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一生的人生轨迹(苏东坡真正的人生)
苏东坡一生的人生轨迹(苏东坡真正的人生)
2024-06-02 02:23:33  作者:嘿林无敌  网址:https://m.xinb2b.cn/know/enk125883.html

苏东坡一生的人生轨迹(苏东坡真正的人生)(1)

作者:洞见ciyu

人间有味是清欢。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说,苏东坡的人生,是从四十岁之后开始的。

四十岁之后,在不如愿的命运里,苏轼所行是崎岖的道路,所见是辽阔的风物。

“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后半生活出来的滋味,比前四十年更韵味深长。

01

四十岁以后,更清醒。

熙宁九年的中秋节,41岁的苏轼和同僚畅饮于超然台上。

每逢佳节倍思亲。

推杯换盏间,苏轼已是醉眼朦胧,他见九天银光乍泄,不由思念起弟弟苏辙。

当初,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苏轼自求外放,希望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以期多相聚。

可事与愿违,因公务缠身,兄弟俩七年未曾团聚。

亲人隔山河,皓月当空洒,苏轼借酒意,挥墨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生的悲欢离合难有定数,惟愿他们多喜乐,长安宁。

少年莽撞,总想离家执剑走天涯,可是等到一定年纪,愈发觉得家是颠沛生活最好的归宿。

元丰1080年,45岁的苏轼被贬黄州,一家人随迁。

世间没有绝对的得失,失之东隅者,往往能收之桑榆。

之前,官务的繁忙,吏事的挤压,让苏轼疏于陪伴家人。

当远离于权力斗争的漩涡,苏轼感受到了久违的天伦之乐。

他领到一块废弃的荒地,命名为东坡。

苏轼夫妇都是农家出身,可识百谷、可辨草木,他们日出而作,一起去田地里锄禾浇水;日落而息,在屋内升起炊烟。

苏轼有大把的时间陪伴孩子,白天他携孩子漫游江岸,夜坐无事,与长子苏迈联句为乐。

人间有味是清欢。

芸芸众生的我们,为名为利疲于奔命,却忘了宜室宜家,便是人间难得的欢愉。

走过半生的苏轼,终于悟透了这一点。

人生际遇本就起起落落,真正归一个人所有的,是灯火摇曳的温暖,是柴米油盐的充实。

苏东坡一生的人生轨迹(苏东坡真正的人生)(2)

02

四十岁以后,更淡然。

贬谪,是一场没有期限的惩罚。

千年的贬黜史里,有人因苦旅颠簸,形容枯槁,有人因仕途不得志,心似灯灭。

苏轼却不然。

朝堂之上既然留不住,那便去看山看海。

他在临皋亭外,听呼啸不停的涛声;在赤鼻矶畔,看郁郁苍苍的山容林相。

山水间,木石中,苏轼不言苦难,把难捱的日子过出了另一番风情。

有一次,他和好友三人从东坡学堂回临皋亭。

仰见明月朗朗,俯视人影绰约,景致清逸。

他们一边悠然散步,一边行歌互答,好不快活。

一位友人突然说道,今天傍晚,打捞到一条状似松江之鲈的鲜鱼,可惜没有酒。

一句话便把大家的酒兴提了起来。

苏轼兴冲冲回家,跟夫人打了声招呼,带了酒过来。

既已有酒有肴,于是一伙三人趁兴,泛舟于江上。

这只是苏轼生活的一个缩影。

独自一人时,苏轼会摄衣登上崖顶,仰天长啸,或游于赤壁,唱一曲归来未晚。

若有朋友拜访,便一起聚在东坡雪堂,在灯下清歌唱和,在花前沉醉忘世。

四十多岁的苏轼,活成了许多中年人理想中的样子。

许多中年人,因工作皱了眉,因生活折了腰,日子过得沉甸甸的。

可无论如何,一个人再忙再苦,都不应失去对生活的热爱。

若汲汲于痛苦,痛苦便无处不在。

去捕捉无处不在的美好,去拥抱伸手可及的风景,我们的生活自会变得精彩而辽阔。

苏东坡一生的人生轨迹(苏东坡真正的人生)(3)

03

四十岁以后,更包容。

苏轼曾说过,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人情反复,世路崎岖。

苏轼这一生交人无数,有人谤他,有人帮他,但无论何种人,相逢一笑泯恩仇。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掀起变法运动。

苏轼与他政见不合,认为改革太过激进,多次上书抨击。

由此,权倾朝野的王安石,百般打压苏轼。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乌台诗案发生时,许多同僚噤若寒蝉。

王安石却为苏轼仗义执言,力谏道:“岂有盛世而杀才士乎?”

最终,苏轼活下来了。

被无情打压过,又被予以援手过,种种是非恩怨,谁能道得清,说得尽。

苏轼作出了选择:只记人恩、不记人过。

被征召回京师时,他途径金陵,特地去看望王安石。

一杯浊酒下肚,前尘往事烟消云散。

那段时间,他们一起天天出游,或观赏山川美景,或谈论古今,惺惺相惜。

人来人往,皆是缘分使然。

遇到对的人,志同为朋,道合为友。

遇到错的人,那就懂得放下,解脱自己的心。

昔年好友章惇屡次陷害苏轼,最后把他流放到海南,可后来遇赦北归时,苏轼没有报复,反叮嘱他好好养病。

昔日同事沈括曲解附会他的诗词,上告朝廷,为乌台诗案埋下伏笔。可时隔多年相见后,苏轼还礼貌地写了一篇《书沈存中石墨》,夸赞沈括的功绩。

飞鸟与鱼不同路,从此山水不相逢。

人生这一场盛宴,人聚人散,无须怨恨,无须耿耿于怀。

因为路过生命的每一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

苏东坡一生的人生轨迹(苏东坡真正的人生)(4)

