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一种急性的传染病,小宝宝们特别容易患上。一般宝宝出了麻疹一定要护理好,同时要做好隔离措施,防止感染到其他人。家长自己也要注意不要被传染到。那么如何识别宝宝是不是患了麻疹呢?
麻疹百科
1. 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见于儿童。麻疹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不算强,对干燥、日光、高温和一般消毒剂都没有抵抗力。在阳光下或空气流通环境中半小时就失去活力。
2.流行特点是什么?
麻疹病人是唯一传染源,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有传染性,眼结膜、鼻、口、气管的分泌物都含有病毒。由呼吸道经空气、飞沫传播,婴幼儿易感。病例主要集中于6月龄以上的婴幼儿和20~40岁的成人,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冬春季多发。一般3月份开始上升,于4月底达到高峰。
如何识别麻疹?
麻疹的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柯式斑及皮肤出现皮疹为特征。典型麻疹可以分为三期。
(1)前驱期:发热,结膜充血,咳嗽,流鼻涕,喷嚏,畏光,流泪。像“感冒”一样,病后2-3天可见口腔麻疹粘膜斑。
(2)出疹期:发热后4-5天开始出疹,自耳朵后向面部、躯干及四肢蔓延。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严重的会有出血性皮疹。皮疹增多后全身症状加重,体温可达40℃,是麻疹的极期。
(3)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体温下降,症状减轻,疹退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斑。所以,典型的麻疹表现为烧三天,出三天,退三天。麻疹还会并发肺炎、喉炎、脑炎,危害很大。
麻疹的治疗
1.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 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 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 补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肤、黏膜清洁。
2. 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痰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麻疹患儿对维生素 A 需要量大, 应适当补充。可单用芫荽 15g 煎服或擦洗躯干、四肢, 以助透疹, 但须注意保暖。
3. 并发症治疗 同内科疾病处理。
控制措施
1. 预防措施
(1) 健康教育 麻疹传播途径较难控制, 大多数易感者在患者隔离前已受到感染, 对患者的隔离只能起到一般的作用。重点放在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
(2) 免疫接种
被动免疫: 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可以在短期内预防麻疹, 接触者早期注射可防止发病, 稍晚只能减轻发病。已接触麻疹病毒 6 天后注射无效。由于自动免疫的成功和血液制品性疾病的传播, 被动免疫应用已大为减少。
自动免疫: 疫苗选用长春47或沪191减毒活疫苗, 疫苗需冷藏运输和储存。麻疹免疫策略在我国定为 8 个月初种, 7 岁复种。但各省根据各自的经济情况和发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复种年龄标准。
疫苗免疫的效果从强度与持久性都不如自然感染, 一部分可以转阴而患麻疹, 而不少人在人工免疫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再接触野毒株获得隐性感染使免疫得到加强。疫苗有一定不良反应, 但过度减毒的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免疫抑制者和孕妇为接种麻疹疫苗禁忌证。
2. 病人、接触者的管理
对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隔离至疗后 5 天。对接触者接种麻疹活疫苗或丙球, 进行医学观察, 必要时隔离, 检疫期为 21 天。
3. 流行期措施
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针对传播途径主要是保持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 空气消毒, 重点措施是及早给予一定年龄范围易感者的应急接种, 阻断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