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配音存在的重要性(纪录片配音为什么要摒弃)
影视配音存在的重要性(纪录片配音为什么要摒弃)
2024-06-26 01:05:11  作者:想念依旧  网址:https://m.xinb2b.cn/tech/khr108356.html

哈喽,我们上回说到为什么纪录片中不能存在播音腔,以及你认为的播音腔是什么?今天这篇文章呢,沐沐就针对纪录片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播音腔的特点。而找到特点,为的是更准确地认识它,然后干掉它!

下面分别讲解,看你中招了木有?篇幅所限,无法深入展开,点到为止。

1、 轻重格式呆板。

2、发声(共鸣)位置单一。

3、调值、动程不灵活。

4、习惯性断句。

5、僵化“提打挺松”。

6、重音不出自内容,无法形成语流语势。

7、吐字发音口型千篇一律,“所有的字要送到观众耳朵里”。

1、轻重格式呆板

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音指导杨曼老师曾说:“普通话大部分词要遵循中重格式,但在语流中要根据语意。语意就是语句的目的,也就是我们说的重音。重音的定义是:为表达语言目的着重强调的词和词组。”

先举例子,这个例子就发生在上个月。在一集讲汉字“郭”的纪录片里说,“郭”在古代是“城”的意思。其中一句解说词这样说的:“可是,东郭先生真的不姓郭,而是因为他住在东城。东郭,就是东城。”这句话里有两个“东城”,“东城”这个词是典型的“重中结构”。在我们听到送来的大量样音中,大部分也都是这样读的。放在这里,一个“东城”读做“重中结构”也没问题,但是第二个“东城”,则必须要读成“中重结构”,要强调“城”。因为这集片子,讲的就是个“郭”字,必须把“郭”和“城”在逻辑上联系起来。至于一个“东城”为什么读成“重中结构”也没问题,请自行体会。在《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2005年8月第七版)一书第107页,最下面一段中:

“词的轻重格式只是一种约定俗成,它不是的、不变的,词的轻重格式要受语句目的的制约,所以在预留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原来的轻重格式被打破、被改变的现象,这也是正常的、必然的。”在实际应用中,到底是“中重”还是“重中”,相关因素有很多。如个人风格、文字意思、前后句衔接等等。可能死板地遵守“格式”的朋友,忽略了上述教材里的最后一段话。或者,这套书再版的时候,能够把这段话放到这一章的最开始去?

2、发音共鸣位置单一

新闻播音,强调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等共鸣。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其中有一些共鸣是理论上的、感受上的,并没有物理上的意义。

日常交流的时候,发音共鸣位置其实是根据身份、语言内容、当下情绪、讲话目的不同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如果所有的字词都用同样的共鸣位置,就会犯“师傅,给我来两个馒头”那样的笑话。

3、调值、动程不灵活

我们都知道,按照普通话标准,四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35、214、51(还有无调值的轻声)。但在专题纪录片里,我们触碰5音的机会往往没那么多。在一句话里,可能也就一两个字会强调,以建立前后句意的关联。除了重音以外,其他的5音一般也就到4或者4.5,甚至更低。重音有的时候还会超过5,达到5.5或更高。

举例说明。纪录片《天下妈祖》一集一句解说词:

“这是位于中国最北部的妈祖庙之一”。

其中的“之一”二字,都是55音,但它是导演基于纪录片的严谨而“不得已”的用词,不是这句话的重音。故这两个55音的字,就不得读成55音,而是要下降到2甚至是1。

动程也是在设定重音的时候经常使用的方法,它也是制造语言节奏很重要的工具。让重点字的动程更完整,会形成更明显的重音提示,并具备独特的语言节奏。并非所有的动程都应完整标准,也并非所有的动程都应缩短,而是需要根据目的和内容设定不同的动程长度。比如上面例子中的“位”字,如果动程完整,就很别扭了。

4、习惯性断句

断句,是语言中使逻辑更加清晰的工具,在长句或复合句式中尤为重要。但每个断句应该有充分理由、有目的性,而非基于习惯惯性。甚至有些人因为断句的固化,而形成了“官腔范儿”,或者叫“麦克风病”——平时说话没问题,一到麦克风面前就端起来了。断句,就是这种“麦克风病”的主要现象。较常见的习惯性断句包括:主谓语之间断句、副词后断句、短语内断句等。举例说明:(斜线处为错误断句点)

“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

“公元前/486年,……”

“这座/声音博物馆的建立者,……”

“这/就是声音的力量,也是/秦思远的梦想。”

基于长句播读需要,断句是必不可少的。但断句的灵活、有理地使用,以及断句位置前后的关联性,会成为形成语言风格(个人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僵化、习惯地断句,会形成“固定的强调”和“麦克风病”。

