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8日,北京。消费者在一家香奈儿店外排队。(图/ 视觉中国)
走进优衣库,我整个人怡然自得,信心十足地翻看价签,贵了就吐槽——什么破裤子,敢要899块,我看你优衣库是忘了初心了,怎么不去抢呢?
但当我走进卡地亚,就会立刻端庄起来,试戴之后反复端详,(咬着后槽牙)对柜姐说——这个戒指只要3万块是吗?还挺实惠的,我再逛一逛吧。”
在一则视频中,UP主“还可以的金女士”(以下简称“金子”),用调侃的语气讲述不同的购物体验。
诚然,进奢侈品店很难让人产生宾至如归的感受,尤其在兜里没钱的时候,无疑十分考验心态。
“怎样才能踏实地走进奢侈品店?”这则知乎提问,被网友浏览了6400多万次,最高赞的回答赢得了9.6万个点赞,足见此话题所受关注程度之高、引发共鸣之广。
奢侈品店的装修风格,永远不会像麦当劳那样,用暖色调营造出一派亲近祥和的氛围。
相反的,它总在试图打造一种截然不同的购物感受——品牌的logo闪烁着夺目又疏离的光;店内装饰奢华中尽显克制;门前永远排着长队,戴着白手套的小哥,踱着步子维护秩序;妆容精致的柜姐,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仿佛能一眼把人看穿。
保罗·福塞尔在《格调》中写道:“人们的举止、饮食、服饰、谈吐透露着他们的等级。
等级看不见、摸不着,由一系列细微的事物组合而成,很难用一句话描述清楚,但这些细微的品质,确立着人们在世界中的位置。”
为了追求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细微品质,更为了不被人看穿,人们轮番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精致的表演,如《格调》中所写:“在这里,旷日经年地上演着有关自尊的戏剧。每一个演员都害怕自己会跌跤、念漏了台词,或是穿错了戏服,担心因为诸如此类的倒霉事而惨败收场。”
不要被自己假想出来的规则PUA
不要说第一次去奢侈品店了,很多人在第一次吃麦当劳、肯德基时,都会紧张到提前做好攻略,在脑海中一遍遍演练,生怕点单时暴露不安。即便这样,等真的面对服务员,有人仍会局促到面红耳赤。
2014年,金子正在上大二,前辈约她喝咖啡,地点选在星巴克。彼时的她初到北京,从未去过星巴克。
在星巴克门口,金子犹豫再三,不敢进去。这时,前辈发来消息:“我还要一会儿才到,你如果到了,就先进去坐着。”
金子开始在心里盘算:如果我现在进去,是不是就得点咖啡?宿舍门口10块钱一杯的奶茶我都嫌贵,跑到这里花30多块钱喝咖啡,我是不是疯了?她回复前辈:“我还没到,你慢慢来,不着急。”之后,她扮成没到的模样,在寒风中越走越远。
毕业之后,金子去了一家时尚杂志工作,上班地点在北京华贸中心SKP附近,工作中她能频繁接触到各种奢侈品大牌。因此,第一次去奢侈品店的金子,表现得淡定老练多了。
那次进店购物,发生在金子接连写完几篇蒂芙尼的推广软文之后——她对其中某款戒指动了真情。
戒指的款式和价位早已了然于胸,她要做的就是走进店铺,对着柜姐报出自己想要的款式,购物过程不超过20分钟。
金子几次去奢侈品店购物,都是单刀直入,买完立刻走人,从不多作停留。她不太会用“逛”这个字来描述这种购物行为:“逛是一种很随意的感觉,我去逛宜家,随手买个锅,逛优衣库,随手买件T恤,但我能逛个奢侈品店,随手给自己买块五六万元的手表吗?不会的。”
对她而言,奢侈品是一种身份认同,是同类之间互相辨认的标识,大家看一眼彼此的装扮,就能立刻知道你是一个同行——“在一些需要支棱起来的场合,戴上这份标识,就像戴上一块胸牌。”
后来金子从时尚杂志辞职,购买奢侈品的欲望随即消失:“辞职之后,收入少了,消费欲立刻就降了下来,更重要的是,我没有相应的场合展示它们了。”
金子曾问过前老板,进奢侈品店会不会紧张,对方回答——会。
金子说:“我走进奢侈品店可能100%的商品都消费不起,对于老板来说可能是50%,或者更少。
越有钱的人,进店的心理压力就会越小,但压力绝不会削减到零,因为奢侈品想要营造的氛围,从来都不是那样。”
无论是店面选址、装修,还是服务,奢侈品店都在试图营造一种高不可攀的氛围,而这一切的最终指向,就是“请君入瓮”。
一旦被拒绝或冷落,人们便会下意识生出想要被认可的念头。如何获取这份认可呢?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买!
“可是,你走进北京售楼处会紧张吗?
会想要装成能买得起一套房的样子吗?
你不会,对不对?
因为你在面对一套价值几千万元的房子时,能够十分坦然地承认自己猎奇的心态——我今天就是来看看的,我就是买不起。那为什么到了奢侈品店,就要装成买得起的样子呢?”
