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像
李自成进京,崇祯皇帝自杀,清兵入关,国难当头,最有可能大有作为的人物当是史可法。
史可法(1601—1645),字宪之,又字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人。
崇祯十六年(1643)七月,南京兵部尚书熊明遇被罢,户部侍郎、漕运总督史可法接任了南京兵部尚书。首都被端,留都南京势必取而代之,天下兵马,指望有就是史尚书了。
明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
马士英拥立福王,史可法不赞成福王朱由崧即位,当马士英与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发兵护送福王南下时,诸多官员要么远迎到仪真,要么迎接到燕子矶,最近的也迎接到南京城外——这是向新主子表现的大好机会。史可法始终忙于督师,精神可佳,但这在政坛上,不过是一种书生的可爱。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一日,朱由崧进入南京,住进了内守备府,史可法这才入城觐见福王。在群臣商议战守大事时,史可法对福王说:“王爷您应当身穿孝服,住在郊外,这样发兵北征,可以显示您报仇的决心。”第二天,群臣讨论福王监国的事,连领头反对福王的张慎言都改口了:“国虚无主,福王就此可以即皇位。”史可法一开口,居然仍旧大倒福王胃口:“太子生死不明,如果有一天太子到南边来了怎么办?” 史可法的意见当即被群臣否定。第三天,福王监国。
昆曲桃花扇中的史可法
要说朱由崧,还真不是朱由检。否则,老是与“一把手”过不去,史可法在朝中就不会只是被动与打压,不被杀头至少也该是免官。在弘光朝,史可法顺利进入内阁,依旧执掌兵部事务。
因与马士英等阁臣及勋戚刘孔昭等存在分歧与矛盾,史可法自请外出督师。但是,史可法外出督师,手握军权,其军事战略却令人匪夷所思。史可法的军事战略,依旧充满了书生的想象。面对满清大军,他想到的是与其结成“军事联盟”——借虏平寇。
朱由菘
在这个国策的指引下,史可法安排了左懋第为首的北使团。新政权虽然财政很困难,但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北使团一干人带上“大明皇帝致书北国可汗”的御书,赐吴三桂的诰敕,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绸缎一万匹。诏谕清朝,并称顺治帝为清国可汗,提出四件事:安葬崇祯帝及崇祯皇后,关外土地给予清朝,每年十万岁币,建国任便——实施外交救国。
崇祯十七年十月十四日,清礼部官员接见了左懋第一行,双方这般谈了一通:
“你们说的这‘皇帝’,从哪来的?”
“今上乃神宗皇帝嫡孙,夙有圣德,先帝既丧,伦序相应,立之。”
“崇祯帝有遗诏吗?”
“事出不测,当然没有。”
“崇祯帝被贼围困,你们南京臣子干嘛去了?”
“南北地隔三千余里,诸臣闻变,整练兵马,正欲北来剿贼,传闻贵国已发兵逐贼,以故不便前来,恐疑与贵国为敌。”
“既然这么难,那就看我们发兵江南吧……”
谈不出结果,十月二十六日左懋第等请求清方,到昌平祭告崇祯帝。
定陵博物馆藏孝端显皇后黄八宝纹地四合如意云纹紬绣龙凤方补方领夹衣背面
清方代表回答:我朝已替你们葬过了,祭过了,哭过了。你们葬什么?祭什么?哭什么?先帝活时,贼来不发兵;先帝死后,拥兵不讨贼,先帝不受你们江南不忠之臣的祭!
礼物人家收了,派出去的人只收到一顿打骂,这结果似乎完全出乎众人的意料。
史可法身居兵部尚书之职,后人能叫好的,无非是他以“大司马”身份写出的精彩美文——史可法死守扬州时,多尔衮致书劝降。这封史可法“复多尔衮书”,真实地反映了他的想法和思路,也可从中看出他的谋略。
“越数日,遂命法视师北上,刻日西征。忽传我大将军吴三桂借兵贵国,破走逆贼,为我先皇帝后发丧成礼,扫清宫殿,抚辑群黎,且罢剃发之令,示不忘本朝。此等举动,振古铄今。凡为大明臣子,无不长跽北向,顶礼加额,岂但如明谕所云‘感恩图报’已乎!谨於八月薄治筐篚,遣使犒师;兼欲请命鸿裁,连兵西讨。是以王师既发,复次江淮。”
昆曲桃花扇中的阮大铖与马士英
后人皆曰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汉奸十足。但史可法声称,如果我是吴三桂,我也会这么做的,因为吴三桂打败了李自成,报了“君父仇”——这就是史可法对形势的判断。
在当时情况下,自顾南保半壁尚不足,却还要欲图合师进讨,问罪秦中,先讨伐李自成军。史可法的战略,使得北岸清兵赢得时间和精力。前期战略失误,最后又作困兽之斗——不计较一城一池之失是兵家常识,史可法执意固守一城,到底是怎样考虑战略的呢?
史可法的未来战略是:“今逆贼未服天诛,谍知卷土西秦,方图报复。此不独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贵国除恶未尽之忧。伏乞坚同仇之谊,全始终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共枭逆贼之头,以泄敷天之愤。则贵国义闻,炤耀千秋,本朝图报,惟力是视。”
——用“同仇之谊”感动满清,幻想用清兵消灭李自成,这就是史可法的完整救国方略。
昆曲桃花扇中的阮大铖与朱由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