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小年朝”,风俗习惯知多少?
虽然春节已过去两天,但年味儿依旧。对于小编来说,经历过四处拜年,亲戚盘查,熊孩子脑洞大开的提问等春节特有活动之后,现在只想好好睡一觉。随手拎起万年老黄历一查,今天果然适合睡觉,终于有正当理由拒绝接受父母的各类叮咛了,全然放松身心,就在今天!
仔细研究了一下大年初三的风俗,不禁涌出小欢喜,原来对于小编这个年纪的「宝妈」来说,春节期间最能让人感觉快乐满满的日子居然就是今天!
1/ 忌出门走亲戚拜年
在传统风俗中,今天被称为“赤狗日”或者“赤口日”,容易发生口角,不宜出去拜年,只适合蹲在家里,目前这种习俗在台湾和香港还在沿用。
2/ 养精蓄锐 宜早睡迟起
看到这点就足以让小编暂时对鼠年拱手称谢了,虽然平时就很喜欢卡通形象的小老鼠,今天更得称赞它们,经历过初一初二的早起和聚餐的辛劳,早已困到身心俱疲,但又担心睡懒觉被爸妈过早嫌弃,只能苦苦支撑,既然有这个优良传统,那还怕什么,手机再好玩都不如好好睡觉,那叫一个得劲!
所以到了初三这天,早睡迟起,不外出或宴客,这对调理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3/ 烧门神纸 祈愿生意兴隆
古代的人们到了大年初三这天会把过节的松柏枝及所挂的门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过完了马上要开始经营生意了。所以有句俗谚说“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4/ 谷子生日 让牙口歇歇脚
正月初三俗称“谷子的生日”,一直流传于民间,在这天家家户户会祈年,且禁食米饭,不然来年会影响谷物收成。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过年,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先民们淳朴的天性在这个风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他们眼里,凡是能保障自己生活的物质都是有生命的,对生命怀有感恩、敬畏之心,是我们华夏民族最优秀的特质!相信很多朋友也一样,从到家后,嘴就没停过,尤其爹妈总担心自己常年在外吃不饱穿不暖,在他们慈祥的目光下少吃一口都不行,那今天拿出这条风俗护驾,应该可以抵挡一阵,让牙口歇歇脚了。
5/ “小年朝”,不用做家务
《清嘉录·小年朝》里记载“正月初三为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这条记录中“不乞火”的意思是不能向邻居借火,因为古时候没有打火机、没火柴,火镰也是个消耗品,一般家庭很少用,所以,灶膛里没火了一般都是找邻居借个火,但是正月初三是赤口日,借火容易招怒火,不是不能借火,而是不能扫地,所以,正月初三,对扫地说“NO”!
6/ 猪日的由来
自秦汉以来,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在汉族民间传说中,女娲创造万物生灵时,先造六畜,而后造人,因此从初一到初六都被称作是六畜之日,农历正月初三,则被称为“猪日”。并且人们习惯在这一天里不杀猪,如果当日天气好,则当年的猪会长得膘肥体壮,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
7/ 初三这天 各个省份风俗习惯皆不同
❶ 东北—扫帚日
在北方,百姓们称初三为“扫帚日”,因为这天老百姓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并且在打扫院落的时候,人们要从屋外往里扫,以表“聚财”之意。
❷ 山东—回娘家
“过完年,回娘家”似乎已是全国各地春节的传统习俗,通常在我国多数地区,“回娘家”的时间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东烟台、莱芜、聊城等地,却是初三、初四才“回娘家”。
❸ 甘肃,江浙—送灶神
在我国西北部的部分农村,初三这天需要送灶神。人们从小年请回灶神爷贴在灶台中间,并摆放供品,每天上三次香供奉,等到正月初三再把灶神爷送走。
❹ 闽南—竹竿舞
从大年初三开始,福建闽南当地的畲族同胞会用喜庆的竹竿舞来迎接八方来客,他们用这种载歌载舞的方式来庆祝新年,表达欢乐的心情。
其实,我国很多的民间风俗都被勤劳智慧的百姓们神话,从这些民俗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关乎于礼仪信仰的行为要求还是有所尊崇的文化约束,古人们的初衷也都是为了庆贺节日或是祭奠先人。
现如今,我们以除了学习古人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外,能够从中学习古人的生活规律,按时作息,休养精神,传承经典的良好风俗,是非常有益的。
辽宁卫视祝大家
新春快乐
幸福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