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节的历史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及上古时期,随着历史的发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逐渐成了象征爱情的节日。而七夕也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现在更是有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那为什么这个节日会被定在七月初七呢?王母娘娘何不让牛郎织女在其他日子重逢,难道是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别急,且看尚尧慢慢讲给你听!
自然崇拜是起源,牛郎织女在两岸。
古人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探索宇宙的奥秘,并且也因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的观星文化。“牛郎织女”的传说最早就来源于人们对天象的崇拜,远在远古时代,古人们就已经将天上的星星划分的井井有条,甚至将星宿和地面区域一一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被称作“分星”。
在古代的星宿体系中,“牛宿”由6颗星组成,位于银河的东岸,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点。不过上面的那个三角形更大更亮一些,而下面的三角形恰好位于黄道上,这几颗星组成了一个头上有两角,却只有三知足的牛,因此古人称其为“牵牛”。“织女”三星位于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织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仅次于“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称为“织女星”。
人们对牛郎织女的天象崇拜由来已久,《汉书·律历志》中说“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向牵牛星开端的地方,用来显示时间,所以叫它星纪,金木水火土五星起源于它的开端,太阳和月亮起源于它中间。”由此可见,古人认为“牵牛”是星象开端的地方,“牵牛”在古人心中的分量不言而喻。
天人相通尚未可知,数字崇拜确有其事。
“七月初七”与古人对数字和时间的崇拜有关。
“重日”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古代的民间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列为吉庆日,从这些“重日”中不难看出古人对数字的崇拜。
“七”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结;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现在日语中仍有保留;在台湾,七月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
然而,你以为单凭数字崇拜,古人就这么简单的把七夕定在七月七啦?那可大错特错了!将七夕定在“七月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周期,《黄帝内经》里写:“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他说男子以8岁为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为一个周期。女子7岁肾气盛,换牙齿长头发;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天癸是肾精,任督二脉,以中医的说法,“为一身阴阳之海,五气贞元”,也就是说,二七就来月经,可以生子。
三七肾气平均,最后的牙齿长齐,发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坚,头发长极,身体盛壮,到了顶点;五七阳明脉衰,面容开始焦黄,头发开始掉;六七三阳脉比五七更衰,面容完全焦黄,头发开始变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尽,地道不通,所以看起来像怀孕但肚子里并没有孩子。而“七七”也正是古人认为的生命周期的结束。
现代的我们自然是崇尚科学的,古人的这种崇拜也不过是顺应了社会的发展,了解过古人对各种现象的理解之后,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七夕为何会被定在“七月初七”了!
做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的各种风俗习俗还是超多超好玩的,就比如月下穿针、兰夜斗巧等,不知道大家的七夕是怎样度过的呀?
如今七夕已至,尚尧在此祝大家七夕快乐,愿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果你还未遇到自己的另一半的话,不如趁着晚上穿针引线,跟织女求个姻缘呀?说不定周末在尚尧采摘园摘果子的时候,抬头就能看到自己的意中人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