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易里,蒙卦说到:“蒙以养正圣功也”蒙童时候要养孩子的正,养什么正,养浩然正气,就是让他心念端正,养他的孝悌之心。蒙以养正是圣人的功绩,所以对于一个孩子养他的正气太重要了,在蒙童时候养他的端正,让他孝悌之心升起来,保护他的孝悌之心,这是圣人的功绩,功劳非常大,这就是《易经》里所说的“蒙以养正,圣功也”。
所以说我们从事教育,尤其是从事幼教,责任非常重大。如果做好了,那么我们知道我们功德无量,你要把一个孩子教育好了,那么你要知道你对社会的贡献就很大,不要说培养出来一个圣人就是培养出来一个君子,他对社会的帮助都是非常之大的,因为培养出来一个君子,他以后会教育出了很多的学生,那么将来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大的。蒙以养正圣功也,养其正,这个正太重要了。
怎么养正,要让孩子从小学习《弟子规》,做到《弟子规》里面的内容,第一篇入则孝告诉我们,在家里孝顺父母,善事父母。善事父母,一个是心,就是我们的心常在父母的身上。另一层意思是照顾父母,就是常常想着照顾父母的生活,全部的的精力、注意力都放在父母的身上,这就是孝顺。
《弟子规》这本书非常的重要,是一个人成圣成贤的基础,就算我们不成圣成贤,我们想改变命运,想做个好人都要从这里开始。那么第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尤为重要,我读了这句,让我深有感触,这是“入则孝”全篇的第一句话,重要到什么程度,这句话是全篇的的总纲领,如果这句话做不到,《弟子规》里其他的内容也做不到,因为这是基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那么不能迟缓,怎么能做到不迟缓呢?一定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父母身上。我们知道“不迟缓”,这就是对父母的恭敬,如果孩子失去了对父母的恭敬之心,连父母的话都不听,都不能照着去做,那又能听谁的话呢?《孝经》里告诉我们“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所以对父母的恭敬之心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里讲到,“如保赤子”,保护人民,就像保护自己孩子一样。孩子想要做什么父母都知道,是相通的呀!我观察过两三岁的小孩,父母到哪他都瞅着,全在妈妈身上,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这种亲爱一直保护住,孩子自然就能做到父母呼应勿缓。
我们要知道,只要一缓,孩子就不敬了。在外表对于妈妈是敬,在心里是对妈妈的爱,这种爱是天然的,不是后天学的做的,所以从小教孩子最容易,从小教孩子孝敬,就是全部注意放在妈妈身上,孩子小时候在家里,培养他让他观察妈妈的需要,观察爸爸的需要。
要想让孩子的孝敬之心保持住,父母一定要互相配合,妈妈告诉孩子爸爸叫你,你要赶紧答应,爸爸告诉孩子,妈妈叫你你要赶紧答应。如果没有父母之间的配合,教育是完成不了的,是没办法养孩子的端正之心的。父母之间有矛盾,常常争吵,那就完了,孩子的善良之心就被破坏了。孩子一定会变得不听话,让做什么事情特别的缓慢,这不仅仅是动作缓慢,是对父母的不敬,不敬就不孝了,渐渐长大,就养成了忤逆的心理,就不是叫他不答应了,这就麻烦了。
如果父母和睦,好好教育孩子,共同配合养孩子的孝敬之心,将来这个孩子长大了,从小因为常常观察父母的需要,他的观察能力会非常强,爱心会非常足,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会非常好啊!所以“蒙以养正”太重要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育一定要从小开始呀。
学生体会
读书是拓宽视野的捷径,清朝嘉庆年间,礼部尚书姚文田在书房中挂着一副对联: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大意是说,世上延绵百年不败落的家族,靠的是行善积德,天底下最有益处的事,还是读书。
人们常说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其实它首先改变的是我们的认知。认知上去了,脚下的道路才能走得笃定自如,通过不断学习给自己的大脑充电,是人生路上最低成本的投资。
每次听完康老师的课程,都深有体会,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帮助我避免了人生中的很多弯路,从康老师的讲课中不仅让我了解了很多知识,还学到了很多智慧。在此之前不知道“蒙以养正圣功也”这句话的意义,不知道原来教育的责任和意义是这样重大。真的把教育这项事业做好了,把一个孩子教育好了,那么将来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大的,真是功德无量。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绵延至今,非常重视教育,《礼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即治国安民,第一要务就是推行道德教化。可见,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的核心就是两桩事情,第一个就是孝顺父母,第二个是尊敬师长,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之核心,就是孝、敬两个字。能孝顺父母,就能孝顺老人;能尊重老师,就能尊重他人,孝、敬这两个概念必须从小扎根。
要从哪里做起呢?《弟子规》,就是孝敬的教科书。孝敬如何落实在工作、生活、待人处事接物上。《弟子规》这本小册子一共1080个字,说了113桩事情。把这113件事做到了,就是孝、敬的样子。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我才知道“童蒙养正”的重要性,其实孩子一入胎就已经在开始接受教育了。《列女传—母仪传》中记载:“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警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
这段话是在讲述周朝的太任在怀文王时非常的恭敬谨慎,言行举止都很守礼节,不会大喜大怒,不会抱怨生气,会保持很好的心态。所以说文王出生后相貌非常的庄严,聪慧过人,品行端正。
现在我们发现很小的孩子,爸爸妈妈就管不了,有些家长并不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不听话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有一位家长跟我说:“没事,等小孩长大了,就好了”,不明白“童蒙养正”的道理时,我也这样认为,学习完我就知道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性格,就像天生固有的一样,很难改变。所以孩子小时候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是长大就好了,小时候不听话,性格倔强,长大后只会更加严重,所以教育一定要从小开始。
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