04

四十岁以后,更坚定。

苏轼从小就跟着母亲程夫人读书。

读到《范滂传》时,程夫人讲述范滂气节清高,为民谋福的故事。

苏轼便立志以范滂为榜样,做一个为生民立命的好官。

自从走上仕途之路,无论得意时,还是落魄时,他都未忘记这个初衷。

1077年,40岁的苏轼担任徐州知州。

走马上任三个月,黄河决口,洪水呼啸而来,徐州有被吞没之危。

苏轼就站在城墙上,手拿工具、脚穿草履,与军民筑起一道千丈长堤。

徐州保住了,百姓将这道“救命堤”称作苏堤,感念苏轼的善举。

后半生,苏轼漂泊不定,即使在最黯淡的低谷期,他仍胸怀天下事。

在黄州时,他听闻岳鄂民间流行“溺婴”的恶俗,便成立“育儿会”,捐钱捐粮,救活无数弃婴。

惠州生产力落后,他改良农具,教授先进的插秧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儋州文化凋敝,他办学堂,兴儒学,培养出岛上第一位举人和进士。

居朝堂之上,就献安邦定国之策;处江湖之远,便躬身为民。

苏轼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光辉,直至暮年都从不曾熄灭。

他经历世态炎凉后,仍锐气不减,遭受挫折后,仍不向平庸低头。

这大抵就是人到中年的最好状态:

命运重锤一次次把我们击倒,可我们会再站起来,再出发,矢志不移地去成为想要成为的人。

就如林语堂的评价:“苏轼最大的魅力,不是让内心被环境吞噬,而是超出环境,以内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

苏轼用后半生教会我们:日子的好坏不在于生活的环境,而在于你对生活的感受。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点个赞吧 ,看开一点,想开一点,把生活的一切都当成曼妙的风景。

  • 跑步为什么可以快速减肥(跑步真的可以减肥瘦身吗)
  • 2024-06-02跑步真的可以减肥瘦身吗跑步是一项既简单又方便的运动,也是健身、减肥经常会选择的锻炼方式许多人会有一些疑问,比如“跑步锻炼真的可以瘦身吗?跑步的方式是否适合每一个人呢?跑步都有哪些讲究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资料图付云鹏/。
  • 叶罗丽当中的王默嫁给了谁(王默最终会嫁给谁)
  • 2024-06-02王默最终会嫁给谁哈喽大家好,我是小哔哔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间中流逝,曾经陪伴我们成长的动漫不知大家还记得多少国产3D动画叶罗丽播放至今也度过6个年头了,它精彩的故事还在继续,但喜爱它的孩子们不少都已长大,叶罗丽也慢慢成。
  • 邢台周末一日游推荐(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 2024-06-02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为激活拉动文旅消费活力、提振民众文旅消费信心,邢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与中国建设银行邢台分行合作,实行“建行补贴景区让利”的方式,发放200万元旅游惠民消费券,促进全市文化和旅游企业消费市民可在建。
  • 成都主城区是哪几个区(成都主城区介绍)
  • 2024-06-02成都主城区介绍武侯区地处成都市西南部,因境内武侯祠而得名,武侯区与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成华区、双流区接壤锦江区成立于1991年1月1日,包括原东城区的大部分和原金牛区的琉璃场、三圣两乡,是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青羊。
  • 新东方双语主播应聘渠道 月薪5万聘双语主播
  • 2024-06-02新东方双语主播应聘渠道 月薪5万聘双语主播“原切牛排怎么说?Originalcutting点餐希望牛排熟一点怎么说?你可以嘱咐一句:Mediumwell……”一边看直播买东西,一边学英语,曾经的新东方教师变身主播,在直播间用中英文介绍蔬果、牛。
  • 什么样的松针才可以发酵养花(不起眼的松针也有大用处)
  • 2024-06-02不起眼的松针也有大用处养花之人都喜欢看到自己的花卉长得旺,开花艳,不过要想达到这种效果确实要付出不少的心血呢很多花友养花认为给花卉补充营养才是王道,因此就会去购买大量的营养土来养护花卉,事实上这种营养土真的有效吗?现在市面。
  • A4纸大小是多大
  • 2024-06-02A4纸大小是多大a4纸张大小尺寸实际测量结果为(长*宽)297mm×210mm,纸张宽度尺寸要比一支2b铅笔长,也可以说a4纸其实是a3纸的一半,a3纸长度420mm对折就是a4纸的尺寸了A4纸在人们生活中运用还是非。
  • 家族恶势力称霸一方22人被抓(强迫交易强拿硬要)
  • 2024-06-02强迫交易强拿硬要重拳出击扫黑除恶“判决如下:被告人张某伟犯强迫交易罪,判处有期徒刑……”11月14日上午,随着上杭法院刑事审判庭一声法槌落下,上杭一个家族式的“村霸”恶势力团伙也落幕了,父子锒铛入狱被告人张某伟,19。
  • 上流社会什么意思什么梗(怎么理解上流社会的意思)
  • 2024-06-02怎么理解上流社会的意思上流社会是社会上掌握政治权力社会资源及自然资源分配权的已得利益者上流社会不是社会所谓上流社会是一种形容,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社会形态上流社会是不少文学著作的题材,如《茶花女》、《远大前程》、《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