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的夏天,一位川东汉子带着自己17年的教学经历,来到了成都执教任教。驻足在即将入职的学校大门前,他尘封已久的心门悄悄打开,血又热了起来!
板着脸,眉目间带着丝丝“杀气”,笑起来却是孩子们最温暖贴心的老父亲——他就是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的郑琪老师,在孩子们口中,他是最亲切的“琪琪老师”。
第一批入校执教老师,书写一战成名的奇迹
2013年6月,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刚落成,第一届学生将在9月入学。郑琪就带着妻子女儿从达州一路西行,入校报到。
刚开校,学校第一届的初中部8个班,240个娃娃,每个娃娃就成为了老师们的心尖尖。为了学校能够快速站稳脚跟,获得社会的承认,获得家长的认可。每位老师都拼尽了全力在教学!
作为数学老师,为了把孩子们的难题讲透彻,每每下课,郑琪都会拿着孩子们的错题点对点地讲题。中午问问题的学生流水一样牵着线来,往往是班上的孩子去吃饭了,郑琪才恍然,原来该吃午饭了。埋头再细想一番,早饭也因为抓班级管理和错题而被自己忽略过去,忘记吃饭,成为了郑琪埋头教学的一个标签。
作为班主任,每到周末放学,遇到要交流学生情况的家长,即便时间再晚,家长不走,郑琪也不走;平时每个夜里、周末,郑琪的手机都24小时待机,不管多晚,只要有家长发信息来,郑琪都会马上反馈。
他说:“家长不走,我们不走。一定要把问题沟通好,沟通清楚,让家校合成一股力,推着孩子向前走!”
一年365天,三年下来郑琪用自己一点一滴的耐心陪伴,让这群孩子收获了自己奋斗的果实!
第一批入校执教老师,书写了一战成名的奇迹!
600分以上人数达66人,其中张斯昱同学以635分的好成绩考上了七中林荫!
先后有30多人被成都石室中学、成都七中、成都树德中学、成都外国语学校、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川大附中、绵阳中学、绵阳外国语学校、绵阳南山中学等学校录取。另有72人直升了学校的高中部。
2016年第一届中考的出口,这群被老师放在心尖尖上的孩子,让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这个名字,响亮整个龙泉驿!
一个人走得快,一个群人走得远
“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这三个“学”,是郑琪带班的班训。
他有一句口号:“让大多数人喜欢你就行了。”
很多孩子不解:“难道不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我吗?”
他就会开导孩子们们:“举个例子。一个寝室里面有8个人,如果有4个人喜欢你,2个人不反感你,2个人讨厌你,那你也算是一种成功。”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是一个非常有“团队意识”的学校,这也和郑琪的教学风格不谋而合。“一个人走得快,一个团队走得更远!”郑琪希望这个班训不仅陪伴孩子三年,更成为他们对自己人生的一个要求。
郑琪曾经带的班上有一位胡姓同学,非常叛逆期。寝室管理员在其寝室里发现有烟味,马上反馈给了郑琪。作为老班主任,郑琪不动声色地悄悄进行了一番调查。班上同学旁敲侧击,多番打听,悄悄谈话,终于有同学说漏了口,交代出了这位胡同学。
他和家里的相处也不好,妈妈爸爸都不敢管。常常回家后深更半夜还出门游荡。
但郑琪心中有盏灯,他说:“再恼火的学生,不管他有多调皮,多捣蛋,多不守纪律,我们都要关爱他,而不是简单粗暴一刀切。”
抱着这样不放弃的心,作为班主任,郑琪组织了班上所有的任课老师,一轮又一轮地找这位胡同学沟通、谈话。没有任何一个老师有怨言,没有任何一位老师放弃了这位叛逆的学生。
“多聊聊理想,聊聊生活。如果他对未来感到迷茫,那就帮他树立一个跑起来才能够得到的理想。”渐渐地,胡同学开始慢慢向老师们吐露心扉。初三毕业时,郑琪俨然成为了胡同学无话不谈的“好哥们儿”。
感恩的学校,带出感恩的学生
门前的石狮子见证6年日升月落,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的名字,也在成都教育界逐渐响亮起来!
踏进大红门,通往教学楼的大路上,路边一块石碑悄悄掩映在绿树之中,这是第一届初中毕业的孩子们留下的礼物。
“志存高远,报效祖国。”两句题词郑琪想了很久。这是对2013级毕业生的期待,也是来来往往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学子们的期待。他像无数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老师的一个缩影,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向前走,才能越走越远,越教越好。
今年,2013级的学生已经高考毕业了。又一个三年过去后,每一个从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毕业的孩子,都不约而同地拿起录取通知书回到了母校,向初中班主任分享自己考上的大学。
川大、复旦、浙大、北师大……看着教过的学生走得越来越远,郑琪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志存高远,报效祖国,孩子们一定能不负所托!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是一所有精神的学校,北大精神在这里延伸!这也是一所锤炼精神的学校,把感恩、团结,注入每个孩子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