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由于它的真实,因而戳到了很多人的痛点。
它,就是《梅子鸡之味》。
《梅子鸡之味》的故事很简单,讲述了一个叫纳瑟的艺术家,因为妻子艾琳摔碎了他的小提琴后,绝食八天的经历。
《梅子鸡之味》的故事又不简单,它里面有爱情、有婚姻、有艺术,更有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影子...
《梅子鸡之味》
有人说,就一把破琴而已,有必要去寻死吗?那只能说你不懂艺术。
影片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当所有人看完他八天的绝食经历,人们不仅对纳瑟不再抨击,转而变成了理解、同情和惋惜。
在琴被摔坏后,纳瑟并没有马上自尽,他寻访各地的修琴匠试图将其复原。
后来听朋友说,某个小镇上有一把世界上最好的小提琴。
纳瑟兴奋不已,立马动身前往。
这趟远行没有让纳瑟失望,他掏出全部积蓄,买到了一把号称是莫扎特同款的绝世名琴。
当纳瑟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拉起这把绝世名琴时,他却怎么都找不回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那一瞬间,纳瑟潸然泪下,彻底心碎。
这才让他产生了一心求死的念头。
不过,关于自己怎么个死法,纳瑟却煞费苦心。
选择卧轨吧,他觉得太恐怖。
选择跳崖吧,他嫌姿势不够优美。
选择吞枪吧,他又觉得血腥。
选择吃安眠药吧,他又觉得不够体面。
最后,他索性把房门一关,换上睡衣,不吃不喝,开始了八天的绝食生涯。
关于死亡,本应该是严肃而沉重的话题,导演却反其道而行之,将纳瑟几个假设性的死法,拍得妙趣横生,喜感十足。
众所周知,喜剧的本质是悲剧,导演并不是为了幽默而幽默,而是在用喜剧的皮,包裹悲剧的核,前面有多开心,后面就有多难过。
随着绝食的开始,导演抽丝剥茧般地为大家展现出纳瑟生活中的另一个世界。
第一天,纳瑟送别了女儿丽丽。
丽丽从小被艾琳管教严苛,作为父亲,纳瑟觉得对不起她。
趁着艾琳不在家,纳瑟同意丽丽去荡会儿秋千。
艾琳回家看到后,扇了丽丽的耳光。
纳瑟透过窗户看到了一切,却不敢上前劝阻,他预见到丽丽今后不幸的人生。
第二天,纳瑟的弟弟前来劝他放弃绝食,毕竟他还有妻子和一双儿女,怎么能为了这点小事就抛妻弃子?
纳瑟却反问弟弟:“你当初去闹革命,抛下妻儿蹲大狱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过自己的妻儿?”
弟弟无话可说,答应纳瑟走后会好好照顾他的妻儿。
第三天,纳瑟想到了苏格拉底,皮囊可死,思想永存,他决定把毕生所学传给自己的孩子。
然而,儿子塞勒斯的一个屁,瞬间打破了严肃的氛围。
纳瑟用脚指头想想,都能猜到这个胸无大志的小屁孩今后荒谬的人生。
至于继承自己的衣钵,那根本也就是个屁。
直到第四天,纳瑟才和妻子艾琳告别。
艾琳的倾慕,外加纳瑟母亲的极力撮合,两人才结的婚。
婚后不久纳瑟就丢了工作,只能靠艾琳当小学老师来养活。
即便如此,纳瑟依然自恃清高地沉浸在自己的艺术里。
艾琳要养家,要负责家务和孩子,还被纳瑟嘲笑是个破老师。
一气之下,艾琳摔碎了纳瑟的小提琴。
原本艾琳做的梅子鸡,是纳瑟最爱的美味。
每当他意志消沉时,那淡淡的梅子味,能够让他暂时忘却烟火缭绕的烦恼。
小提琴被摔碎后,纳瑟再也没有原谅艾琳。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纳瑟的婚姻并不是自由婚姻,这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如同我们古代的包办婚姻一般:既没有感情基础,婚后又矛盾多多。
正是艾琳的那一摔,才让纳瑟幡然醒悟:想要爱的心,他有!但他爱的人,不是艾琳。
这一点很多人都感同身受,正如那句经典的话:你爱上的是爱情,而并不是那个人。
随着剧情的推进,纳瑟心中困扰多年的谜团也逐渐浮出水面。
第五天,纳瑟精神开始恍惚,他隐约看到了死去已久的母亲。
母亲是个老烟鬼,死前还不忘抽一口。
母亲嘴里吐出的烟圈,随着纳瑟的琴声,飘出了房间,最终停滞在一块墓碑上,形成了一朵云。
母亲说,烟是对她灵魂最大的安慰,而这团徘徊不散的烟云,见证了母亲生前的烦恼和忧愁。
第六天,死神来了。
面对死神,纳瑟想逃跑,可怎么也跑不出房间。
他有点后悔,可死神告诉他,生命只有一次,既然选择了结束又怎能重新开始?
