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呀!
先给你们看个好玩儿的。
老师留了一篇作文《捉迷藏》,高分作文如下:
描写细致,画面感强,用词丰富。
再来看低分作文:
嗯。。。这娃儿数学学的不错。
平常读书的时候谁多读一本儿少读一本儿不咋明显,等到写作的时候差距有可能不忍直视。
这两篇作文除了第一篇的词汇明显丰富很多以外,最根本的区别是两个人观察东西的细致度不一样。
第一个孩子像是拿了个摄像机,把发生的事情一帧一帧地记录下来了。
数学好的那个孩子像是在划关键字,只记录了比较大的动作。
同样的一朵花,观察不细致的孩子可能看到的就是:这儿有一朵花。
观察细致的孩子会看到:
这儿有一朵花儿,它的花瓣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花蕊是什么颜色的?花是含苞待放还是盛开中?
它的茎是什么样的?
它长在哪里?
在夕阳的照耀下它看起来很。。。
小学语文教材里选的散文都是特别优美的散文,有非常多的细节描写,也是在影响孩子们,多听多看多感受:
其实咱们平常和孩子们聊天看书的时候,有一个问题经常问对培养细致的观察力特别特别有用。
而且不只是观察力,对联想能力,表达能力,词汇量都特别有帮助。
这个问题就是:
它是啥样的?
What does it look like?
双语版,各五个字,超级无敌的好问题,来看看:
01
清晰表达
一朵小时候经常睡前让我帮她找玩具:“妈妈你帮我拿下那个小熊”。
我就假装不知道她要哪个,让她说更多细节。
“它是啥样的?”
她就不得不说,她是一个粉色的小熊,有这么大,一按按钮可以唱歌,耳朵是半圆的,在阳台上。
现在已经成习惯了,她知道的东西会说的很具体,有时候不知道的东西也编的很具体。
这句话可以用在孩子们描述任何东西或者人的时候。
“妈妈我梦到了一个怪物”--它是啥样的?
“我们幼儿园来了一个新老师”--她是啥样的?
“我在楼下看见一只小猫”--它是啥样的?
“妈妈我想买上次那个玩具”--它是啥样的?
“妈妈我在游乐场找到了一个新的好玩儿的地方”--它是啥样的?
“妈妈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水晶棒棒糖!”-- 它是啥样的?
每一次咱们其实都是在引导孩子写口头作文儿。
说怪兽/小猫/新老师,可以引导他们从外貌,穿着,声音,动作,个性,做了什么事来说。
说玩具,工具,可以从形状,大小,功能来说。
说吃的,可以从味道,颜色,口感来说。
时间长了孩子就形成习惯了,看到一个东西,大概知道从哪些方面观察,以后写作文起码不会无话可说。
有一天她说,我知道为啥猕猴桃叫猕猴桃了,因为它很迷人,又hou (一声)嗓子,又像个桃子,所以叫猕猴桃,我觉得特别可爱哈哈。
02
扩大词汇量
“它是啥样的?”这个问题还能帮孩子们积累好多词汇。
比如还是刚才这朵花。
咱们可以和孩子们一人一句话或者一个词儿,形容这朵花。一开始肯定是简单的漂亮,好看,很美,很香。
慢慢的可以加点儿高级的词,比如香气袭人,香气扑鼻,有淡淡的清香,明艳,别致,盛开,娇艳欲滴等等的。
别小看这随口一两句的瞎聊,说不定哪个词他们就记住了,下次再看见一朵花的时候就能想起来用。
用词的生动,准确,丰富也很能拉开作文差距。
语文教材从一年级就很重注积累形容词。
看下面选的文章,描写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
形容词也是练习的重点:
三年级的写作也鼓励孩子们用丰富的形容词:
平常咱们也试着当个“文化人儿”,虽然在小区说:“宝贝你看这朵花娇艳欲滴”有点儿做作,但是。。。小点儿声就行了。
毕竟孩子们和咱们待在一起的时间那么长,咱们的想法,行为,语言习惯, 一切的一切都会影响到他们。
除了聊大白话,也可以趁机给“这花儿真好看” 换个说法,反正聊啥也是聊。
比如最近我们在车上就会玩儿一个“因果关系”的游戏。
有时候我真的不理解小孩儿,我觉得一朵算是很好沟通的孩子,但是很多时候她好像意识不到自己做一件事,会产生一个结果。
比如去游泳,她会一直玩儿到没有一点儿力气,所以洗澡的时候就会很累,闹脾气。
告诉她得给自己留点儿电,才能坚持到回家,不能让奶奶抱,她当时懂了,但是下回还这样。
所以我会和她玩儿一个游戏,叫原因和结果,是分析阅读文章经常会用到的一个方法。