在这里加一句我的个人创作感受:创作的每一处,都应基于需要,而非习惯,都应深思熟虑,多次演练。另外,相近相邻的地方(离的不远的地方),处理方法尽量不要相同,这样会大大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吸引力。

5、僵化“提打挺松”

考虑到有些朋友并非播音专业毕业,在此先简单解释什么是“提打挺松”。这里摘自百度。

提颧肌,刚开始的时候练习微笑,以后会形成习惯;

打牙关,张开嘴让牙关完全打开,坚持一会,会感觉到酸疼,然后保持说话的时候后齿不闭合;

挺软腭,感觉就像打哈欠一样,软腭完全被撑起来,并且要一直保持这个状态;

松下巴,下巴要完全放松,可以左右摇动下巴来帮助放松。

这种方法属于基本功,是为增加口腔的灵活度和肌肉可控性而设置的训练方法。但这些方法对于纪录片解说实操来说,则是无益的。下面诸个分析:

提颧肌——观众会通过你的语言,听得出你的表情。那么,为什么要笑着播读纪录片呢?你读抗日壮士题材纪录片的时候,是不是也提颧肌?所以方法要灵活运用。

打牙关——口腔开合度取决于你的解说稿内容,而并非是一个固定值,很多人将它误解了。有的片子整体情绪水平较高,则开合度大一些;有的片子较低沉,则开合度应小一些。

挺软腭——挺软腭虽然会让你的声音显得“浑厚”且有“立体感”,但直接结果是声音靠后,语言发闷,像错误的美声唱法一般。如果你天然声音不够厚,挺了软腭的厚也不是正常的厚。在纪录片解说领域,这是严重脱离自然表达的一种做法。

松下巴——这本来是很好地做法,让下巴获得自由,能增加你的口腔控制力,让语言在各种不同的目的下产生灵活多变的效果。但绝不是一味地张大嘴,并非每个字都发音到最饱满的口型。需要根据语流的设计,根据重音的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的唇部张开程度。

6、重音不出自于内容,无法形成语流语势

细看纪录片解说稿的每一句话,一定有至少两重功能,我们最容易发现的是它的字意功能。另外还有很多,比如它对于画面、段落、情绪水平、影片结构还有多重作用,甚至还有导演“一语双意”的内在表达,夹杂着导演的“私货”。除了表达方式多样,气息灵活运用外,在重音的体现上更能显出解说员的功力与思维。

在纪录片解说语言里,所有的重音,首先必须都是逻辑重音。“逻辑”的来源,不仅出自本句话内容,且需要与前后文目的关联,与画面关联。它会受到影片最终目的严谨而强大的制约。当然,这或许应该是所有影视语言的共性。

“播音腔”则容易对局部的字词过度重视,而对语流和语势忽略,会大大增加观众理解导演意图的困难度。那些每个字都听起来标准圆润的解说员,在纪录片行业内是很难大有前途的。

7、吐字发音口型千篇一律,“所有的字要送到观众耳朵里

或许有人认为,固定的发声位置,标准化的口型,稳定的心理与语言节奏,或许是很多新闻播音工作者的标准。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恰恰是新闻播音名家与前辈都摒弃的。他们心中的较高境界,只有对内容的关注与表达。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对话传播信息,并非是由完整句子作为基本单位的,而是以关键词作为基本单位的。你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语言,你只要听懂几个字词,加上对方的表情,就基本上能够明白对方要表达什么了——而绝非每个字都说标准,这样会让对方觉得很累。有的时候,甚至一个叹息、一个表情,比语言的表达更准确且有韵味。因此,着眼于核心意思表达,而并非希望把每个字读标准。

看到这里,或许你明白了,播音腔其实是“练废了”的播音专业。语言是为人的思想服务的,它一切的目的和训练方法,都应围绕内容和目的展开。纪录片是思想者和感悟者的世界,不是标准化的世界,不是呆板的世界,不是好音色的世界。当你还关注大师们精妙绝伦的音色的时候,当你还沉醉于自己的发音是否标准的时候,你需要赶紧做一个判断:你是基本功这一关“还没过去”,还是基本功这一关“过不去了”。就好像足球运动员百米速度是个很重要的考核成绩;但上了球场,你千万别只顾跑的快,而忘记了脚下得有个球。

方法都告诉你了,努力改变吧!如果还是改不掉,那就继续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我们会在创作闲余的时候,不定期开设“沐肆洲小课堂”线下班(毕竟纪录片创作是沐肆洲的首要工作,没有办法经常开班)。当你了解到一个系统的时候,当你的审美和关注点产生转变的时候,在实战中才能有本质的提升和飞越。

我们坚信,审美的提升,理论的建立,系统的完善,才是实战胜出的前提。方向错了,只关注眼下的实战,你后半辈子也就只能跟烂片儿导演和无良中介在一起实战了。

本文来自公众号“ 沐肆洲小课堂”

