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义诚是山西百年老字号,它的元宵更是太原市汉族传统名小吃。其最大特点是皮薄馅满,味道甘美。无论久居太原还是走亲访友亦或旅游之人,均要慕名前去恒义诚“老鼠窟”品尝。
——此元宵皮儿:绵中有粘,馅儿:甜中有香,色泽洁白鲜亮,风味独特。
“老鼠窟元宵”的由来是这个样子的:
大概在一九二几年的时候,这个品牌的创始人——太原市松庄村的申友(乳名申三货)因家境贫寒给人家打短工,由于在一些食品店做过临时工,而且人也勤快,于是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或八月十五中秋节,一些铺号都愿雇他来打杂。他除做杂活外一有空就向师傅们学一些食品制作工艺,天长日久,积累了不少食品技术。
1928年18岁的申三货开始在钟楼街一带摆元宵地摊,渐渐自己制作元宵,通过吸长取优,逐步形成自己特色的元宵,后来生意一路飘红。
1931年,在老鼠窟巷子的“恒义诚肉铺”生意日渐不佳,有意出让商铺,于是申三货接手这一门面,将“恒义诚肉铺”门面接过手,更名为“恒义诚元宵店”。
对了,店名是“恒义诚元宵店”而大家为什么叫它“老鼠窟元宵店”呢?而且十之八九的人知道“老鼠窟”而不知道“恒义诚”呢?这就如同我们人有一个官名还有一个小名,恒义诚由于位于太原市钟楼街老鼠窟巷口,故以“老鼠窟元宵”得名,而且这个小名很好记,且道明了店的地址,让人一听了然。时间一长小名就盖过了大名。
我前后三次去这家老店吃元宵。前两次均是朋友带着去的,没与店员有接触,只是有个模糊的总体感觉——牛逼哄哄。2016年该店重新装修后我带妻女前去,感觉店面焕然一新,同时还透着古色古香。铺面有两个大玻璃橱窗,中间是店门,门口有一柜台卖各种油炸食品,有一女服务员照应;东面的橱窗出售各色元宵,亦有一女服务员。这俩女服务员年岁不大,20左右,但面无表情,童馊一致,像两座门神。进门右手围着半圈玻璃柜台,柜台里摆着一碗一碗还没加料调制的凉皮、黑凉粉、凉面等;左手对应的是收银台,一位中年妇女面无表情地低头看着一份太原晚报;正对大门的一个较小的门便是厨房,内有两位中年妇女在忙活。整个店铺约有50平米,除了以上几位面无表情的人员和她们的工作平台之外,铺子里平行摆着8张长条桌,每张桌长约1.4米,宽0.6米,每张桌子配着4把简易靠椅。
我打量一周后让妻女找个地方坐下,然后向收银台服务员说要买两碗元宵,她放下手中的报纸,头也没抬说:
“一碗5块”。
我交钱时她依旧头也不抬的递给我一张小票,然后又拿起报纸。我又问她应该把票给谁?她依旧头也不抬的说:
“后面”。
我看了一下,她的后面是厨房,于是我给了正在厨房煮元宵的中年妇女,中年妇女什么话也没说转身就又忙去了。我茫然地往妻女坐的地方走过去,刚一落座,邻座一名外地妇女吃完元宵问服务员(除刚才交待过的7位服务员外还有一位专门负责收拾桌面的服务员,这样共有8名工作人员)要点餐巾纸,没想到这位服务员面无表情地说:
“没有”!
我们一家低头悄悄互相看了一眼,突然厨房方向传过来:
“两碗元宵好啦”!
我们看看四周无人去端,于是判定是这们的,赶快上前端了过来。
吃完后走出店铺我问妻女感觉怎么样,妻说:
“元宵不错,服务太差”。
我却说,这就是老字号的魅力,服务虽然一般,顾客照旧盈门,这就是一道风景!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文章观点不代表知彼文学平台,我们只是介休文学的搬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