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对上海而言,充满挑战,又令人振奋。
这一年,有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莫大考验。11月25日,就在中共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召开同时,这座城市依旧在迎战秋冬散发疫情,防控工作坚决“跑到病毒前面”;
这一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亲临点赞:“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是一个不断见证奇迹的地方”,指明了浦东新的定位、新的使命;
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蓝图擘画之年。
25日,上海市委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定》《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两份重要文件。在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上海谋全局、开新篇——站在历史交汇处,未来已来。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参加全会分组讨论。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上海“一定能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一定能展现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气象”。
历史方位: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11月12日,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以来,这是连续第四年来到上海。
全会现场,李强说:“亲自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上海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何为里程碑?
30年前,党中央打出浦东开发开放这张“王牌”,在关键时刻起了关键作用,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崭新篇章。
而今,我们同样面临世界格局之变、发展阶段之变、发展格局之变,既要有勇气应对未来风高浪急、暗礁潜流增多的挑战,也要有胆略抓住和用好未来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时代再一次选择了浦东,浦东又一次迎来了历史机遇。”李强说。
上海市委全会会场
“浦东开发开放,在座很多都是亲历者,一晃30年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卓庆感慨,“当年,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指引了浦东发展近30年。这次,的浦东讲话,为下一个30年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新的历史方位,有新的时代赋予。
谆谆嘱托:党中央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将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浦东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赋予上海推进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大使命,我们一定牢记嘱托,坚定做好践行者,体现勇当开路先锋、敢当闯将的精气神。”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这是对浦东的期许,更是对上海的重托。
引领,势必要跑在前列。“走前人的路,难免拥挤。走新路,有风险,也有风景。”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马春雷形容,引领区要做的,是在“无人区”探索,要插路标、画新图。“敢想敢作敢为,上海承担的是压力测试下的先行先试。”
重任在肩,上海正在开启新的历史征程——李强形容,“不能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上海的干部,要在“司空见惯”处多发问、多改进,把看似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
全会指出,上海要全力打好新时代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这张“王牌”,全力做强创新引擎,全面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继续当好披荆斩棘的开路先锋、乘风破浪的排头兵,更好发挥服务全国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
与会的代表们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决定》和《建议》,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准确把握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和背景深刻变化,看清了未来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为全局计,为世代谋。上海,正切实把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上海发展的创新思路和务实举措。
地理方位: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上海,地处“江海之汇,南北之中”,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是全国扩大开放的重要枢纽,地位特殊。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强调,“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浦东新的历史方位和使命,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中加以谋划,放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予以考量和谋划。”
跳出上海看上海,才更懂得这座东方名城的灵魂与根脉。
全会提出,要把上海打造成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全面服务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全国发展,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做出上海应有的贡献。
全会会场
大江东敲黑板,且来划划重点。
——打造中心节点,主要是赋能,增强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的推动力,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掌控核心位置。
——打造战略链接,关键要打造吸附全球要素资源的引力场、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桥头堡、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试验田,成为“走出去”的最好跳板、“引进来”的前沿阵地。
如何破题?上海提出重塑内在布局,市域将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空间新格局。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个新城的建设,备受瞩目——“打到外线去,开辟新战场”,跳出原有城市格局开拓新的空间。
“新城建设,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重大机遇。”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表示,未来的奉贤新城,不能满足于“郊区新城”,而要打造“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成为承载上海未来发展的新战略支点之一。
服务国内大循环,长三角是上海发展的重要腹地。全会指出,要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突破口,联动长三角区域发挥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优势。上海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龙头带动龙身舞起来,更好引领带动全国发展。
马春雷说,要从新格局定位审视上海新一轮发展定位——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有非常特殊的价值和作用。“上海今后对国家的贡献,最大价值在哪?功能需要集聚,也需要辐射。这是上海特殊的比较优势。”他认为,对内,要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中,不断打破固有的行政壁垒,让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带动长三角发展,助力国内经济循环更加畅通;对外,要把临港新片区等对外开放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上升成为制度和规则,加强与世界的对话交流。
全会指出,上海要把国内国际双循环能量交换的文章做足,构建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规则链接,形成独具优势的战略通道,助力我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责无旁贷。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一直是外资进入中国、货物进出口的重要枢纽。世界疫情尚未平息,刚刚结束的第三届进博会,参展商们为何近悦远来?在那些愿意花来回28天隔离的境外客商心中,是进博会,是中国,给了他们市场和机会。而这个全球首创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这个巨大市场的入口,就在上海。
城市方位: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100年前的上海码头,走过留美幼童、庚款学子,走过王韬、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鲁迅……一代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从这里出发,把中国文化带向世界,也将新思想带回中国。
1921年初夏,毛泽东与何叔衡作为中共湖南代表来到上海。在原望志路106号一座石库门民居,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激起“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上海成为“共和国长子”,奋力担负工业化重任。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征程……
百年波澜壮阔,上海屡创奇迹,频频走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新时代,新奇迹,上海对这座城市,有新的谋划——全会首次提出,上海要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建设数字中国,将数字化发展作为“十四五”重大举措。上海在《建议》中明确将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写入指导思想,提出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这是一个全新课题、系统工程,涵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方方面面: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要推动城市整体迈向数字时代,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全面创新。
李强解释,把数字化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是因为数字化正在重新定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量,数字化时代正加速到来。“面对数字化发展全面提速、整体跃升的新态势,谁占据数字化转型的先机,谁就掌握未来发展的战略主动。”
落子布局,赢在先手。
上海徐汇区城市运行中心 徐汇区提供
上海数字化发展已有很好的基础:“一网通办”总门户接入服务事项2734项,实名用户4080万,网办率52.14%。今年推进的“一件事”办理审批环节、审批时间、材料提交、跑动次数分别减少69%、54%、75%、71%。上海的“一网通办”,还入选联合国2020年电子政务调查报告经典案例。
上海与苏浙皖合力打造长三角“一网通办”,65项服务实现跨省“一网通办”,完成全程网办约423万件。同时,加快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市、区、街镇三级平台和市、区、街镇、网格、社区(楼宇)五级应用体系初步形成。
更聪明的大脑,更温暖的内心。上海正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化为具体行动。
“数字城市是全方位、革命性赋能,体现在经济社会民生各方面。”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华源提及数字赋能早餐工程,依托科技手段推进了非接触经济发展新模式,反响最好的是上班族,“每天多睡10分钟”。
“我们要始终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两个大局’考量和谋划。以奋斗开辟新局,将善意和温暖融入城市治理全过程,以提升自身本领的最大确定性,应对未来千万变化的不确定性。”徐汇区委书记鲍炳章说。
长河入海,上海的航向,已然清晰。
“奇迹不会从天降,美好未来靠奋斗。”李强说,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上海全市上下要众志成城,开拓进取,“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共同谱写‘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新篇章。”(曹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