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鸿米店》是黄健中导演根据苏童的第一篇长篇小说《米》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这部电影在1995年完成,但一直被禁播,直到七八年后才得以亮相在荧屏上。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想不通这部电影为什么会被禁,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完全没有被禁的理由,可能是那个年代不允许这样"大尺度"地探讨人性吧。
对于苏童,许多网友可能不了解,但你一定听说过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就是根据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而成的。苏童的小说确实很适合影视化,也难怪成了香饽饽。
《大鸿米店》讲述了贫困的农民五龙因为家乡枫杨树村遭到水灾不得已外出谋生,后来被欺负侮辱,最后成长为一个恶人的故事。
这部影片截取了小说的前七章进行改编,所以人物形象务必会有相对应的变化,也有些重要的配角直接忽略不提了。这篇文章同时从电影和小说出发,来谈谈影片的主题。
一、突出"人性恶"的主题
(一)影片体现了"仇恨哲学"
黄健中曾在访谈中提到,"五龙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怎么会走向那么恶的恶人,就是一个复仇主义。"
影片主人公五龙因一场水灾从他的家乡枫杨树村来到城市,码头受辱,目睹逃荒人被赶跑,被当做狗的不甘,在城市冷漠自私的环境中,他显露出恶人本性,并且形成了他的"仇恨"哲学。他的恶在影片中表现为三个重复。
第一,刚进城的五龙饥肠辘辘,为一块猪头肉被阿保踩在脚下,阿保对他说:"叫我一声爸,我就给你吃。"翻身后,五龙将一枚银元扔在地上,对一群劳苦工人说:"谁叫我一声爸,这个银元就给谁。"
第二,五龙捡食物的手被阿保踩在脚下。翻身后,五龙狠狠踩住捡银元的那只手,说:"我最看不起你们这些贱种,为了一块肉,一块银元,就可以随便叫人家爸?"在看到被欺辱者仇恨的眼神后,他说:"这就对了,我从前比他还贱,我靠什么才有今天?我靠的就是仇恨。"
第三,五龙刚到大鸿米店做伙计时,绮云常常因为五龙吃的多而辱骂他。翻身后,五龙也不让伙计加饭。
影片将五龙的"恶"归结为仇恨,进一步突出了"人性恶"的主题。
(二)将人物恶魔化
在小说中,绮云自杀一次未遂后,妥协于生活,妥协于五龙,并为五龙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而电影中的绮云先是参与到父亲的谋杀中,后又不惜倾家荡产也要买凶杀杀五龙。
影片将绮云这个人物恶魔化了,突出了"人性恶"的主题。
二、影片打破了小说中的宿命轮回主题
小说本是一个圆形的叙事结构,即五龙从枫杨树乡村逃亡到城市,在城市中受尽侮辱迫害后成为侮辱迫害他人的地头蛇,结婚生子,最后又归回故乡。
这是一条完整的运动轨迹,但电影只选取小说的前七章,完全撇开了小说的轮回结构,也忽略了对五龙的心灵空间的展现,使电影成为一部按线性叙事建构的关于一条城市恶龙的成长史,也因此,小说的宿命轮回主题被打破。
小说中,绮云在自杀未遂后,无奈的对生活妥协,嫁给了五龙,为五龙生下两儿一女,米生,柴生和小碗。小碗被闷死,米生腿被打断,柴生变成一事无成的纨绔子弟,雪巧流落风尘,乃芳惨死,抱玉投靠日本人,下一代似乎也没有逃避开恶的宿命。而电影中,绮云不甘向命运屈服,冒着倾家荡产的后果多次请人去杀五龙,并在最后成功杀死五龙。
这是一个大快人心的结果,也打破了宿命轮回的主题。
三、超越"人性恶"的主题
(一)关注人类生存环境
黄健中在他的《黄健中导演笔记》中记录了他当导演30多年的经验和思考,也记录了他拍摄电影时的所感所想,对于《大鸿米店》,黄健中导演写下了《<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这篇文章,文中记录了黄健中导演拍摄这部电影时所思考的问题,如下:
"一、小说写宿命,所以写两代人。我更偏重于讨论生存环境。二、《米》的文学意义何在?五龙的典型性与认识价值是这部影片可以确立的地位。三、讨论生存环境问题,可以引申到对旧社会,旧制度,旧的文化土壤的批判,这可能会使作品提高品位。四、后景的人物要充实。五、怎样写织云、绮云?六、怎样写米仓的戏,米仓应该有几场重场戏,但不是性。"
苏童笔下的《米》的主题并不侧重对生存环境的讨论,但很显然,黄健中导演更偏重于讨论生存环境,并舍弃了原文的宿命轮回主题,将电影的主题限定在生存环境上,后来的人物塑造,情节的增减设定也是根据这个主题来展开,为其服务的。
最能体现这个主题的是影片的两个字幕。《大鸿米店》片头字幕上显示"本片讲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旧中国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片尾字幕上显示"大鸿米店的这场风波,只不过是整个旧中国一个毛孔里滴出的血。"导演打破了小说中苏童一直避免的时代感。
(二)积极乐观的主题诉求
《大鸿米店》对小说《米》里的结局做了大胆的改编,整部片子给人的感觉依然是阴郁无望的,但摒弃了原有的宿命轮回主题,使恶人死在当下,没有波及到下一代人,是个相对积极乐观的结局。
小说的绮云,在织云投奔六爷和冯老板去世之后,无奈地向生活妥协,嫁给了五龙。她和五龙之间一点爱情都没有,一个因为米店,因为妥协,另一个因为报复,因为性,这样的婚姻注定没有幸福,没有甜蜜,有的只是无尽的抱怨和冷漠。
这样的婚姻下,他们的儿女们也是毫无家庭幸福感和亲情感的。小碗因为告密被自己的亲哥哥活活闷死;米生被打断腿,成为瘸子,一到阴雨天腿就会疼痛难忍;柴生毫无抱负,赌性成瘾;他们的妻子最终也没有好结果,一个流落风尘,一个惨死街头,一尸两命。每个人都是行尸走肉般的存在,仅仅是为了自己能够活着,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求。
而在电影当中,黄健中导演摒弃小说的后七章内容,将故事定格在五龙一辈。绮云不肯向现实屈服,多次雇佣杀手谋杀五龙,在多次暗杀失败后,五龙站在城楼上得意地笑着,对着绮云大喊:"我死不了,死不了。"他的金牙在太阳的照射下反射出金光,就在绮云绝望之时,"砰"的枪响了,五龙终于被了结。
这样的结局不得不说是大快人心,使观众看到了希望:恶的结局,不是轮回而是希望。
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过程是复杂的,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这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选择至关重要。《大鸿米店》诞生以来备受争议,但近年来将小说改编为影视作品越来越热门,也许《大鸿米店》能够成为一个借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