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新闻,老教授状告知网获赔70万,引得大家拍手叫好。
89岁退休教授赵德馨,发现知网擅自收录他的100多篇论文,向读者收取下载费用。其中他主编的《中国经济史辞典》,巨厚一本,被知网标价26元付费下载,赵教授不仅一分稿费也没有,而且就算他本人下载也得付钱。
虽然我个人认为,作者下载自己的作品要付钱这是理所应当的,就像周杰伦在QQ音乐上听自己的歌肯定也是要付钱的。但是知网未经授权拿你的学术成果标价赚钱,还收费到了你头上,搁谁能咽下这口气?
所以赵教授一怒之下把知网告了!并成功胜诉,累计获赔70多万元,大快人心!
不过其实在学术圈,期刊、出版社压榨科研工作者,平台向作者读者两头收钱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知网这波激起的民愤,也只是大家对学术怪象的长期不满在这一节点集中爆发了。
今天我就以浅薄的视角,给大家看看学术圈的灰暗一面,探讨在当今学术体系下,科研人员过得有多苦逼!
按理说科研人员写论文发表,是一件创造知识、推动科学进步的大好事。即使不靠这个赚钱,最起码别让人亏钱吧。
但事实上从科研人员投稿-同行审稿-期刊发表-平台收录-读者下载,科研人员基本拿不到一毛钱,有时候还得倒贴钱。今天我就带大家走一遍发paper流程,让大家沉浸式体验收费名目,让你狠狠明白为什么说搞科研就是把money变成paper[流泪]
一、期刊向论文作者收钱
搞学术的终极目标,就是发论文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你想要你的贡献被世界看到,那就得在期刊上以论文的形式介绍你的学术成果。这下就被期刊杂志社拿捏住了:你想人能看到你的成果是吧,交钱!
1、版面费
版面费并不是每个期刊都有。它的含义非常直白:你论文发表得占我期刊的版面吧,交钱!
也就是说,你把你辛辛苦苦做的学术论文的版权送给期刊,居然不是期刊给你付稿费,而是你给期刊交版面费。比如我国的小小SCI《高分子学报》,版面费就要300元/页。你这版面用的纸得是金丝楠木的吧...
国外期刊也有版面费,叫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或者publication fee。大部分国外期刊的规矩是:作者发论文不用交钱,但读者看论文要交钱(看1篇论文平均大概30美元)。比如下面这是读者在Nature上看1篇论文的价格。
32美元放平时够买一堆书了!但在学术领域,只能买得起1篇论文[黑线]
但作者投稿时也可以宣布向全世界开放自己的研究成果,让读者不用花钱就能免费看到这篇论文!(也就是所谓的OA, open access)
挺好的对吧!那作者就得提前向期刊交一大笔版面费,一篇论文从几百到几千美元不等。这里简单给大家感受下,你投paper之前可以参考参考:
后台回复版面费,可获得三大出版商版面费至臻汇总包,供参考
总之,要么你心怀大义,希望免费传播你的知识,那你交几千dollar让论文开源出版;要么让读者心怀大义,
慷慨解囊,交几十dollar下载你的论文。两头都不是小数,但反正中间商总得赚一头,有时候还赚两头[狗头]
2、润色费
英文是学术界的主流语言,投稿国外期刊得英文写作。英文不够好过不了怎么办?别怕,可以交钱!
国外各大出版社都会提供英语润色服务,即雇佣英语母语的科研人员帮你修改论文,让你的paper更润、更native speaker[狗头]
这种服务按字数分段计费,还会根据需求分为标润、急润和高级润。在Elsevier(著名学术出版商)润一篇10000词的论文,需要3000-7000块!平均几毛钱1个单词,写一个从句就搭进去一顿饭钱!
3、彩印费
论文一般都得配图吧,配图总有彩色的吧。但你想彩印你的论文是吧,交钱!
以前我也不知道还有这事,前段时间实验室里投稿的时候发现有这个选项:如果你想让你论文里的图能彩打,就需要额外交钱。
本来彩印加钱么,我非常理解,打印店彩印得一块一张呢。结果我一看页面
这个价格我是真的不理解。Elsevier上一篇论文14张图的彩印费竟然要3000美元,也就是将近两万块!你这黄色绿色红色,是拿金子翡翠玛瑙上的色吗!别说我毕啸天了,毕加索的图也没这么贵啊!
不过彩印费只是对纸质期刊的收费,你发表的电子版论文依然是彩色的,这钱不交也可以。谁会特别想要一份自己呕心沥血码了一年甚至几年的论文的纸质彩色珍藏版呢[我想静静]
4、其他苛捐杂税
除了上面这些,出版商还会全方位拿捏你发表论文的激动心情,提供其它各种消费项目。
比如帮你制作精美的学术配图,帮你做摆拍用的论文海报;甚至把你的论文单独做成精美的纸质单行本,供你给家人朋友传阅...
很贴心对吧,但都是一笔大钱。
二、平台不给作者钱
论文发表之后,像知网这类的数据库平台会对论文进行收录。你可能会想:既然读者看我的论文要付费,那我是不是也会分点收益呢?就像你花40块钱买一本书,那书的作者能分大概10%呢!
