剧情开始聚焦范仲淹的情节、男女主对手戏减少,反倒出现了强烈不适应。
许多大龄观众根本无法理解,那些年轻女孩到底在爆笑什么?为什么他们会认为“人物反转不要太好笑,女宠男激发了我的女友力”、“马思纯的男人太妩媚”、“太魔性,让人停不下来”?
那是因为他们根本无法理解甜宠,也无法理解这个故事。
但对于新一代观众来说,互不相识先结婚,结完婚再相处,处好了再生孩子,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包括男女主身上的亮点,许多大龄观众同样无法理解。而对于新一代观众来说,这种看上去一无是处好吃懒做,其实能够为老高的羊肉店打抱不平,惩罚了闹事的人之后又交代手下还是要假装砸店把老高赶走,以免对方还会找老高寻仇,这样的周到细致正是新一代观众对于自己的认知。
不喜欢的观众不懂这么无聊的故事演60集干嘛,但喜欢的人看着两个人一个撒娇一个萌宠,偶尔联手对敌,时刻互怼互萌,这些看似无聊的眉来眼去却是他们追剧最大的快乐。
更为关键的是,该剧借古喻今引发的一系列现实情感话题也都打中了许多女性观众的穴道,对于她们来说,叶昭这样的“大攻主”和女强男弱的感情正是自己的期待的理想型。
所以毫不意外的,追《将军在上》的多是妹子。数据监测表明,追该剧的用户里,女性用户占比达到了80%。
也有不少迷妹积极踊跃地给叶将军打call。这种不符合市场常规法则的走红,也许会在未来成为常态。
说到底,《将军在上》在美剧化的网剧制作之外,提供了另一种路径。
除了接近电影级别质感的制作和层层烧脑虐心的剧情,将恶搞网剧做到极致同样是一种方向。
而且,《将军在上》没有为了考虑大众口味而强行改变剧作设定,还是以浓烈色彩画风,反套路风、极具张力的镜头语言往甜宠恶搞网剧的高精尖设定上走,风格极致,类型精准,反而因此圈了不少铁杆粉。
其实在欧美剧中,同样有一种恶搞喜剧类型,只是属于小众。而对于从小就接触英美剧等精良作品的深度剧迷来说,审美水平从一开始就是在高位的,恶搞喜剧根本入不得他们的法眼,这造成了《将军在上》口碑的flog。
但大众剧真的是必然吗?答案也许未必。
随着三大视频网站自制剧的崛起,分众化的时代似乎已经到来。不同的细分类型都有茁壮成长的机会。
高成本的小众爆款通过口碑不断发酵、突破圈层,这样的路径也不是没有可能。《将军在上》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被枪打的出头鸟。
但在这个一言不合就散伙的时代,任何一部剧集都不再能够囊括所有观众,也不需要讨好所有的观众,就像现实中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大攻主”与“小公举”。
《将军在上》是怎么被全民吐槽成爆款的?因为在这个电视剧分众时代甲之砒霜乙之蜜糖的故事里,无论不喜欢它的观众怎样吐槽,都打不败无数的少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