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淮安,去参观国内现今保存下来规模最大的古代官府——淮安府署。
淮安府署
淮安府署,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知府姚斌在元代沂郯万户府和南宋遗存的五通庙的基础上改建而成。
此后,明成化三年(1467年)、正德五年(1510年)、康熙十八年(1679年)、乾隆五年(1740年)、咸丰十一年(1860年)几经改造及修葺。淮安府署,自建成以来,一直沿用到清末,新中国成立以后,被征用为淮安县农机厂的厂房。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仅存的两座府署,一是淮安,另一座在南阳。
其建筑格局历六百五十多年,到现在一直完整的保存下来。
淮安府署,匾额上这四个字,标准的仿宋印刷体,是它独特身份的体现。
淮安府署
大门口的屏风上有古代淮安行政区划图。
淮安,处于黄淮、江淮平原的交会处,北濒淮水,西傍大运河,扼南北要冲,京杭通衢的漕运咽喉。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州、郡、府、路、军的治所,并成为苏北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中心。明清两朝更成为漕运中枢,是“漕政通乎七省”的漕运总督驻节之地。明朝设立淮安府,管辖区域为赣榆、海州(今连云港)、邳州、沭阳、宿迁、睢宁、桃源(今泗阳)、清河、安东(今涟水)、盐城、山阳(今淮安区)等两州九县,是江苏辖区面积最大的府署。民国初年,淮安府被裁撤,原府治山阳县改称淮安县,淮安府署也作为淮安县政府衙门。
淮安府署有如此之大的规模,是与它的行政地位相称的。
古代淮安行政区划图
在仪门往前的甬道上,迎面是一座刻有“公生明”的警示石牌坊。
“公生明”石牌坊
《荀子·不苟》语:“公生明,偏生暗”,以此作为官场箴规。
牌坊背面的16字联“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公生明”石牌坊
放眼望去,气势恢宏!大堂屹立在面前,两侧左、右(东、西)分布对应朝廷直属办事机构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依据文上武下的规矩,左(东)侧分别为吏、户和礼三科,右(西)侧分别是兵、刑和工三科,其职能和明清中央六部分管国事的政治体制相一致,各科分工明确:吏科掌官吏任用、考核及调动;户科掌粮银、民政、财政;礼科掌礼仪、庆典、考试、祭祀诸事;兵科负责地方兵差渚事;工科掌水利、起盖城池、衙门、仓库等事。
六科
东路为文官工作以及迎宾、游宴之所,西路则为武官工作之所,设有军捕厅、牢房等建筑。
刘科
大堂是府署的核心,是知府迎送圣旨、举行大型庆典、审理重大案件的地方。
大堂
大堂,高十米,东西长二十六米,进深十八米,面积近500平方米。
大堂作为其职权的象征,也是府署内规格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
大堂
大堂,威严壮观。
正中二梁上悬有巨匾“镇淮堂”三字,原为清康熙十年(1671年)淮安知府曹德爵手书,后曾用此匾掷入淮河,寓意镇压住淮水之患。
大堂案台上方悬有匾额“忠爱”二字,为南宋理学家朱熹手书。
大堂正中,知府背靠的屏风上面是“海水朝日图”。
大堂外长联曰:“黜陟幽明承宣庶绩念念存戴高履厚,权衡淮海镇守名邦时时思利国泽民”。
大堂内楹联曰:“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大堂
淮安府署,是我国已知现存规模最大、品级最高、保存相对完好的明清知府衙门。
按照中国古代行政机构的等级规定,知府属于从四品,但由于淮安扼漕运之咽喉,地理位置及经济区位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因此,明清以来被朝廷将行政级别上提一级,为正四品。
大堂
在封建社会“民刑不分,诸法一体”的情形下,知府在封建政治、司法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大堂
淮安府署曾审理过“李毓昌奇案”。
“李毓昌奇案”是清代嘉庆年间的冤案,与《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张文祥刺马》并称清代四大奇案,电视剧《天下粮仓》改编于此案件。
大堂
这是打犯人的大竹板!
打板子也叫杖刑,杖,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
大竹板
大堂外,庄严森森。走在房梁下感觉脊梁骨发冷!
大堂外
正堂后面经过垂花门便是二堂院落。
垂花门
府署二堂,叫做筹边堂。
二堂面阔五间,体量和规格较之大堂有所下降,二堂主要是知府日常办公,初审案件、商议判决意见的地方,也审理一些不宜公开审问的案件。
二堂
二堂内有楹联:“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
筹边堂
据说,这里是《窦娥冤》审案的地方。
《窦娥冤》的故事发生在淮安。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不久丈夫病故,婆媳两代孀居。一天,蔡婆去找赛卢医索债,赛卢医谋财害命,蔡婆被当地恶棍张驴儿所救。张驴儿恃恩逼婚,蔡家婆媳不肯。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不料,毒药被其父误饮身亡。蔡婆为了免除灾祸,给张驴儿十两纹银买棺葬父。张驴儿却以这十两纹银为证据,讹诈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买通当地官员,对蔡婆横施酷刑。窦娥怕婆婆年老体弱,经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担,被判处死刑。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人都相信窦娥的冤屈,为窦娥抱不平,直到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做官返乡,窦娥的冤案才得到昭雪,杀人凶手张驴儿被处以死刑,贪官知府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二堂
本来是一件很容易就能公断的民间谋杀案,因贪官贪赃枉法,遂成千古奇冤。关汉卿以此创作了闻名天下的《窦娥冤》。
怡然堂、集珍堂
二堂后,就是内宅。
内宅门
清德堂,也叫三堂,为知府起居生活的正屋。
清德堂
清德堂外楹联曰:“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
清德堂
东厢房,是官亲、长随平日聚集、落脚之处。
东厢房
西厢房,是师爷办公之所,出了两位重要师爷“钱谷师爷”和“刑名师爷”。师爷是地方官的私人顾问。
西厢房
其后,为清玉堂。
清玉堂
楼上,明式摆设、家具、器物,豪放规整,明快精湛、质朴简洁、雍容典雅,用各种矛盾的形容词来形容,令人瞠目!
