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正安聚友会
俗话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正值初伏前后,空气湿度逐渐加大,天气由干热转为闷热,「桑拿模式」即将开启,又热又湿又闷,只能靠着空调续命的日子来了。
炎热的气候 空调冷饮 出汗多,消耗多,让不少人都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脾胃问题。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 食欲下降,肚子又撑又胀,感觉里面都是气;
② 变得容易上火了,动不动就口腔溃疡,嘴角长疮、嗓子疼、总有痰,但是又不敢轻易清热降火,因为总是拉肚子;
③ 皮肤变得很差,总是出油长痘,毛孔越来越大。
这些问题看似毫无关系,其实都是我们的脾胃出现了问题,而引发出来的。当脾胃出现问题,大部分人的第一意识就是补,感觉补就是好事,但实际情况我们要分清脾胃的虚实状态才行,不能只是补,有时还需要补泻结合才行。
夏季调理脾胃的重点在于虚实平衡
黄帝内经》中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
一方面,脾胃需要补充足够食物来提供能量,才能保证正常的代谢功能,但另一方面,脾胃又不能补充太过,否则就会导致壅塞,影响代谢功能。所以夏季调理脾胃关键是在这种虚和实之前取得一个平衡。
泻而不藏,才能保证脾胃虚实的平衡
李东垣的代表作《脾胃论》中的第一篇《脾胃虚实传变论》,更加详细地说明胃肠虚实平衡的生理运作过程。
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第一句即引《素问·五脏别论》:「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说明饮食物纳入之后,传化之府是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禀天气之所生,所以其作用也取法于天。「泻而不藏」是指饮食物入胃后不能久留,必须进一步输布下传,而在其传化的过程中,只有保持胃肠虚实交替的状态,才能保证饮食物下传顺畅。
正如《素问·五脏别论》中所言:「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灵枢·平人绝谷》亦云:「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故肠胃之中,当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后,后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留水谷尽矣」,即是对胃肠虚实平衡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理清脾虚的类型
才能更好地补泻结合调理脾胃
人体五脏都怕一个「积」字,正如生活垃圾需要定期清理,人体也需要及时清一清体内垃圾。俗话说「积为多病之源」,一旦体内的垃圾过多,就容易诱发多系统疾病。其实最开始提到的三个夏季脾胃问题,正是分别代表脾胃常见的三个堵塞类型。
脾胃气滞,易消化不良、胀气
开始提到的第一个夏季常见脾胃问题属于脾胃气滞,脾胃气滞就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脾主升,胃主降,气机升降失调有可能会导致中焦阻滞、脾胃功能减退,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如放屁臭、腹部胀痛等。
引起脾胃气滞的原因,主要有暴饮暴食、贪凉、情绪不畅或者精神压力大等。暴饮暴食导致的脾胃气滞患者,有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食物停滞在胃中而导致嗳腐酸臭、放屁臭、腹部胀痛、大便秘结等。
情绪不畅、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可能会导致脾胃气机运行失常,出现脾胃气滞,患者可表现为胸胁疼痛、脉弦、头痛等。贪凉饮冷、寒邪入侵、阻滞胃中导致脾胃气滞,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怕冷、脉紧等。精神压力大,心情抑郁、肝气不舒而影响到脾胃的正常功能,患者会出现上腹部饱胀、打嗝、嗳气等症状。
气滞堵塞,可巧用「拍八虚」
气滞属于堵塞的初期阶段,可以通过一些拍打的方法来条畅气机,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叫「拍八虚」的方法,什么是八虚,简单的说,就是两个肘窝、两个腋窝、两个腘窝(膝关节后面凹陷的窝)、两个腹股沟(大腿根)!
