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出自《增广贤文》,这句话大意是说,观察当今社会应借鉴历史经验,从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指导当下的行动,因为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字面意思虽然是借鉴古人及历史观察当今,没有古人的历史就没有现在。但是延伸出去讲,人生在世,没有过去怎么能有现在?更何谈未来呢?
过去的虽然过去了,但是如果我们不去总结经验教训,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在当下又如何去做呢?当下固然重要,但是没有过去的经验和智慧,当下也是无从下手。
做人做事,要从过去中汲取经验,做的好的地方发扬光大,做的不好的地方那就要改正,这就是扬长避短。经验只可以借鉴,不可以照搬,这就是观今宜鉴古,一个“鉴”字就说明了一切。古为今用,而不是全搬硬套。
李世民在魏征死后,说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这个典故出处《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与“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过去中学习经验,从过去中汲取教训,扬长避短,从而修正当下之路。要知未来路如何走,就要从过去中观察。不了解过去,怎知未来?因为我们的老祖宗早在很多年前就告诉我们了,正是“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就是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以史为鉴,走向未来。
中国人重史,首先因为历史在中国社会中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写史、论史、读史,通过总结大量兴亡规律和众多得失经验之后,发现,人生代代皆相似——不同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道理,常变的历史天空、上演着不变的人情故事。代代人不同,事事总相似。
这样一来,历史的警醒就显得格外意味深长,读“前车之鉴”是为了走“明日之路”:
看史,不是在看别人的旧时旧景,而是在看自己的今夕明夕;
学史,不是在学“前事不忘”的老掉牙故事,而是在学“后事之师”的规律性智慧。
历史,不是陈腐的昨日之舟,而是当明日浪头来袭时,我们能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驾驭好自己那一艘驶向未来的命运之船。我们不知道未来该怎样前进,那就看过去是怎样走来;一路走来的历史经验,可以指导将来的未知征程。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所谓的培训大师,包装得非常好,给人们做培训,给老板做培训。他们的口号是“让老板做更大的老板,让员工个个当老板”,大家想一下,没做过大老板的人教大家如何做大老板,自己也是打工赚钱,教大家创业致富。你们信不信?反正是我不怎么信。就比如西安的一个所谓的什么道的培训公司,自己公司几个合伙人搞得乌七八糟的,搞得公司分家散伙,然后给别人的企业做企业内训,最后,好几个企业倒闭了,曾经火遍西安的一个餐饮大企业,就是被他们培训倒闭了。为什么会这样?
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学历史,历史早就告诉我们,自己没有做过的,反而还去教别人,那就是纸上谈兵,空中盖楼。所以,我们还是要多学历史,多学古人的智慧。
备注: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