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不是会陷入到这种境地:在外面跟他人相处时和和气气,回到家后就突变,对待父母还没有对朋友有耐心,说发脾气就发,完全不在乎是否会让他们伤心;
亲密关系中对待恋人时亦是如此,无限量地向ta宣泄自己的负能量,一点小事就能爆发,当对方想要得到表扬时却觉得很平常,甚至对其进行打压,完全不考虑对方的感受,还美名其曰“打是亲骂是爱”,我们足够亲近我才这么跟你说,我是为了你好!
可是明明很相爱,那为什么不好好说出口,一定要用这种攻击性的方式去回应呢?
这种所谓的“相爱相杀”的相处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攻击性讨好”。
那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 原生家庭中关系模式的延续
在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相处模式就是如此,如父亲回来晚了,母亲明明很担心,脱口而出的却是:“你还知道回来啊!你怎么不住在外面,还回来干嘛!”
这时本来可能因为回来较晚心怀愧疚的父亲听完这句话后愧疚感也瞬间磨灭了,反而奋起回击,一场争吵就这么开始了。
但这一切在年幼的孩子看来会觉得:虽然我的爸爸妈妈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爱,但是他们很相爱,那可能表达爱的方式就是这样吧。
从而进行模仿学习,形成这么一种认知:爱本就不用好好讲话,只要发火或者大吵一架就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浓烈的爱。
这种自动化的攻击性讨好的模式就会很容易被用于之后的亲密关系中,通过使用攻击性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
2. 对被忽视的恐惧
在亲子关系或者亲密关系中,曾经有过被忽视的经历,情感需求未得到满足。
被忽视、得不到回应,会形成一种我不好所以得不到关爱的认知,进而形成自卑、缺乏存在感的想法,但是又渴望得到回应,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就采用这种打压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虽然吵架会影响彼此间的感情,但是却得到了回应,满足了对存在感的需求。这种做法非常消极,且具有攻击性,但却“有效”。
3. 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对自己不自信,在内心中存在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希望通过外界的证据来增加自己的自我价值感。
感情中采用打压对方这一做法是个体证明自己价值的一种方式。通过打压对方来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被爱的,想通过在感情中处于高位的方式来获得内心的安全感,确认自己会得到对象的欣赏。
所以,攻击性讨好也是内心无法认可自己,只能通过打压对方、抬高自己的方式来抵御不配被爱的自卑感。
攻击性的方式会对感情造成伤害,那么又该如何走出这种攻击性讨好的状态呢?
1. 重新审视这段关系后,学会好好表达
暂时把自己从这段关系中抽离出来,来思考这么一些问题:如果继续采用攻击性讨好的方式,那么五年后,我和对方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这种攻击性讨好给感情带来的伤害是我能够接受的吗?未来我会后悔吗?
在思考过之后有人或许会说“如果没有跟对方走下去我会非常接受不了,会后悔没有珍惜”、“我很爱ta,我希望ta开心快乐幸福,而这种幸福是跟我在一起的”,“他结婚了,身边的新娘不是我,想到这个场景我会非常心痛”。
当审视过这段感情后,要学会好好表达。反思在原生家庭中学到的关系模式,怎么样表达才能让对方舒服呢?
列出自己听到过、使用过、经历过的不舒服的表达方式,接着再列出让自己舒服的表达方式,并将这种方式用于与他人的相处中,用正面的方式表达关心,不吝惜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用一种温和的、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去沟通。
2. 用正面的方式获得关注
当觉得自己被忽略时,用正面的方式来引起恋人的关注,摒弃“攻击”这种负面方式。
承认自己之前消极的处理方式,并跟对方建立一种积极地规则,比如可以跟对方讲:亲爱的,以后可不可以这样,我会直接跟你表达我的难过和不自信,需要你的安慰和关心。
当我这样说的时候,希望你来关心关心我,让我感觉自己是被重视的,可以吗?
采用这种方式表达时,不仅能够及时获得关注,还可以有效避免攻击给感情带来的伤害,反而会提高感情浓度。
3. 看清自己的价值
或许在原生家庭中,会接收到:只有足够好才能得到赞扬和肯定。
但是这种想法是父母提倡的,适用于原生家庭,可不代表其他人也这么想。
在亲密关系中,更重要的是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相互扶持,并非处于高位才会被肯定,平等的关系才能长久。
在进入关系时的两个人已经有了对对方的肯定和欣赏,何必再自我怀疑,用打压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呢?在感情中,攻击性讨好是获得不了爱的。
最后希望关注我的
都收获到甜份超标的爱情呀!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说出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