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子女都寄予无限的希望,总是盼望他们成龙成凤。有句古诗说得好,“可怜天下父母心”。子女哇哇坠地,刚开始学走路说话,他们就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稍微长大一点,有的还要教孩子背诵古典诗词。
我国的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幼小的孩子又那么稚嫩无知,应该从哪一首开始教呢?根据平时观察和有关资料记载,发现大多数父母都是从骆宾王的诗歌《咏鹅》开始的。
《咏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可能现在你已是为人父母了,也在这样教育孩子。也许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接触第一首古诗的情形,记得父母一手抱着自己,一手拿着启蒙读本的那种温馨的场面。
那么为人父母教育小孩,为什么大多是从骆宾王的《咏鹅》开始呢?因为《咏鹅》这首诗歌有它独特的魅力,有一种童趣和画面感,很容易被小孩子接受和理解。
很多人长大了,甚至到了老年,他们从来都没有复习过,还能记诵这首诗歌。一辈子都没有忘记,这就是很好的证明。简单来说,是因为这首诗歌有如下六个特点。
一是,诗歌写鹅,鹅是动物,是淳朴善良的家禽,自然得到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很强,识别动物是他认知世界的第一步。更何况自己家里或邻居就有猫狗鹅这些动物,这就更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二是,诗歌简短,有的句子甚至是单音节,适合小孩子们的记忆。你看才四句十八个字,比五言绝句还要短。幼小的孩子记忆能力有限,你要去教他《木兰辞》一类的长篇巨制,那就是勉为其难了。
三是,诗歌里很好地运用了象声词,三个“鹅”字,既是对鹅的亲切呼唤,也是形容鹅的叫声,很符合这些牙牙学语孩子的性格特征。而且这里还是一种修辞,把鹅的“向天歌”比喻成唱歌,这就更加体现了一种意趣。
四是,诗中鹅的形态逼真传神,符合小孩子们欢快的心情。“曲项向天歌”,既写出了脖子之高之长,还写出了脖子的弯曲。鹅的这种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特点,更是适合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性格,甚至会引起孩子们的模仿。
五是,诗歌抓住鹅儿划水动作的描写,动静搭配,声形并茂,犹如给孩子展现出一幅鹅儿戏水图。特别是诗中“浮”和“拨”两个动词,简直是用活了,把鹅儿刻画成了一只只的小船,它们的脚掌就像一双船桨。这样形象地描写对小孩更有一种吸引力。
六是,诗歌运用色彩对比的手法,刻画出鹅群戏水的场面,使小小的池塘更加多姿多彩。诗歌的后两句以“白毛”对“绿水”,以“红掌”对“清波”,在写鹅儿的声音和形状的基础上,又加上鲜明的色彩,这样让鹅更加立体化,画面更加栩栩如生。有的父母甚至借此引导孩子进一步分辨各种颜色的差别。
相传骆宾王写这首诗时才七岁。小小年纪,就能够抓住这些主要特征来写鹅,可以说是神童了。也正是这样的年纪写鹅,诗歌才具有天真烂漫欢快的气氛。难怪它成了启蒙诗歌,千百年来父母老师们都用它来培养教育小孩。
当然《咏鹅》只是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他后来的诗歌成就更大,和同时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为“初唐四杰”。再后来他和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所撰写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又名《讨武曌檄》,更是一篇奇文,在历史上永不磨灭。
上面我们欣赏的是骆宾王七岁时的《咏鹅》之作,并得出了《咏鹅》具备蒙童诗歌的六个特点。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应该有很多体会。你是不是给幼小的孩子教过这首诗,如果是的,你对《咏鹅》这首诗又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