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美好生活#
若论逛吃逛吃,中山路和曾厝垵都是厦门必打卡之地。两者又完全不同,各有特色。
我预定的七天酒店就在中山路附近。第一晚到住处洗过澡,已经九点多了,想看看夜景,还是出去逛了。
刚一到中山路步行街,就感觉人好多啊!道路宽阔,又四通八达。商铺鳞次栉比,游人摩肩擦踵。让我想起了上海的南京路。最迷人的还是那璀璨的灯光,路两侧金银相对,视觉效果很好,有过节的气氛。
有小贩在街口挑着担子卖水果,我看那水果从未见过,有点稀奇,问是什么。卖家操着浓重的闽南口音,说了三遍,我和女儿还是一脸懵,没听懂究竟叫什么名字。后来看到水果店有卖,才知是“火参果”,15元两个。
除了特色小吃,奶茶店,饮品店,最多的就是工艺品,珍珠首饰。
看了好多琳琅满目的商品,逛累了找个店尝尝小吃。我点了肠粉和花生汤,没想到挺大的店,顾客盈门座无虚席,餐具却极其简陋。
花生汤盛在一次性纸杯里,量很少,喝起来倒是香甜软糯。肠粉竟然也是盛在纸碗里,这感觉就像去偏远的山里玩,没有饭店,在山路拐角的小摊上凑合果腹,和周围繁华的街景毫不相称。
肠粉的味道女儿吃不惯,我也不太习惯,就冲着尝尝不同风味,还是勉为其难把它吃完了。
第二天早饭在街边吃的锅边糊和油条,也是这样的餐具,后来连续吃了几天我才明白,不是餐馆档次的问题,几乎所有地方都是这样。纸杯纸碗,用完就扔。只图方便了,看起来很廉价,不环保,也不健康。这是我对厦门印象不好的一点。
第三天,逛了植物园后,下午两点我们来到了曾厝垵。
这里更靠近海岸线,游客也很多。不同于中山路的高端大气,曾厝垵的街道很窄,勉强能容下三个人并行。查攻略时看到很多人吐槽这里太拥挤,环境脏乱差,我却更喜欢这种亲和,接地气的感觉。
空间的局促,使得街两边的小吃,好像都凑到了你的眼前,鱿鱼,龙虾,生蚝,各种烧烤串串,甚至还有一整只的烤猪,以及更多我叫不上名字的东西,都在以它们的色相和香味诱惑着路人,不容你忽略。
很多东西只是觉得好看却没想尝试,我们只买了炸虾和鱼丸,这两样女儿都很满意,尤其鱼丸,是纯鱼肉制成,很美味,连里面的汤汁都喝了精光。
这个下午,在曾厝垵我终于吃到了一顿盛在瓷器而不是纸碗里的饭——厦门最闻名的沙茶面。不知道是面的味道确实正宗,还是好的餐具提升了人的食欲,一向对吃并不讲究也不太有兴趣的我,感觉那一碗面食材丰富,颜色好看,香而不腻,吃得酣畅淋漓,非常满足,好像是我第一次尝到了美食带来的快乐,也更加增进了我对曾厝垵的好感。
大概因在这里比中山路逛得仔细,我觉得曾厝垵的旅行纪念品店也更文艺,很多有趣的东西:干花,花茶,茶具,小挂件,文化衫,以及各种奇思妙想的创意装饰品,都让我十分着迷。
厦门的美食,还有一样值得一提。我们第四天在鼓浪屿岛上,女儿看到菠萝饭觉得好玩,想尝一尝。那个米饭盛在半个菠萝里,几乎没有菜,只有一点菠萝肉,但是糯米的口感好,味道也不错,小饭量的她居然吃了两份。
要说热带水果,还真的不太喜欢。在海边玩时渴了,买了一只椰子,女儿喝了一口,直皱眉头,这才相信超市的椰汁,并非原椰汁。再让她喝,头摇得像拨浪鼓。
还有切分好的菠萝蜜,15元一小盒,想着比超市里见到的便宜不少,买点尝尝。她吃了一口,那表情也是一言难尽,我也不喜欢吃,两人推来推去,走了很多路才吃完。
在鼓浪屿逛到下午的时候,感到又热又累,满街小吃,竟无一样合意。作为河南人,成年累月,晚上都是喝稀粥,连着几天没这东西真是抓心挠肝。我找了好久,才见到一家铺子有粥,要了一份白粥和小菜,价贵得离谱不说,那粥端上来就是稠糊糊,不能喝,只能吃,菜又咸又辣。哎,哭笑不得,好生郁闷。
也许怪不得人家,中原人吃不惯海鲜,且在外时间太少,缺乏适应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