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小学是时候就学过一首诗,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其中有一个字【坐】,老师给我们讲解的意思和我们的常识完全不同,课文和老师都告诉我们【坐】的意思是“因为”,连接起来就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枫树林的晚景”。这个【坐】的意思还经常用来考试,有些比较皮的同学呢,就是就直接写为【做】。
那么这个【坐】的意思真的是“因为”吗?我认为,并不是。
首先我们来看看古代的字典或者注释对于【坐】的解释有哪些。
第一点,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坐,用屁股坐在某点地方上。《说文》中人是象两个人对坐在土上面。
第二点就是“跪坐”,比如《礼记·曲记》里面有对于“坐而迁之”这句话的注释,“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还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对于“坐行而入”这句话的解释,“膝行也”。还有其它各种解释,基本上都是现代意义上的【坐】的延伸,比如《正韵》《集韵》《唐韵》里面把它解释为“行之对也”这个“行之对”,那就是“不行”,就是“啥也不干”,【坐】的这个用法还有很多,比如“坐着等死”,就是“啥也不干,等待着死亡”,坐观上壁,当然这个【坐】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坐着”,而是一个虚词。除了啥也不干,也可以认为是啥也干不了,表示一种“徒然”,只能够坐等,或者是啥也不用干,比如【坐拥】,或者【坐享其成】,【坐收渔利】就是啥也不用干,就拥有很多东西。
为什么可以这么衍生,因为坐着的时候通常就不用干什么事情,特别是在古代,当然,现代很多人上班也是坐着,也是在干活。另外,坐还引申出了“坐定”或者是“固定”的意思,为什么会有这个意思呢,因为一般大家坐下来之后就不会随意走动了,特别是开席的时候,人特别多,所以迎宾一般都会叫客人先入座,大家都固定了,就不会随意乱走了,避免了很多不决定的危险因素。或者我们说【坐牢】,坐牢不一定就是在里面坐着,而是被固定了,失去了自由。或者说房子【坐落有致】,其实也是一种固定。或者是某人的罪名成立,也是一定固定,也就是【坐实】了。【坐】还可以通假或者延伸出座位这个意思,比如《乐府诗集·陌上桑》有句话,“坐中数千人”。再如“史记·项羽本纪”中,“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这里也是座位的意思。
然而,这些所有的解释都是都“坐下来”这个意思延伸出来的,和“坐下来”存在密切的关系,你把它就是为“因为,由于”和“坐下来”这个意思完全不搭边,无论如何延伸也延伸不出这个意思。我们翻开现代词典,把【坐】字解释为“因为”这个意思也就是“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诗,这几乎成了孤证。是现代专家为了解释这句话而专门制造的意思。当然,现代词典还举证了另外一个例子,“但坐观罗敷”,这是《乐府诗集·陌上桑》中的一句话,这篇文章开头讲的是秦氏有一位长的非常漂亮的闺女叫罗敷,善于采桑养蚕,有一天走在路上,路上的人看了都不淡定了,挑着担子的人看见了,都放下担子,整理自己的胡须和头发,小伙子见了罗敷,都把帽子摘掉了,用头巾把头发扎起来,耕田的忘记了耕田,锄地的忘记了自己还拿着锄头。回到家都相互抱怨。
第一段的最后,就是“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但】解释为“只”没有争议,而现代词典把【坐】解释为“因为”,这种解释固然可以,但其实这个【坐】字也可以解释为“等着,坐等”。正如我们上面讲到的它的引申义,“啥也不想干,只等着看这个罗敷”。所有这个唯一的例证也是存在争议的,那么“停车坐爱枫林晚”解释为“因为”就成了孤证。
其次,【坐】字的成语非常的多,大约有一百来个,比如:坐井观天、坐卧不安、坐卧不宁、坐地分赃、坐以待毙、坐观成败、坐怀不乱、席地而坐、平起平坐、坐立不安、坐山观虎斗、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坐失良机、坐冷板凳.....然而没有一个成语的【坐】有“因为”的意思。
