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现在唯一可以形容我的,好像这两个字最贴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学会了沉默,学会了一笑了之,也学会了随它去。偶听到一句话:淡而后能辨,此话或许是想表达一种有了淡泊之心,才能不为物欲所惑,不为利害所移的意思吧,淡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得是什么?
什么又是该得,什么又是不该得?该不该的标准是什么?得不得的区别是什么?如果淡泊了心智就能得,得又是什么呢?难道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吗?需自悟,无参阅。自悟,又取决于自悟之人的修养与知识边界,自悟结果必然是百家争鸣,各说自道。但既然是自悟,争和说还有意义吗?
我只见过一条河你却让我想象大海之波澜,你站在山巅说幅员辽阔,我站在山底抱怨乱石纵横,夏虫不可与之冰,眼界不一样,看到的物和事,甚至人都是不一样的。我的得非你得,你的得非我得,得与得之间或许差之千里,但无论是高低深浅,都是一种人对具象的表达形式,最后还是要脱去一切外衣返璞归真。真就在那里,无论怎么描怎么画,怎么曲解怎么辩论,真就是真,假就是假,不因人的表达而改变。
越来越不愿意和别人去争论是非曲直,很多时候我喜欢安静地听别人说,甚至看别人演。我自知听到的真假,我甚至还会悠然地欣赏别人演得逼真,或许还会在最后附和一句“哦,原来如此,我竟然不知”。我不去争辩,不去讨论对错,我越来越喜欢独处,在家侍弄几盆花草,窝在沙发里看一本书,或者静静地听一首曲子。我有时候会怀疑自己,曾经的锋芒何时已经褪去?40年的时光悄然地把我打磨成了今天的样子,这是不是正常呢?我自觉我不是目光短浅不知未雨绸缪,而是看清了世事无常,冷暖自知罢了。人生又不是都行一样的轨迹,走出自己的风景又何妨?
我爱喝茶,有人说品茶最配古筝曲,清幽淡雅如潺潺流水,声声入耳叩触心弦,古色古香与茶道讲究的清、雅、礼、和相得益彰。可我却偏好在静谧可听针落地的环境中泡茶,喝茶。听随手泡呼呼作响的声音,仿佛看到玄妙的蟹眼生鱼眼,听水流冲击盖碗的声音,听品茗杯之间那细碎的撞击之声,听摇香时茶叶撞击壶壁的声音,好似看到一颗颗卷缩的铁观音在温热的壶中慢慢苏醒来的样子。以鼻嗅之,空谷幽兰融入鼻息,不由得让你闭上眼睛沉寂下所有的烦忧。当金黄的茶汤呈现在眼前的时候,自己的心也随之清澈不参任何杂念。此时,任何声音都是多余。
其实茶艺也是一种形式,一种探寻心灵的形式,得的不是那杯茶,而是那杯茶带来的心情。从静处观物动,别有一番风景,让自己的心沉寂下来,在浮躁的俗世里寻求一隅,看花开花落,怡然自得。这样的生活虽不与众同,如酿一杯淡而又淡的美酒,在岁月的长河里,因淡泊而心宁,因心宁而感恩,因感恩而富足。
亲爱的朋友,您是否同意我的观点呢?欢迎留言与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