后花园,原名“偷乐园”。
张公名敦仁,嘉靖二十九年任淮安知府。他作过一篇《偷乐园记》,说:“堂之北有署,署之内有亭,亭有池,池之上有桥,亭之左右有桧、有槐”。“偷乐”之名即他所取,并立匾额于其中,其《偷乐园记》亦刻石其间。天启年间,淮安知府宋祖舜认为“偷”字不雅驯,改为“余乐园”。
后花园
现园内有映月桥、船坊、音乐台、子母塔。
后花园
水边平台叫三槐台,台上四根铜柱,高一丈零五寸许,围三尺许,柱上均有铭文,用以镇压淮河水患。
三槐台
淮安府署占地有两万平方米,衙内有房屋50余幢,共600余间,分东、中、西三路。
府署的建造奉行工部的《工程做法则例》,在布局方法上,建筑均坐北朝南,中轴对称;以层层院落递进串接,形成多重空间。衙署建筑依据功能要求,有三条纵轴线并列递进:中轴线上有照壁、牌坊、大门、仪门、甬道、三班六房、大堂、二堂院落及内宅院落,东侧轴线上有土地庙、厨房、花园、吏舍等,西侧轴线上为军捕厅,包括牢狱、会客厅、巡捕用房等。
建筑
到西线去参观。
建筑
水龙局,是古代的消防队,救火机构。
水龙局
火神庙,保佑不要出事故。
火神庙
第一、第二、第三展室,古代看守所。
展览室
各种刑具,看得毛骨悚然。
展览室
这些陈设,还原了封建社会的司法审判体系,带着”杀气“,让人感受到来自官衙的赫赫官威。
法鉴堂,是知府的佐贰官(副官)之一通判署理公务、审决讼案的法堂。抱柱上有楹联:“贪一毫枉法赃唯恐子孙有报,存半点徇私念是知鬼神难欺”。
淮安府署,除了大堂、二堂,还再设法鉴堂,说明这里案子、事务多、地位重。
法鉴堂
大堂东梢间为“简房”,简书(即简房师爷,属刑房管)在此负责知府出巡时的倚仗、公文夹等,平时收管青旗、蓝伞、蓝扇、大铜锣等器物。
简房
西梢间为“招房”,招书(即招房师爷,属刑房管)在此负责知府升堂审案时所需的朱笔、墨笔、铁砚以及原、被告供词笔录等。
招房
法鉴堂正中一组蜡像,取材于刘鹗《老残游记》中的一堂会审情景。刘鹗是清末淮安人。审堂老爷的右边高悬一幅人皮,白划划的,叫“剥皮楦草”,酷刑的一种。朱元璋为惩治腐败而专门增设的重典,凡官员贪污60两白银以上者,处死后剥下整张人皮,填满草,悬于公堂官座旁,以警后任“以此为戒”。另一侧悬挂的是蒲鞭,用蒲鞭就比较宽厚,对犯过之人,仅以蒲草编的鞭子责罚几下以示惩戒而已。一严一松,两种用刑工具。
会审情景蜡像
熬审房,室内展出各种刑讯手段。“熬审”是指对未取得口供而不能定罪者,因此,审判官员可采用任意手段和刑罚进行逼供。
熬审房
小门上有“反思”二字,这个小屋子相当于今天的双规场所。古时曾有“刑不上大夫”的律条。审案中,遇有功名、身份之人,如秀才、举人、官吏、豪绅等,未定罪但需看管者,不与庶民等同对待,不关押在监狱、班房内,而将他们送至此处,暂管起来,待审结后再决定去留。
反思房
待质所,私禁羁押未决人犯和干连证佐的处所。住在待质所相当于还没判刑,人犯住这里无口粮标准,家中送来的饭食,常被狱吏扣留。
待质所
皮场庙,对贪污官吏执行“剥皮楦草”的地方,朱元璋下令大明的每座州府衙门里必须设一个这样的场所。皮场庙匾额下楹联是:“我自有神头神脑,你休要鬼心鬼肠”。
皮场庙
里面坐着一个土地公,他可不是我们认知里那个和善的保护一方土地的老爷爷。上面的匾额写着”谴神”,再认真看他背后有一幅“阎罗审判图”,其中那位白脸判官的脸尤其恐怖,看一眼立刻起鸡皮疙瘩。
谴神
西路的最南端也有仪门,门后就是“鸣冤鼓”。
院落中有两块石碑:“越诉笞五十”,“诬告加三等”。
鸣冤鼓
院内停放着押运犯人的囚车、囚具。
囚车
最后看到的是这个腰斩台,上面吊着明晃晃的扎刀。
捂着眼睛不敢看,从它旁边赶快跑。
腰斩台
有人拿着自拍杆,一路走一路做直播,讲述这座古代官府,它的独特。
确实,淮安府署值得一看,它严谨整饬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的建筑特征,体现了中国明清时期府署建筑明确的形制规范与等级要求,它是明清时期这个城市最尊贵的建筑,它是礼仪宣教之所、吏攒办事之所、治事之所、宴息之所。
最令人叹奇的是,品读门楣上的警语楹联,那些“为官之道,为人之道”的语言通俗易懂,发人深省,还有发生在这里的廉政掌故,身临其境,感受更切。时光穿梭于650年中,这些遗迹尚存,直播者把这里培育成打卡热点是精准定位的。
警示教育,到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