再者,从带有【坐】字的其它字上看,比如,座,挫,痤,矬等等都是【坐】字含义的衍生。如座位是让人坐的,【矬】是坐下来相对比较矮,【挫】是使其变得粗矮。
最后,【坐爱】这个词在诗词中其实并不少,我们可以拿其它的诗词来做一个对比。如唐孟郊的《送淡公》,坐爱青草上,意含沧海滨。这里如果解释为“因为”就是,因为喜爱青草上,这句话明显不通,应该就是坐在青草上面,不然后面怎么会有上字?再如明代刘崧的《秋兴》,中夜畏烦促,起坐爱凉风,这里的【坐爱】也在一起,但很明显,【起】和【坐】相对,再如明代边贡的“坐爱残阳里,庭槐吐细花”,如果解释为“因为”,那就是“因为喜爱残阳里”?为什么要加个【里】字?显然,解释为“因为”也不通。这里的坐就是“坐着”的意思,坐在喜爱的残阳里。
再如清代常纪的“卧看花坞斜阳度,坐爱书窗树影封”,清代赵执信的“卧闻檐瓦添新响,坐爱虚窗受远风”,清代厉鹗的“坐爱阳光通一室,卧闻冰霤落比邻”,唐代白居易的“坐爱前檐前,卧爱北窗北”。这些诗句的【坐】和【卧】相对,坐卧行走,不可能解释为“因为”,也解释不通。
再如,唐代元稹的“坐爱规将合,行看望已几”,明代祝允明的“行过日月知多暇,坐爱星河不可攀”,唐梁锽的“坐爱时褰幌,行藏或驻车”,明代张邦奇的“池亭坐爱青田鹤,郊牧行牵宁戚牛”,清代李天馥的“行耽细马蘼芜路,坐爱枯禅薜荔墙”,清代屈大均的“行携春酒美,坐爱夕堂清”,明朝萧鎡的“行爱溪中水,坐爱溪上山”,明代何景明的“行游金口寺,坐爱玉泉名”,很明显,这些诗句中的【坐】和【行】对仗,同样是坐卧行走,也不可能是“因为”的意思。
那么【坐】就是“坐着”的意思吗?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实际上,从【坐】的引申义上来看,常常是一种虚词。比如我们说【坐电梯】,实际上我们是站着的,但我们也叫坐。那么诗中的【坐爱】是什么意思呢?从多数带有【坐爱】的诗歌所表达的含义上看,它所表现出来的其实是一种“闲暇”,其实也是【坐】的引申义,也就是“光坐着没什么事情可以干”。有闲暇的时候,自然就是欣赏风景,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比如明代王恭的“寥寥人境外,闲坐爱晴晖”,【坐】字前面有个【闲】字,表示的就是一种悠闲,爱晴晖,其实也是在欣赏风景。再如唐代元稹的“有时还暂笑,闲坐爱无憀”,同上,这里也是表示得很闲的。再如宋朝孙武仲的“晨风猎猎卷书堂,坐爱松筠耐雪霜”,这里能够解释为“因为”吗?很明显,不能。因为前后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晨风吹书堂,和我喜爱耐霜雪的松树有因果关系吗?完全没有。这里的【坐】同样也是表示一种“闲暇”,也是欣赏风景。再如宋朝韩元吉的“东窗坐爱枝间雪,大似酴醾压架花”,这里解释为“因为”也解释不通,因为窗户它不是人,它不会喜爱雪。另外作者也是在欣赏风景,也是一种闲暇。
实际上,如果细读诗词,大多数诗词还指出了“坐”的地方,有的坐在窗前,有的坐在草地上,有的坐在船上,有的坐在堂前,有的坐在马车上,有的坐在青苔上,有的坐在亭子里,有的则坐在树林的石头上,还有坐在柳树上的,比如宋朝朱弁的“种柳五年高出屋,攀条坐爱春阴绿”,这句诗的结构跟“停车坐爱枫林晚”一模一样。如果坐解释为“因为”,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攀爬到柳树上面去是因为喜爱春天的阴绿,很明显这句话其实不太符合逻辑,春天的阴绿到处都是,为什么要专门到柳树上去呢?爬上去是坐着,慢慢来欣赏风景的,是享受这个闲暇安逸的时光的。所以它的意思也是“坐着”,当然,坐可能只是个虚词,也可能是站着,甚至是躺着。反正这个时候没别的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综上所述,无论是古代词典注释,还是成语诗词,而且诗词远不止这些,其实它们都不具备“因为”这个意思,所以,我认为把【坐】解释为“因为”纯属是现代专家捏造的解释。而“停车坐爱枫林晚”也一样,这个【坐】可能是真正坐着,也可能是站着,或者我们说的停留,固定。总之作者就是停在在那里了,它同样表达了一种惬意和闲暇。但这个【坐】字绝对不是“因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