人只要一开始装,就容易暴露内心的忐忑,窘迫和不安就会顺着毛孔从身体里四散开来。
金子说:“如果你心态足够坦然,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伤害到你。
再有钱的人也有他买不起的东西,无论逛优衣库还是逛卡地亚,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购物,心安理得地消费就好了,没啥配不配,也没必要因此而难受,直视柜姐的眼睛说一句,‘嚯,好贵啊’,但没啥了不起的,不要被自己假想出来的规则PUA。”
不要用力过猛
小红书上曾有博主做了一期“第一次去奢侈品店该做哪些准备”的教学视频,夸张到谨慎挑选着装、佩戴墨镜、做头部护理以及浮夸的美甲——令自己看起来富贵;提前在官网查好价格、准备奢侈品购物袋、找朋友借大牌包包——给自己撑场面;最后,还要装成有车一族,从地下车库坐电梯进商场。
“很假很累”“大可不必”“你在传递什么价值观?”是大部分网友看完视频后最直观的感受。
其实,越是这样用力穿搭,效果越会适得其反。
美剧《继承之战》中,入赘女婿汤姆的装扮跟其他人比起来总显得十分突兀——领带和西装口袋的方巾永远配套,皮鞋擦得锃亮,大牌logo抢眼,仿佛时刻在彰显:我很有钱,我刚买了新款。
这样用力过猛的穿着,常被Old Money做派的老婆嫌弃没品位,因为真正的有钱人从来不会用价签和logo来凸显存在感,他们最爱低饱和色系,尤其偏爱米色调。
《欲望都市》中的一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Mr.Big跟名媛娜塔莎相处腻了,回过头来找衣着时尚、色彩艳丽的凯莉,向她抱怨:“我受够了娜塔莎天天穿米色。”
《格调》中写道:“上层和中上阶层的人们喜欢穿旧衣服,似乎在告诉别人自己的社会地位丢得起传统尊严。
而煞费苦心达到的一丝不苟的整洁,可能是你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是否会下滑心存忧虑的体现,也可能是你对他人的评价过分在意的体现。这些都会暴露出你是个缺乏自信的人。”
2022年2月14日,武汉。情人节期间,顾客在路易威登商店购物。(图/ 王翮)
还能便宜点吗?能打折吗?
读大学时,木子无意中逛到一家轻奢店,被橱窗里的一款连衣裙吸引,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
一进门,她的眼睛仿佛被磁铁吸住一般,久久停留在连衣裙上。
柜姐热情地走过来,摘下裙子,问她要不要试一下。
木子接过来,偷偷翻看一眼价签,妈呀,5000多元,于是吓得摆摆手,“不用了,我穿这个颜色显黑”,随后慌乱地走了出去。
出门之前,木子忍不住回望了一眼柜姐,并从对方的眼神中解读出若干复杂的情绪,“我永远都忘不了她脸上的表情”。
脱口秀演员洋的段子,在木子耳畔适时响起——我不敢试,我怕真的很合适!我觉得很合适,她知道我觉得很合适,我知道她知道我觉得很合适,但我还是得硬着头皮说:哦?好像不太合适。
后来木子去国外读书,为赚取生活费,她做起了代购。
再次走进奢侈品店,木子的心态有了很大变化。
她说:“同胞的购买力实在太强了,强到外国店员一看我是中国人,非常自然地认为我的购买力也很强,再加上我兜里揣着买家打来的钱,底气立刻就足了。”
代购期间,木子用自己赚的钱买了个包,可买完没多久,她就开始后悔。她觉得自己太浪费了,对不起辛苦养家的妈妈。
每次背着包出门,她都时常担心包会磨损,用起来十分谨慎。
之后,木子索性把包收了起来,只留作出席重大场合用。
她说:“或许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买奢侈品这件事情上得到快乐,背奢侈品包常让我有一种心虚又硬撑的感觉,相比这些,还是存钱更让我快乐。”
相比木子的小心翼翼,金子对包的态度要洒脱得多,她告诉自己:“既然我买得起,那我就配得上。
买了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它,带它坐地铁、过安检,还要把它放地上。
我如何对待其他包,就如何对待奢侈品包。”
对于奢侈品店里的服务,金子接受起来亦十分坦然。
在她看来,从踏入奢侈品店铺的那一刻起,柜姐脸上堆起的笑容、春风拂面般的服务,甚至递过来的玻璃瓶装水,都是奢侈品高昂定价的一部分。
“既然你提供了,我就心安理得地享受。
就像你走进一个公园,从来不会觉得,哎呀,我在这里玩会不会不合适?进奢侈品店也不用觉得不好意思,大大方方进去就好。”
前段时间,金子的一位朋友和男友去SKP逛街,两人都是普通上班族,那是他们第一次进奢侈品店。
进店之后,男友指着一个包对柜姐说:“这个包还能便宜点吗?能打折吗?”
回来之后,朋友向金子描述当时的场景,两人一起大笑。笑完,金子觉得这样的心态真好:“谁规定不能问了?就应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