这八个窝窝是人体邪气留存的位置,心肺邪气留存两肘,肝胆邪气留存两腋,脾胃邪气留存两髀,肾有邪气留存两腘,每天坚持拍打可以通畅全身气血。
拍打方法很简单:
① 手半扣状,交替拍打双腋窝,由轻至重,左右拍打两下算一次,拍打81下;
② 手半扣状交替拍打肘窝,由轻至重,左右拍打两下算一次,拍打81下;
③ 手半扣状拍打双髀(大腿根),由轻至重,拍打81下;
④ 半坐在椅子上,手半扣状交替拍打双腘窝(膝盖后面的窝儿),由轻至重,拍打81下。
脾胃痰湿,边上火,边腹泻
开始提到的第二个夏季常见脾胃问题属于脾胃痰湿,这种一边上火,一边腹泻,是因为脾胃处于我们人体的中焦区域,这里发生痰湿的堵塞,上面的心火就下不去温暖腹部和脚,下面的肾水也上不来滋润我们身体,所以就会出现冰火两重天。
中医学所说的痰,是由于身体水液代谢异常形成的,既包括由呼吸系统分泌的有形之痰,也包括体内水液运化失常时,停积或流窜于脏腑组织之间的「无形之痰」。
痰的成因较为复杂,外因多与感受湿邪有关,内因多与肺、脾、肾等功能失常有关。长期劳累、体虚、抵抗力弱的人更容易被痰积盯上。痰所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可停留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引发相应的症状。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心悸气短、甚至中风等,都是因停于脏腑、经络的无形之痰引起的。
痰湿堵塞:巧用泻法和饮食调理
痰湿属于堵塞的中期阶段,首先中焦已经拥堵了,生活方式应该注意避免过食生冷油腻,易造成脾的运化功能较差,导致痰湿于体内积聚,无法排出。
应及时调整情绪,避免应肝郁气滞影响脾的运化功能。然后饮食方面需要避免肥腻,太甜,难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拥堵。最后再从食物调理,如二陈汤、陈皮、薏米等。
非药物疗法方面需要泻垃圾的力度强一点的疗法,常见是后背膀胱经刮痧,刮痧就是泻法,通过后背膀胱经的刮痧,它贯穿我们整个身体,有67个穴位,后背的膀胱经掌控着人体的肺、心、肝、脾、三焦、肾、大肠、小肠、膀胱等多个脏器,可以泻掉身体里的湿、热、寒等。
具体刮的部位膀胱经在后背脊柱两旁1.5寸(食指和中指两个手指宽度)的位置,操作时,用力均匀,轻重以能忍受为度。顺序是是从上往下,从中间到两边。
脾虚湿热:皮肤不好,总冒痘痘
开始提到的第三个夏季常见脾胃问题属于脾虚湿热,一个是因为脾胃化生出来的气血不足,没有充足的气血去滋养皮肤,皮肤就会变差,还有就是因为脾胃中堆积的「垃圾」太多了,体内不干净,我们皮肤肯定也不会干净,总是会有痘痘冒出来。
脾虚湿热属于堵塞的后期期阶段,处于虚实兼夹的混乱状态,一方面垃圾堵塞日久,从痰湿已经慢慢郁而化热变为湿热,堵塞的更加深,另一方面,脾胃被堵塞日久,自身的代谢功能也下降,无力运化和清理,到时气血生成不足,久病成虚。
脾虚湿热:兼顾虚实,巧用食方
这时候需要内在调理了,兼顾虚实两端,一方面既要补,但又不能猛补太过,以免加重拥堵,另一方面既要清湿热,但是有不能清泻太过,以免损伤脾胃,加重虚损。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款既能补,又能清湿的,兼顾夏季脾胃虚实夹杂的产品——八珍糕。
据《上用有参底薄》记录,清朝乾隆皇帝要「每日随着熬茶时送八珍糕」,这一吃就是很多年,足见帝王对八珍糕的喜爱。
慈禧也喜吃八珍糕,直至晚年服食八珍糕从未间断,晚年的她体态容貌都保持得很好。
八珍糕由山药、茯苓、芡实、莲子肉、薏苡仁、白扁豆、甘草、生山楂、炒麦芽等组成,甘草、山药调脾益气,茯苓、莲子调脾并调理心神,芡实、白扁豆、薏苡仁兼顾收湿、利水,麦芽、山楂和胃消食。
很适合脾胃虚弱的现代人作为小食,日常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