对于期刊论文来说,收录到数据库是没有稿酬的!读者付费也压根跟你没有一毛钱关系。因为你投稿时签的协议,已经把网络传播权一并交给了期刊。所以尽管论文是你写的,但人家期刊和平台搞py交易,不关你p事
期刊协议截图
不过,硕士、博士的学位论文是直接交给知网收录,不经过期刊转手,所以知网是会给你钱的!
领取这笔钱的方式也很简单:只需要登录www.cnki.net确认论文出版,再将本人学位证 身份证复印件邮寄给杂志社指定的邮箱,然后下载《稿酬领取信息表》并填写本人相关信息发送至指定邮箱。然后就可以等待杂志社发放这笔丰厚的稿酬了!
硕士论文有60元,博士论文有整整100元!三到五年的学术成果就可以换100元哦!
有一说一,虽然知网钱发得少,但发钱的路子真的多。我在知乎上看到有人顺着这个方法去要钱的,他说知网是通过好友转账给他发钱的,也是很神奇了。
说明根本没有人去领这笔钱吧……在此我呼吁全国毕业的硕博,去知网申请这笔钱!这是你应得的!几十一百的怎么也能吃顿好的了!
三、平台向读者收钱
大家做研究,得看点同行的研究。你写本科大作业,得了解领域的现状。想看别人的论文?来人呐,收钱!
不过我们作为学生并不用交钱,因为学校已经被狠狠收过了。一般学校都会购买大量的期刊数据库。但有时候期刊平台会利用这种垄断地位,收钱过于离谱,甚至让学校都负担不起。武汉理工和北大就曾一度停用知网
国外也没好到哪里去。加州大学宣布不再订阅Elsevier的事也闹得轰轰烈烈
要是你没学校挡着的话,就得自己上阵被狠狠收钱。之前国内上知网看一篇博士论文得花25块。国外的论文前面也说了,一篇几十美元很常见
而我今天才知道,就算你想在知网上看一篇毕导写的散文诗,都要狠狠地花上5毛钱。真诚建议大家别上知网看,直接来毕导公众号白嫖不香吗!
归纳一下,把一个苦逼科研狗发论文的过程,类比到给毕导公众号投稿,就相当于:
你写了一篇沙雕文章,毕导审完觉得不错,可以发在毕导公众号上。毕导先收了你500投稿费,然后说你可以给我500块润色费,我给你改一遍再发,保证更好笑!然后说你再交500彩印费,不然你文中的动图就不会动。然后推送发布了,你可以再交500包装费,我们把这篇推送打印成精美相框寄给你挂你家墙上。然后观众每人要给我交500阅读费才能看。
作为中间商的期刊平台赚了2500,至于写文章的你自己,-2000。
这,合理吗?
四、尊重知识创作者,保护知识使用者
走完一整遍发Paper的流程后,大家可能会发现,其实里面的每一项收费都有理有据,而且也是国内外学术圈一直以来的做法。但每次我想到这里,都会自问一句:“从来如此,便对么?”
我觉得不对的地方在于,在这个学术圈的运行规则中,最辛苦的知识创作者,反而是最弱势的群体。
学术的总体目标,是学者们做研究,创造知识,分享给世界。前人已创造的知识成为后人的常识,并继续推进科学的发展。
具体的实现制度是:学校雇佣导师,导师招募博士硕士,做实验,写成论文,投给出版社杂志,杂志编辑邀请同行审稿人评审通过,论文发表。再由网络平台进行收录,让大家付费下载,把知识成果传播给更多的人。
知识付费当然是一个好的规则。但现在的规则里,作者不拿钱甚至要向平台付费,审稿人也是义务劳动,读者也要向平台付费。毛利率60%的知网向大学收的钱甚至让大学都负担不起了。遍身罗绮者,不是科研人啊……
科学期刊、论文收录平台的建立,都是为了便于知识的传播。但随着期刊和平台声量的增大,很多社会评价体系也依据此而建立,硕博毕业看影响因子,老师评职称看论文数量,有些学校老师甚至要看知网收录比...
当学生老师们太渴望发论文,当评价体系被期刊攥紧,当网络平台又是一家独大,前者就变成了任人宰割的韭菜,而对于后两者,手中原本传播知识的柳枝也变成了收割韭菜的镰刀。
为什么知网赔赵教授70万让大家长舒了一口气?因为如果知识成果得不到尊重和保护,无疑是学术圈的一种悲哀。而作为知识的使用者,也会为此付出昂贵的费用代价。
在央视新闻对赵德馨教授的采访最后,老爷子一字一句地说道:
科研这条路道阻且长。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本就不易,社会有责任让这条本就艰苦的路,少一点人为的磨难,多一些人为的关怀。只有保护和尊重知识创作者,才更加有利于学术的创新发展,才能一起快乐地迎来学术的春天吧。
就在昨晚刚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了知网降价的新闻。
下载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都比之前便宜了。真是都要感谢赵德馨老教授的坚持与发声,这说明知识分子的呐喊是有意义的。也希望知网的降价,不止是一段舆论的终局,而是一段变革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