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后,小明(化名)的变化让妈妈瞠目结舌:注重发型和穿着,情绪忽好忽坏,和同学关系近,和父母关系远,多次和同学发生肢体冲突,更是反抗父母甚至对着干。11月10日,小明的母亲向沈阳晚报家教有法栏目求助,儿子的突然变化是不是出现了心理问题?做家长的应该如何应对?
为什么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变化很大?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当天,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针对上述问题采访了相关心理专家。
调查:父母与青春期的孩子矛盾多
沈阳晚报家教有法栏目多次报道了父母与青春期孩子之间冲突的新闻,有的孩子上初中后不允许父母进入自己的房间,有的孩子书桌上突然挂上锁头,有的孩子与母亲吵架后离家出走......
孩子青春期是一个特别容易产生亲子冲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有诸多的痛苦,而父母面对突然变化的孩子,也是束手无策。
一些心理专家认为,如果青春期过得健康、顺利,未来拥有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就越多。
观点:
青春期男孩爱美
具有普遍代表性
心理专家周永梅说,男孩小明“注重发型和穿着”的变化是有普遍代表性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对自己容貌和身体愈发重视,其实是对自我形象的重视,这让父母很疑惑,为什么男孩突然变得比女孩更爱美?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男孩早上起床恨不得要花上20分钟的时间梳头发,裤兜里和书包里还随时携带着小木梳。还有的男孩子喜欢留长头发,甚至因为违反学校规定而被处罚。
还有一些漂亮的女孩每天还要化妆,时刻关注自己的形象。无论男孩还是女孩,这些突然的变化让父母们不理解,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现状:
很多父母不了解
孩子在青春期的身心特点
周永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会觉得孩子一切都变了,与孩子的冲突不断。出现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因为父母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因为不了解,会觉得是孩子有问题,需要改变的是孩子。”
周永梅说,心理学将青春期的时间段确定为11岁—18岁,进入青春期后,这个时期的孩子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第一,身体外形的改变、大脑发育完整、内脏机能增强。第二,性意识的觉悟、性器官的发育、性机能的发展。第三,心理冲突与矛盾、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与怯懦、高傲与自卑、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周永梅说,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后注重自己的形象,这与性意识逐渐增强、渴望被重视和被吸引有关,家长们如果了解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就不会大惊小怪了。
建议:
父母理解青春期的孩子
是改善亲子关系的关键
周永梅说,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面对家庭、学校、社会、小群体等不同的领域,会有很多不适应感和疑惑的内容,父母要想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理解他们是最重要的。
理解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特点,既要了解这个阶段孩子们普遍具有的一般特点,如认知发展、个性发展、性、道德等,也要了解孩子的个体特点,如智力、认知风格、学习风格、动机与需要等。
解析:青春期孩子常见问题如何应对?
针对小明“原来很听话,现在不听话,和父母对着干”的变化,周永梅说,孩子在七八岁的时候最崇拜父母,父母是孩子眼前的明灯,到了11岁以后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到了青春期后,遇到问题后更希望自己解决。他们的表现是心理学认为的“自我意识觉醒”,孩子觉得“我是大人了”。
针对小明的“情绪忽好忽坏”的问题,周永梅说,有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比较早,在小学六年级就变得很敏感,情绪不稳定,会问父母自己是不是患抑郁症了。当孩子这样对父母说的时候,是想表达“你们没有重视我”的想法。这时父母不要说你没事,可以问孩子“我能帮你做什么”。另外,父母对孩子情绪不稳定的问题,要理解,很多情况是和孩子的激素有关,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宽容,父母要保持自身的情绪稳定。
针对小明“和同学关系近和父母关系远”的问题,周永梅说:“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冲突与矛盾比较多,既有对父母的反抗还有一些依赖。和同学关系近,这是渴望同伴关系的心理特点的表现,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稳定性不够,既重视友情又容易出现和同学关系紧张的情况。很多孩子喜欢向父母倾诉和同学关系的问题,父母觉得孩子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愿意倾听孩子的这类问题,这会使孩子觉得更无助。孩子对父母既有反抗又有依赖,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冲突心理。”
记者 吴强
来源: 沈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