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馍,是晋南人心尖上的情结、指尖上的文化、舌尖上的美食。
晋南人一生离不了馍。生日蒸花馍,婴儿满月要蒸鼓鼓馍、枣长花馍,周岁娃娃要吃鱼馍,孩童十二岁要蒸项圈馍,青年人结婚时蒸花糕馍,老人过寿时蒸桃馍……民间祭祀、中秋赏月、春节团圆,更要家家户户蒸花馍。
花馍在晋南农村历史悠久,流传甚广。经过几千年的传承,花馍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顿顿不离馍”是晋南人的生活,“事事不离馍”是晋南人的礼俗。
家家户户的传承
农历腊月二十七,耄耋之年的王九玲要为第一次回家过年的曾孙女,蒸一锅动物造型的花馍。
王九玲把醒发好的面团揪成几个直径3厘米左右的面团,拿起其中一块面团塞进站在一旁的曾孙女手里。小女孩高兴得手舞足蹈,拿起面团在手心里揉搓起来。
“我们先做兔子的身子,把面团团成一个圆圆的球。”在老人的指导下,小女孩把面团揉成一个橄榄球状。几番指导后,手里的面团初具雏形,“我们再给兔子安上两个眼睛。”王九玲从旁边的碗里拿出两颗红豆,指导曾孙女放在兔子的头上。
红豆陷进柔软的面团里,一只兔子顿时栩栩如生。“哇,小兔子!小兔子!”小女孩兴奋地拍手跳跃。
除了兔子花馍,王九玲还为女儿捏了馄饨花馍。馄饨花馍在晋南,代表着老人对出嫁女儿的殷切祝福。每年过年,不论女儿身在何处,王九玲都要给女儿蒸几个馄饨花馍。
水和面粉的比例、发酵时间、成熟时间,以及如何捏出好看又不易散的花样,这些小妙招,是每个家庭口口相传的“秘籍”。
王九玲有自己的“独门秘籍”。这一天,她倾囊相授,悉心传授给了曾孙女。伴随小女孩的欢声笑语,一次跨越四代人的传承在案板上完成了。
王九玲悉心指导曾外孙女捏花馍。图/畅婉洁
当特色成为产业
赵锐也是这样被妈妈解云仙教授的。解云仙是“云仙面塑”创始人,也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万荣面塑”代表性传承人。
“我打小就喜欢面塑这门传统手艺,有机会就跟着乡邻学捏花馍。加上我父亲也爱好这个,言传身教,我逐渐将这一爱好变成谋生主业。”解云仙的手艺来自父亲的口传心授。
腊月二十八,走进解云仙的云仙面塑门店,只见她双手飞动,灵巧地捏完了一个直径20厘米左右的鱼穿莲花馍造型。一层直径20厘米左右的面饼打底,四周用红枣点缀成莲花瓣的形状,红枣和面饼层层叠落,最后两条活灵活现的金鱼就立在了莲花底座上。
捏这样一个鱼穿莲花馍大约需要8分钟,造型复杂一点的用时会长一些。
花馍要好,首先要把馍蒸好。“面粉选精华雪花粉,用农家的老酵子,历经3重发酵,手工反复揉压成型,40分钟高压蒸汽成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高昂,所以产量有限。但我们坚持沿用古法,坚持零添加,传承这一份老工艺、老手艺。”这是解云仙的坚持,也是她的花馍30多年来深受喜爱的原因。
云仙面塑已发展成产业。有传统工艺面塑铺,还有面塑艺术研究所,“祝福要用,结婚要摆,满月酒也要摆出来图个吉利,逢年过节花馍还被当作礼品馈赠亲朋好友,花馍被赋予的意义多了起来,这几年的需求量大增。”在赵锐的手里,花馍有了新的使命。从以食用为主,到食用和观赏皆宜;从儿童喜欢的卡通形象,到青年偏爱的游戏角色,再到传统戏剧类、神话类人物形象,还有3D真人塑像,面塑这门老手艺焕发出新活力。
云仙面塑的花馍定价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赵锐打开春节期间的订单册,密密麻麻,多样的花馍展示着人们不同的需求。
春节前订单暴增,解云仙和赵锐亲自上阵。“没到晾馍环节就被买走了,所有架子都空了,只能现做现发。”赵锐说。
刚出锅的花馍冒着热气,一架巨大的风扇对着热气腾腾的花馍吹着。“吹凉后要抓紧装箱发出去,每天要往全国各地发300多箱。”解云仙指着几个正在忙碌装箱的工人说。
食为媒,可抵天南海北
春节在北京值班的李强,元旦就收到了妈妈从山西寄来的花馍。
“以前寄花馍,担心路上发霉变质,现在没这些顾虑了,两三天肯定到了。”李强的妈妈对各家快递了如指掌。
花馍,通过四通八达的物流网,到达散落在天南海北的晋南游子手中。
便捷的物流,缩短了游子们的思乡之情,让游子们以最快的速度吃到家乡的美食。“逢年过节都会收到亲戚寄的很多家乡美食,一吃到这些家乡美食,就感觉自己离家近了些。”春节期间在广西边境执勤的丁强打开刚收到的一袋花馍,就着榨菜吃了起来。这是丁强最喜欢的吃法,他小时候就经常这样就着榨菜啃热腾腾的馍馍。
乡愁是什么?“可能就是妈妈亲手蒸的那锅热气腾腾馍馍的味道吧。”丁强说。春节假期结束,游子们要跟家乡告别了,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带上一些花馍,那是亲人的祝福,也是游子们心心念念的乡愁。
王九玲的女儿、孙女拎着行李乘车离开,行李箱一角码放着王九玲亲手制作的馄饨花馍,列车徐徐开动,曾孙女已开始期盼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家的味道或许并不在舌尖上,而是在一年的期盼中,在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里。
(□ 《民生周刊》记者 畅婉洁)
记者手记
一方有一方的风俗,一方有一方的水土标记。晋南人的餐桌是馍的天下,丰富的烹饪手法制作出千姿百态的佳肴。逢年过节,热气腾腾的馍端上桌,是主人的待客之道。送客出门,拎些主人亲手制作的花馍,更显真心诚意。
如今,花馍被赋予丰富的使命,食用、观赏、社交,寓意多元,吉祥如意龙凤花模、福如东海祝寿花馍、百年好合喜庆花馍、喜生贵子满月花馍……
通过灵巧的双手,晋南人寄予花馍美好寓意,赐予花馍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