死神,作为纳瑟意识恍惚时出现的意象,这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纳瑟的退缩证明了他曾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过。
的确,为了一把小提琴不至于走上绝路,即便是对艺术的偏执,也不至于。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压垮纳瑟的最后一根稻草?随着第七天的到来,答案即将揭晓。
第七天,纳瑟开始神志不清,艾琳让医生给他打了一针。
迷迷糊糊间,纳瑟把床边的艾琳看成了另一个女人—— 依兰。
她是纳瑟的初恋,更是他一生的挚爱。
依兰作为纳瑟灵魂深处的一剂良药,她的戏份虽然不多,但对剧情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纳瑟的琴技被老师批评徒有技巧但空洞乏味之际,依兰出现了。
一次街头偶遇,就让纳瑟对依兰一见钟情,随后便偷偷跟依兰来到了她父亲开的钟表店。
为了能见到依兰,纳瑟买了一个钟,他三番五次把钟弄坏,找依兰的父亲去修。
纳瑟的真诚打动了依兰,两人最终无可救药地坠入了爱河。
可是依兰的父亲嫌弃纳瑟是个穷艺术家,硬是将他们拆散。
依兰虽然深爱着纳瑟,却不敢违抗父命,这段美好的恋情也就此画上了不完美的句号。
失恋的纳瑟回到了老师身边,他的音乐也从此有了灵魂。
他终于可以出师了,临行前老师送给他一把小提琴。
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纳瑟带着对依兰的思念,到世界各地演奏小提琴。
此时的依兰,在父亲的安排下,成为了人妇。
可她心里却对纳瑟念念不忘。
她会眺望空中的飞机,心里暗想着纳瑟就在飞机上。
纳瑟会通过悬窗向下望,但愿能看到曾经依兰熟悉的脸庞。
两个相爱的人,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最大的遗憾。
可偏偏造化弄人,辗转各地修琴的纳瑟,竟在某个路口遇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他冥冥中感到,这个擦肩而过,让自己心头一颤的老妇人就是依兰。
他叫着依兰的名字,眼神中充满了惊喜与期盼。
可老妇人却眼神涣散,好像根本就不认识纳瑟,她带着孙女匆匆离开。
一句“我不认识你”,让纳瑟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
可他没有看到,老妇人转身而过后的一幕。
或许只有经历过天各一方的怀念,才会迎来这般泪流满面的重逢。
纳瑟生无可恋,他想起自己失败的婚姻,就像那把莫扎特的琴一样。
看起来高贵美好,却永远都不合拍。
躺在床上八天后,纳瑟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影片名叫《梅子鸡之味》,那么梅子鸡到底是什么味道?
对于枯燥乏味的婚姻生活来说,梅子鸡是味蕾唯一的慰藉,是维系紧绷夫妻关系的一根微妙的稻草,它是俗人眼中的美好。
艾琳爱慕纳瑟的才华,但纳瑟却不接受这份“美好”。
这段注定不幸福的婚姻,让艾琳逐渐陷入了现实的冷落、寂寞与痛苦之中,这份求而不得的爱,最终成为了伤害彼此的利器,把一切都摧毁得一干二净。
作为妻子以及崇拜者,艾琳或许早就听懂了纳瑟的琴声,可惜琴声里的那个人却不是自己。
她怎能容忍丈夫把爱寄托在琴音里,却对自己无动于衷?
本着得不到就毁掉的原则,她摔碎了小提琴,试图让纳瑟回心转意。
但是对于作为艺术家的纳瑟来说,懂得与理解、心灵的互通、精神与灵魂的共振...这些远比一盘梅子鸡高贵的多。
看似是艺术家与数学老师的不幸婚姻,实则是一场艺术与现实的较量,艾琳用毕生的爱去赌一场婚姻,注定是悲剧!
影片营造的氛围极具法式风情,倒叙、插叙、闪回的表现手法虽然交融,却一点都不杂乱无章。
片中的一些精致而忧伤的视觉童话,为压抑的底色增添了几分黑色幽默。
如此一部细腻雅致又别具特色的电影,难怪那么多人给五星好评了!
其实,人生也如同这梅子鸡之味,酸酸甜甜中,带着一丝苦涩。
每个人应当坦然接受命运的恩赐,牢牢把握自己的挚爱。
但愿临终回首时,不觉得有所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