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栗子
近日《如懿传》、《延禧攻略》开播,被文学和艺术宠爱的乾隆又在新时代的荧幕上盖上了他的印章。我们的审美仿佛清朝的瓷器,正从雍正的隽秀尔雅,朝着乾隆的“色彩浓烈”过渡。
《如懿传》依旧贯穿了流潋紫的《甄嬛传》的风格,一颦一笑,一景一词都充满了古风韵味。
而《延禧攻略》虽不是于正执笔,却也能看得出于正一如既往“弄潮儿”的心态。
两者对比,前者的台词、人物和剧情都比《延禧攻略》考究得多。但《如懿传》刚开播就被网友们盖上了“扑街”的帽子,而《延禧攻略》却被网友们推上了现象级网剧的高度。
如同当年的《宫》和《步步惊心》,让人不得不思考,一部剧从播出到大火,除了必须要有的品质之外,可能更重要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延禧攻略》率先播出,占了先机,亲手教魏璎珞写字,善良端庄,宽待后宫的富察皇后已是观众心中的白月光,
而乌拉那拉氏一人carry全场,借刀杀人刀刀见血。
在《延禧攻略》还未播完的时候就上线的《如懿传》人设刚好相反,
富察皇后成了绿茶婊,表面通情达理,其实满肚子坏水,句句诛心。
而乌拉那拉氏扮演了白月光的角色。不争不抢,一副无为而治的样子。
与前者的乌拉那拉不一样,周迅饰演的如懿并没有如佘诗曼饰演的乌拉那拉一样为了留下大阿哥耍心机,全靠一片赤(零)诚(食)获得阿哥的青睐。
但。。。为什么总觉得周迅会在下一秒露出不易察觉的微笑???
对于沉浸在前者人设里的观众来说这种反差感是难以接受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延禧攻略》便得了先入为主的天时。
《延禧攻略》中的皇上多情可专情,《如懿传》里的皇上则更体现了帝王无情。
从2012年到2018年,《甄嬛传》播出后的这六年里,不断有类似的剧出现,此时的《延禧攻略》更像是逆风而行,但背后实则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风潮又起,换汤不换药地端上来,观众依旧爱看这种白日梦作品。
聂远饰演的乾隆,身上一股浓烈的“霸道总裁”气息,看到魏璎珞满脸都写着:女人,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以及:
天下女人都想勾引朕,因为朕有钱又帅气!不想?你怎么敢做不敢当呢!
而霍建华版的乾隆,显然是个心机BOY,知道皇太后不喜欢自己心爱的人,就离她远点。
看到自己心爱的人受了欺负,会帮她,但更以大局为重。如此乾隆大概更像个皇上。
网文(尤其爽文)当道的今天,主流文学落寞,正剧已经不受欢迎了,大众的审美被网络文学所腐蚀,相对于一本正经来说,更喜欢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此为地利
如今后宫题材备受偏爱,但观众在它身上所寻求的已经远超过了历史或者感情本身,变成了职场攻略。曾经的高墙深宫独倚窗的凄凄惨惨戚戚,被改造成了手游般的打怪升级,如同寻求游戏带来的快感,如今大多数的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要求也变成了以此为主。
虽然很多观众也吐槽《延禧攻略》中魏璎珞的角色太过夸张,对谁都敢破口大骂就算了。
但是。。。谁能想得到。。。魏璎珞居然把雷公也请来,把杀死姐姐阿满的凶手劈死了。。。
很多人觉得是这个幔帐的原因才让太妃被雷劈中,但是并没有剧情交代。
这种“夸张”也许就是观众喜欢的“夸张”,天生脾气爆不好惹的魏璎珞,替多少在现实中“忍气吞声”的职场男女出了口恶气?
魏璎珞更像一个现代女性,女性意识已经觉醒的超前人类魏璎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里魏璎珞显得格外跳脱。
《延禧攻略》的大火和杨超越的走红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们正在一个过分压抑的时代,无法释放的在他们身上找到了出口,前者圆梦了“怼天怼地怼空气”,后者实现了天上掉馅饼。
而处处忍让,佛系玩家如懿,无法满足观众的最大“爽点”。
这是《延禧攻略》的人和。
很多人说,《延禧攻略》比《如懿传》的娱乐意义大很多,这是它胜出的原因。
是的。《延禧攻略》把“不过如此”挂在嘴上,端上一盘芝麻酱淋大白菜,告诉你这道菜叫“乾隆白菜”,御用菜品。观众听闻津津有味。
而相比之下《如懿传》更像“狮子头”,这被听惯了的菜品让观众忽视了它做起来多么复杂,从馅料到火候的步步精心没人在意。
所以,我们才说我们正处于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
正剧被打入冷宫,爽文过境,无数人前仆后继努力做那只风口的猪。
影视作品正在失去它本身的故事意义和启示意义,站在风口的猪们在一味地讨好尝到甜头后便更加努力地讨好,变着法地“不体面”,向钱看。
每个时代的影视作品都能体现那个时代的脉搏,我们的时代生病了,但不幸的是,中医和主流文学一起落寞了,没有人再喜欢良药苦口,大家都习惯了包着糖衣的西药,把脉成了只能在宫斗剧毒害子嗣或者自相残杀的时候才能看到的奇观,这个奇观本身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奇观。
愿我们还能记得麦基的逆耳忠言:我们需要真诚的讽刺和悲剧、正剧、喜剧,用明丽素洁的光来照亮人性和社会的阴暗角落。不然的话,就会像叶芝所警告的一样:“心中难再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