我会说一些发生在她身上的事儿,但是把名字换成幼儿园的小朋友(对不起啦小家伙们)。
比如,今天闹钟响了好几次,但是壮壮还是不想起床,晚起了10分钟,结果到幼儿园迟到了,其他小朋友都吃完早饭了。
让一朵说说这件事的结果是啥,原因是啥。
一开始她并不是特别清楚原因导致结果这个逻辑,怪不得。。。
我也会说一些很积极的,这时候就会用她的名字。
比如,一朵小朋友每天坚持做数学,两个月之后发现,老师给小朋友出算数题,一朵算得特别快!
我希望她慢慢理解,做一件事儿就会导致一个结果。
一朵还挺爱玩儿这个游戏,那天从故宫拍完照,走到地铁站的路上很长,就是靠着这个游戏让她一直坚持自己走。
扯远啦,说回“它是啥样的?” 这个问题能积累词汇,在英语里也一样。
比如孩子今天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咱们问"What does she/he look like?", 可以顺便复习好多描述人物的词汇:
那天我俩看这本月球的书:
我问她What does the moon look like?
Is it big or small?
Does it look like a circle or a triangle?
Is it dark or glowing?
glowing这个词她印象不深,但是因为前面都是一对儿一对儿的反义词,她大概能猜到是啥意思,就相当于又复习了一下。
科普类的书好多爸爸妈妈们不知道该怎么讲,故事起码可讲讲What can you see? Where is it? What is it doing?
但是初级科普往往就是这样:
这样:
朴素的背景,高清的图片,简单的词汇。
上面是大猫里的一本What's inside, 我在精讲视频里也选了这本给大家做示范。
除了What's this?/What color is it?/ How many... 之外是不是觉得没啥可讲的了?
这时候,咱们的神题“What does it look like?” 就可以用起来了,它能给咱们好多灵感。
拿下面这个核桃壳儿来说:
What does it look like? (它看起来是啥样的?)
It looks like a heart. (心形的)
Is it hard or soft? / What does it feel like ?
(它是软的硬的?/ 它摸起来是啥样的?)
It's hard. (硬的)
Can you eat the shell? (壳能吃吗?)
No. (不能)
What happens if you bite the shell with your teeth? (要是你用牙咬壳回发生啥?)
My teeth will get hurt. (会伤到牙齿)
Can you open a walnut with your hand? (你能用手打开核桃吗?)
No. (不能)
Right, we need a nutcracker. (对,我们需要一个开核桃的夹子)
话匣子就这样打开了。
03
问咱自己
“它是啥样的” 这个问题不光可以问孩子,咱们自己也可以用。
很多妈妈们不是担心,遇到孩子不知道的词要不要拿中文解释嘛,其实可以换一个思路,来描述下它是啥样的,让孩子猜。
有一天我带她去游乐场,我说Would you like to play on the trampoline? 她不记得啥是trampoline.
我们之前看过一本Maisy的书:
我就给她解释, Do you remember Maisy? Once she bounced on the trampoline very high and got hurt. She had to stay in hospital.
她就知道是啥了。
引申一下,在家里也可以玩儿咱们说,他们猜的游戏.
比如:
It's a fruit. It can be red, yellow and green.
It's round.
It's sweet and sometimes sour.
It's crunchy. What is it?
这个问题是不是很神奇?问个问题就能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词汇量,还有比这更省事儿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