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拍摄于1901年,结束逃亡生涯的慈禧再一次回到皇宫中。这次逃亡经历,山西商人得到近距离接触政治核心的机会,成为最大的赢家之一。他们为慈禧提供了大量金钱方面的支持。与逃离时候的仓皇相比,再次回来要场面了许多,仪仗队也重新粉墨登场,老佛爷似乎找到了久违的精气神。
金水桥位于太和门前的金水河上,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朱棣刚刚当时皇帝不久。到了清康熙29年,第一次进行了大规模重建。金水桥分外金水桥和内金水桥,并不是一座桥的名称。其中,外金水桥就包括七座桥。最中间的一座是皇帝的专属,叫“御路桥”,长23.15米,宽8.55米。但当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这座桥一度成为耻辱的象征。八国联军洗劫并炮轰了天安门。
曾经有一段时间,网上流传着有趣的山寨版金水桥的消息。后来有驴友专门去观看,发现真的有点类似。山寨版指的是辽宁盘锦盘山县新县城综合办公楼前桥的外观。图为民国时候的天安门。
天安门的历史和北京城成为明朝都城的历史一样长,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朱棣正式把都城从南京搬迁到北京,15年后,朱棣召集全国能工巧匠开始建设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高34.7米,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最初叫“承天门”,清朝顺治皇帝改名叫做天安门。
天安门曾经一度是整个北京城最壮观的建筑,但也命运多舛。它遭遇的最大一劫是在明天顺元年,也就是1456年,年份数字很顺,但天安门遭到了雷击,燃起大火,几乎全部被摧毁。此后的复建,奠定了如今天安门的模样。图为清朝末年的天安门。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打进北京城,天安门再次遭到极大战争破坏。如今我们看到的天安门,也不是当年的模样,是1969年拆除后,在原址按照原规模和外形重建的。整个工期从1969年12月15日一直持续到1970年4月7日。图为民国时候的天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