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史,散文也更是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重拾散文之大集《古文观止》,为有德之士的风骨气魄所感召,为贤良之才的魁奇端直而攘袂。
《古文观止》由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按照时代和作家选编而成,书名为“观止”,意在选编尽善尽美,无以超越。全书分为十二卷,辑自先秦至明末间的各类史书记载、名人传记、大臣上疏、皇帝诏书、书信序文、文学小品文等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共二百二十二篇,体裁多样、类型丰富,是历代散文选本中的集大成者。
《古文观止》的选文以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和伦理道德为衡量标准,体现出“文以载道”的精髓和社会作用,反映了我国散文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面貌。文章篇篇凝聚着作者的智慧,阐述了深邃的道理,并以其精心的构思、独特的风格,叩动着历代读者的心扉,给人以启迪和借鉴。
如果说《古文观止》是一池净水,那么“德”就是一枚投入水中的石子,在阅读中带给我一串一串的涟漪,使我不断地审视自己,反躬自省,濯泉自洁。
德,说文解字如是注解,升也,从行、从直、从心,境界因善行而升华。左边是ㄔ作偏旁,表示所组成的字与行为、行动有关,右边从甲骨文时期的寓意“看清道路,坦然直行”,到了金文晚期右偏旁加“心”寓意“心胸坦荡,遵循本我”,至篆字时期加了一横寓意“天道合一,大道自然”,秦篆之后字形演变为现在的“德”。
字形变化的过程包含着做人的根本和行为的准则内伸外延。
《古文观止》之《战国策·唐雎说信陵君》中说“人之有德于於我也,不可忘也;我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言尽做人谨慎谦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为国为民奋发而忘我之情;《左传·僖公五年》之《宫之奇谏假道》里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述说着德行的无私公正;《左传·昭公二十年》之《子产论政宽猛》中“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战国策·秦策》之《苏秦以连横说秦》“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指明为官治人以德为本。
德,下至庶民,则为修身之本;上至天子,则为治国之本。厚德载物。有德行方可为人,忠孝仁义温谦恭;有德行方可行事,齐家治国平天下。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书中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将几千年名家巨手所著的智慧结晶悉数囊括其中:看郑庄公怎样步步为营、以退为进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共叔段打败;看晋平公的厨师是怎样用匪夷所思的方式对他进行劝谏;看司马错和张仪就先伐蜀还是先伐韩进行精彩的辩论,最终为秦一扫六合、统一天下奠定基础;看汉景帝是如何下诏鼓励耕织、轻徭薄赋;看东南才子徐渭传奇而让人唏嘘的一生……
在这些文章里,我可以感受到先贤那些壮烈、自信、忧国忧民的情怀,学习他们身上那积极向上的浩然正气。李白在《与韩荆州文》里的自信豪气:“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范仲淹在岳阳楼上的慷慨陈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刘基以橘子作比喻,对无能的统治者的辛辣嘲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作为青年,我们要勤学习、善思考,传承经典并结合当下,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知促行,做到品德高尚,遵循“四讲四有”,才能在家庭、工作、社会生活中拥有个人魅力,方可有感召力和感染力;作为青年,我们深知“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恪守知行合一,甘洒热血报效祖国;作为青年,我们深谙“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在人生奋斗的征程上,需要更多昂扬的锐气和铿锵的勇气!
读书,也就是立德。
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斟吾思,观吾心,闻吾言,勘吾行。
立德修身善政,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自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