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成分不好,父母怕我出去闯祸和受欺负,除了与同学一起上学、为生产队割草、拾粪等公家活动,多数把我“关”在家里自习,并嘱咐我独自不要外出那时的农村,除了街巷、院落,散养的鸡鸭鹅狗,也没有什么可去玩耍的地方村里除一家供销店是人多的地方,平日街上也少见人影,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小时候盼着赶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时候盼着赶集
赶集小时候家里成分不好,父母怕我出去闯祸和受欺负,除了与同学一起上学、为生产队割草、拾粪等公家活动,多数把我“关”在家里自习,并嘱咐我独自不要外出。那时的农村,除了街巷、院落,散养的鸡鸭鹅狗,也没有什么可去玩耍的地方。村里除一家供销店是人多的地方,平日街上也少见人影。
偶尔有个走街串巷的担货郎(收破烂的),摇晃着拨浪鼓,几声高亢的“绮粒、麻样(方言:指破旧布衬、麻袋等)、绳子头,换针、换线、换纲子(一种玻璃塑料绳)来”,就会悄悄打破村子的宁静。在家的大姑娘、小媳妇就不约而同、纷纷走出家门,围着货郎担品头论足。有勇敢破四旧的大姑娘,把剪下的两根大辫子,换了一面小圆镜和一把木制梳子,当即引得小媳妇们眼馋、羡慕不已,一时为村子平添了几许色彩。
但是,货郎担毕竟物品有限,满足不了村庄的需求,想买一些大件生活用品,最大的倚仗就是赶集。
大集是农村特有的产物,是农村的综合贸易市场。既是政府的一种引导行为,也是农民自发形成的一种经济贸易方式,逐渐成为不成文的规律。
记得我村所在的仁和公社住地是逢三排八为大集。县城逢五排十是大集,是全县最大的集市(贸易市场)。我村到县城和仁和等距离,因此俩集市村里都有去赶的。但更多的是赶仁和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
有时为了活跃经济贸易市场,县里也不定期举办大型物资交流会,农民称赶山会,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产品也价廉物美,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农闲时节,村里赶集上店的人多。我村一般都是赶在秋收、夏忙之前,成帮结伙去赶一次大集,购全农忙生活用品,然后埋头抢收,这就逐渐成了一种习惯。当然最高兴的是孩子们,可以跟着大人去赶集,看车子(一种农村独轮小推车)。
那年刚放麦假,父亲要去赶集,经我央求,带我去看车子。仁和过去外号叫斜裂百庄子(可能是房屋建筑不成趟成行,不规律,居住地分散不集中的缘故)。集市是在一条街道上,从东到西绵延二三里地。一大早,小商小贩就在街道两边分布开来。上集要捷足先登,提前占好地盘。有的在地上铺上塑料纸,把要卖的物品往地上一摆。有的用铁丝、钢筋、木板,加上五彩布,搭起了一个个简易的小棚子。有的干脆放在小推车上,把货物摊开直接叫卖。
集市上各种叫卖声混杂,像是一首充满地方特色风味的交响曲。集市贸易很有规矩,自发的分为几个区域,有水果蔬菜区、小吃零食区、生熟肉类区、服装鞋帽区、酒水糕点区、鸡鸭牲畜区等,几乎囊括了人们整个生活所需。各个货摊相互交错融合,彼此掺杂,行走其间,就像是走进了一个花花绿绿的新奇世界。
仁和集市生活日用品在集市中间最繁华一段,牲畜交易场地自然在远离集市的偏隅一角,卖肉、卖菜的地方却在集市两头,方便出集装车回家,因此“对号入座”,很好找。
大街两旁的小摊密密麻麻,摊位棚子越搭越往街心靠,挤得街道中间都快没路了。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一不小心踩,挤掉鞋子是常有的事。
在小人书摊前,父亲看我留连忘返,不愿再走。就嘱咐我说,留在这里看书,不要往别地方去,他去买齐割麦子用的东西,回来找我吃饭回家,然后给我五分钱。书摊的小人书只看不卖,看一本二分钱。我就挑了一本我没看过的小人书看起来。
忽然我看到斜对面我村的二杠子与芋头的摊主吵起来。二杠子是外号,其实是个很老实的后生,由于不常赶集,没大见过世面,轻易受骗上当。上次娘化呗(方言:有批评的意思)二杠子,说二十大几的人了,好说媳妇了,也不知道打扮下自己。让二杠子赶集,给自己买件好衣裳。一再嘱咐二杠子,别痛钱,买件贵的。二杠子到大集上,挑来挑去,看中一件八块钱的的确良衬衣。卖主就说,这件衬衣很配你,又便宜。二杠子却来劲了,说要件贵的。卖主说,这件是他所有同款衣服里最贵的了。二杠子说不贵,不买了。旁边一个卖衣服的摊主见了,就说,俺这里有贵的,八十块一件。二杠子一看颜色不一样,就买了。摊主一把卷起摊子就收工了,走时对同行说,总算处理掉了这件积压货。二杠子回家被娘好一顿吧数(方言:数落),八倍钱买了一件同样的便宜货。赶集买东西不知道拦腰砍价的杠子头(一根筋)。
今天二杠子又来赶集买芋头给他娘吃,砍到半价刚要买,邻居嫂子看到了,就说上集比这半价还便宜哩。二杠子要打卖芋头的,说他是骗子。卖芋头的很委屈,说市场就是这么个东西,一集一个价。
集市上不仅有各种小吃美味,还有打把式卖艺的,说书唱戏的,耍猴玩马戏的。
赶集很有趣,常赶集就会发现集市还有文化特色。
有的摊主,现编一套流利的词语,合辙押韵,把卖品的特点、应用,说的象唱山歌一样,引人发笑。而卖老鼠药的,专门有一口唱词,吸引买家。
那时候,还没有高音喇叭,全凭一嗓子,“大王庄冰糕”“小王庄冰棍”,此起彼伏,一声更比一声高,一声更比一声有底气。 “生鸡活鸭,水灵黄瓜”,声音单调,但是清脆嘹亮。集市成了嗓门、口才的施展舞台,简直就是一场好声音比赛。
渐渐日头当头了,快晌天了,这才觉得肚里有些饿了。我与父亲走到炉包摊前,要了一大盘炉包,吃得满嘴流油,口齿噙香,肚子舒舒服服的打着饱嗝。看到摊前人来人往,喧嚣热闹,自家采买的东西已装得小推车满满登登,一股赶集满足感油然而生。
随着岁月流逝,如今的集市还是集市,依然朴实简约,经济实惠,却少了说书唱戏等地方文化元素,尤其小时候赶集的那种轰动盛况。
想到岁月好比一本书,总有一些精彩的章节难忘。如一首歌,有一些昂扬的旋律余音袅袅。似一幅画,总有一些亮丽的色彩点缀期间。像赶一场集,总会有一番热烈永在心头激荡难忘,不觉释然。
(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高密市支行 单立文)
通联地址:山东省高密市夷安大道325号农行东宿舍7号楼
壹点号山东高密单立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