影视配音存在的重要性(纪录片配音为什么要摒弃)(1)

  • 世界各国国宝动物大全(各个国家的国宝动物)
  • 2024-06-26各个国家的国宝动物除了我们国家的国宝“大熊猫”,别的国家的国宝动物你说的出来几个?连这个都不知道你还怎么在妹子面前嘚瑟~今天小编就给你科普一下各个国家的国宝动物们~中国的国宝:熊猫(地球人都知道!)俄罗斯的国宝:北极熊。
  • iphone手机投屏电视教程(苹果手机投屏电视功能你还没解锁)
  • 2024-06-26苹果手机投屏电视功能你还没解锁伴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可以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功能,其实在手机厂商研发手机的时候都已经给我们考虑得非常周全了比如说,研发人员知道你手机屏幕太小,若是手机里面有好看的。
  • 南瓜怎么保存(怎么储存南瓜)
  • 2024-06-26怎么储存南瓜完整的南瓜,其实南瓜只要没切开就能很好的保存,一般在常温下能保持1-2个月,冰箱的话2-3个月也没问题,但是在选取南瓜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一些表面没有伤痕且疤痕比较少的南瓜,这样不容易腐烂切开的南瓜,南瓜。
  • 大雾来了有什么方法避免危险(大雾的三大危害)
  • 2024-06-26大雾的三大危害冬季大雾天气多发,到底什么是大雾呢?雾是由悬浮在贴近地面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组成,垂直厚度有几十米到1千米~2千米有人说,雾是地上的云,云是天上的雾按水平能见度,可分为轻雾(1千米~10千米。
  • 南泽白昊天bgm(周末循环的音乐安排上了)
  • 2024-06-26周末循环的音乐安排上了“是否应大醉一梦,见故人清澄笑容”那些江湖往事,应该都是寄于了西东吧~敲好听的唐白向同人曲《寄西东》送给各位少侠周末循环(●′ω`●)向上滑动阅览《寄西东》-天刀ol唐白百合向策划:谢长情【闲来种瓜】。
  • 苹果还可能造车吗(苹果要造车了)
  • 2024-06-26苹果要造车了标普五百指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均在昨天出现下跌,而纳斯达克指数却上升了,这到底是为什么?竟然是受苹果推进造车计划消息的推动苹果股价在周二上涨2.9%,报于131.9美元与此同时包括特斯拉在内的一众电动车。
  • 洞庭湖今日水位(持续降雨致洞庭湖来水增加)
  • 2024-06-26持续降雨致洞庭湖来水增加红网时刻新闻2月12日讯(记者何青通讯员黎振兴)近期,受省内持续降雨影响,洞庭湖来水增加,水位呈上涨趋势2月12日8时,城陵矶实测水位20.39米,较2月1日水位上涨1.26米2月1日至12日,全省持。
  • 凉拌香辣土豆丝的做法(凉拌香辣土豆丝的做法介绍)
  • 2024-06-26凉拌香辣土豆丝的做法介绍准备用料土豆、干辣椒、泡椒、大蒜、小葱、盐、鸡精、菜籽油土豆削皮,然后切片,然后切丝,泡清水中葱蒜辣椒切好土豆丝洗去多余的淀粉,沥水备用热锅放入适量的菜籽油,油熟放入葱白,蒜片,干辣椒和泡椒丝翻炒香然。
  • 微信自助解限制(来破解微信最烦人的地方)
  • 2024-06-26来破解微信最烦人的地方大家好,我是笑了蛋蛋说起占用手机空间最大的App,微信必有其名,一是因为用的多,二是因为微信中发送的任何文件都被扔到了本地,时间一长,自然会积累出一大堆缓存文件前不久分享了手机端的处理方法,今天咱来说。
  • 孩子开水烫伤怎么及时处理(两岁女儿不小心被开水烫伤)
  • 2024-06-26两岁女儿不小心被开水烫伤孩子们总是天真可爱的,对这个新奇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有着无所畏惧的探索精神,可是探索世界总是要付出代价的,磕磕碰碰是避免不了的,就算父母照顾得再好,也会有一不留神的时候但是父母还是要十分注意自己的孩子,。
  • 家里有哪些东西是小苏打(家里准备一包小苏打)
  • 2024-06-26家里准备一包小苏打家里准备一包小苏打,很多地方能用到,很多人却不知道大家平时家里有准备小苏打的习惯吗?可能喜欢做面食的小伙伴会准备一些,看完以下的小妙招之后,可能大家都想要在家备一包小苏打,因为它的作用是非常多的,能够。
  • 什么是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是什么)
  • 2024-06-26平均动脉压是什么平均动脉压是指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平均动脉压约等于舒张压加1/3的脉压正常成人的平均动脉压正常值是70-102毫米汞柱平均动脉压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和外周大动脉的阻力如果平均动脉压过低,会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