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中,闻樱桃醉记述了1792年,清帝国远征尼泊尔大败,然后喜从天降,尼泊尔主动请求和解。
同年5月,俄罗斯帝国派出10万大军侵入波兰。导火索是此前一年,波兰议会通过一部新宪法,削弱了俄国对波兰的控制。普鲁士由于第一次瓜分波兰时未能获得垂涎已久的格但斯克市,一直心怀不满,这时也乘机出兵波兰,企图获得所需领土。
同年,在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的鼓动组织下,瑞典、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萨丁、那不勒斯等国都答应参加反法同盟,派军队联合进攻法国。但不久奥地利皇帝突然去世,瑞典国王遇刺身亡,武装干涉被迫推迟。
9月2日,奥地利、普鲁士联军攻占法国凡尔登,打开了进攻巴黎的通道。此时法兰西帝国正处于大革命内乱之中。9月20日,由无套裤汉(平民)组成的法军在凡尔登以南的瓦尔密取得了对入侵敌军的第一次胜利。
当日,在猛烈炮击后,此前屡战屡胜的普军在中午时分像演习似地摆开阵式。普方原以为由“乌合之众”组成的法军会仓惶溃逃。然而无套裤汉们不仅岿然不动,反而加强了火力。其间,法军将领凯莱曼用剑挑起自己的帽子,一边挥舞,一边高呼:“民族万岁!”顿时,这一革命口号响彻了法方据守的瓦尔密高地。面对这奇特的阵势,普鲁士士兵止步不前。在继续炮击了一阵之后,普军被迫撤退。
瓦尔密战役虽非一次战略性的胜利,但却是一次精神上的胜利:刚拿起枪的无套裤汉竟顶住了欧洲最著名的正规军的进攻。瓦尔密的胜利不仅震慑了敌军,同时大大鼓舞了法国人的斗志。德国大文豪歌德当时恰好目睹了这场战役,并立即洞察出它的意义。在耸立至今的瓦尔密战役纪念碑上仍刻有他的那句名言:“此时此地,开始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同年(1792年),波兰战场上,俄、普军队侵入波兰后,尽管波兰军民进行了英勇抵抗,给入侵者以沉重打击,但由于波军总数只有6万人左右,且装备简陋,军火缺乏,加之意见不一、指挥不力等诸多原因,屡遭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波兰国王波尼亚托夫斯基同从前的情妇叶卡特琳娜二世谈判,表示只要保留《五·三宪法》,愿将王位让给她的孙子康斯坦丁大公,但遭女皇拒绝。波尼亚托夫斯基随后被迫下令停止抵抗。俄军很快进入首都华沙,扶植傀儡政府,废除《五·三宪法》。
次年(1793年)1月23日,俄、普两国在彼得堡第二次瓜分了波兰。奥地利由于忙于对法战争和巴伐利亚事务,无暇东顾,未参加这次瓜分。在这次瓜分中,俄国分得了白俄罗斯的一部分、立陶宛的一部分和西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共25万平方公里;普鲁士分得了梦寐以求的格但斯克市和托伦市以及大波兰的几个省,共5.8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