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家园徐望”三部曲之《父亲的军装》
作者:徐子建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该书为家族三部曲“家园徐望”的第一部。作者为徐静蕾的父亲徐子建,主人公是徐静蕾的祖父徐成沄,现年105岁,曾获抗战勋章。
徐家家族产业曾在湖南湘潭盛极一时,后经商失败,家族败落。抗日战争爆发后,家族中有11人先后参加抗战。徐成沄作为军医加入国民党部队,参加淞沪抗战,立有战功,蒋介石曾签署调令。不久,徐成沄因牵扯进“桃色事件”退出国民党。此后,参加共产党,挺进大别山,亲见赵锡田被俘,曾为刘伯承医治眼睛。
作者在父亲和母亲口述的基础上,遍查两岸档案,寻访故地。全书史料扎实、情感节制,言有尽而意无穷。
02
《父亲岛》
作者: [西班牙] 费尔南多·马里亚斯
译者: 梅莹
莱奥纳多是一名长年在外航行的水手,当他年幼的儿子费尔南多第一次看到陌生的父亲站在家门前,一个问题脱口而出:“那人是谁?”这句话成为横亘在父子间“彼此恐惧”深渊的开端。小说从父亲之死开始讲述,日记、照片和父子的真实对话与儿子虚构的场景和心理描写相互交融,情之所感,文之所至。这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回忆录,一曲向文学与电影致敬的赞歌,一段找寻自我和父爱的环形旅程,终点是那座名叫“父亲”的岛屿。
03
《耶稣的童年》
作者:(南非)J.M.库切
译者:文敏
《耶稣的童年》是库切最新的小说系列“耶稣三部曲”的首部作品。这本书的故事始于一场神秘而模糊的移民,男孩大卫和老西蒙在通往新世界的船上偶遇。他们都被抹去了过去的记忆和身份,大卫还和自己的母亲走散了,于是在偶然的条件下,西蒙成为了大卫的“父亲”,并背负上了教育、监护大卫,为他寻找母亲的职责。然而正如上文所述,西蒙并非大卫真正的父亲,大卫在书中也一直这样重申。因此这个故事不由让我们反思:何为“真正的父亲”?除了生育过程,“父亲”这一概念对儿童还意味着什么?“父亲”对儿童的教育是否有所局限,而儿童又能否反过来选择自己的父亲?通过这篇充满哲学思考的小说,库切让我们重视并重思作为“父亲”的意义。
04
《父与子》
作者:(俄国)屠格涅夫
译者:丽尼 巴金
《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经典之作,也是他的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他以此来纪念自己的精神导师——已故的别林斯基。顾名思义,《父与子》的主题是“父与子”两代人的关系,这是屠格涅夫在文学创作中探讨的又一个哲学命题,同时,这也是俄国19世纪所面临的—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五六十年代的俄国子民知识分子与贵族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父辈与子辈的斗争可以说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所存在的一个共同的话题。
05
《青春期动物》
作者:(德)维勒
插画:(德)哈芬布拉克 绘
译者:任卫东
本书讲述了一位父亲遇到的青春期女儿和她的朋友们在生活学习中的种种问题,涉及代沟、青春期心理、青少年教育等诸多方面,文风幽默诙谐,配有十余幅精彩插图,对于中国家长亦有借鉴意义。本书2014年出版后,连续数周名列德国《明镜》畅销书排行榜榜首。本书获2017年“德译中童书翻译奖”大奖。
06
《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
作者:(法)巴尔扎克
译者:傅雷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人间喜剧》的基本主题在此得到体现,其艺术风格最能代表巴尔扎克的特点。《欧也妮·葛朗台》成功塑造了一个狡诈、贪婪、吝啬的资产者典型,并通过他的发家,高度概括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以后社会财富和权力再分配的历史。《高老头》中野心家追求名利的挣扎与高老头绝望的父爱交错之下,使小说内容更显得光怪陆离,动人心魄。
另外还有几本献给各位“父亲”的硬核图书
王树增 “战争系列”
《抗日战争》
王树增
人民文学出版社
王树增战争系列自2006年开始出版,至今已有《长征》《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抗日战争》等一系列作品问世。他开创了全新的战争史写作范式,也为战争文学树立了新标杆。
《长征》基调乐观,以这一人类重大的精神事件展示信仰的力量。
《解放战争》气势恢宏,写出民心向背之别对战争的决定性影响。
《朝鲜战争》以对万千战士的悲悯之情,构建起对战争整体格局的无奈与戏谑。
而《抗日战争》基调庄严,全景真实再现了抗日战争的惨烈与悲壮,这是七十年来第一部属于中国全民族的抗战史!
人文社 X三联中读 端午粽子礼盒
点击上图即为下单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