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100.0分)
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8时大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45分。据此完成1~3题。
1.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 )
A. 北太平洋 B. 南太平洋 C. 北印度洋 D. 南印度洋
2.日志记录当天,该船的航向可能是( )
A. 正北 B. 东北 C. 正南 D. 西南
3.日志记录当天考察船经过的海域,当月的天气状况多为…… ( )
A. 阴雨绵绵.风微浪缓 B. 晴朗少云.风急浪高C. 晴朗少云.风微浪缓 D. 雷雨频发.风急浪高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如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4~5题。
4.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5.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如图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完成6~7题。
6.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 ℃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甲;盛行风.洋流 B. 乙;纬度.地形C. 丙;经度.地形 D. 丁;盛行风.纬度
7.“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岩”,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如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平面图,图中主体构造为向斜,地形以山地为主,经外力长期侵蚀,地形起伏不大。沉积岩颗粒物粗细与沉积环境中的水深有关,水越深,颗粒物越细。完成8~9题。
8.若甲地附近发育有小河,其最可能流向( )
A. 东北 B. 西南 C. 西北 D. 东南
9关于地层新老与沉积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b比c老②be期间,海岸线向海洋后退③b比c新④be期间,海岸线向际南前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完成下列各题。
10.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
A. 动力 辐合上升 B. 热力 辐合上升C. 动力 下沉辐散 D. 热力 下沉辐散
11.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 )
A. 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 B. 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C. 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 D. 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 山峰 B. 平原 C. 谷地 D. 丘陵
13.黄河源地区逆温辐射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 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 正午时刻,雨雪交加C. 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 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14.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A. 锋面气旋多 B. 下沉气流盛行 C. 准静止锋强 D. 热力对流强盛
图1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2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5.图1中四地与图2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甲② -丙③ -乙④ -丁 B. ①-乙② -丁③ -甲④ -丙C. ①-丙② -甲③ -乙④ -丁 D. ①-丁② -乙③ -甲④ -丙
16.图1中四海域,由于上升流形成渔场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据图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
A. 陆地相对上升 B. 海水沉积作用加强C. 海面相对上升 D. 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18.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 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 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 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 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
19.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 垂直分异规律 B. 地方性分异规律C.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0.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热量 B. 光照 C. 降水 D. 土壤
如图示意北纬27°附近部分地点某年的平均气温。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1.影响图中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拔高度 B. 大气环流 C. 海陆位置 D. 人类活动
22.某地理小组连续多日在该纬线附近同一地点用木杆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记录的木杆影长数值先增大、后减小。该小组测量影长的时间段是( )
A. 立春—惊蛰 B. 芒种—小暑 C. 白露—寒露 D. 大雪—小寒
墨西哥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石油加工能力弱。2010年以来,墨西哥天然气消费量超过生产量,缺口逐年扩大,一半以上需从美国进口。目前墨西哥逐渐用天然气替代石油作为发电的主要燃料,并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图为墨西哥及周边地区地理要素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3.墨西哥用天然气替代石油作为发电的主要燃料是由于( )①天然气从美国进口价格较低②天然气发电比石油清洁③天然气远景储量比石油更大④天然气开采比石油容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4.墨西哥可再生能源主要分布在图中椭圆形区域的是( )
A. 水能 B. 风能 C. 太阳能 D. 生物能
25.6月1日,在M城海滨散步的游客看到了绚丽的日落景观,此时北京时间约是( )
A. 6月1日4:20 B. 6月1日19:00 C. 6月2日8:00 D. 6月2日8:20
下图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据题设条件回答26~27题。
26.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 )
A. 圣保罗 B. 华盛顿 C. 开普敦 D. 莫斯科
27.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该日,大约在7月中旬 B. 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C. 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D. 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长
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2021年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林芝附近的山地有雪豹活动。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28.据图判断,川藏铁路沿线( )
A. 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气温和干湿状况差异大C. 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D. 所有河流均注入印度洋
29.林芝附近的山地中,雪豹在迎风坡的活动范围比背风坡小,这是因为迎风坡( )
A. 雪线低、林线低 B. 雪线高、林线高C. 雪线低、林线高 D. 雪线高、林线低
如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30~31题。
30.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 甲.乙.丙. 丁 B. 乙.丙.丁.甲 C. 丙.丁.甲.乙 D. 丁.甲.乙.丙
31.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丁.乙 C. 丁.乙.丙.甲 D. 甲.丙.乙.丁
读图5,完成32~34题。
图5
32.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A. 0°~20°N B. 0°~20°SC. 20°N~23°26′N D. 20°S~23°26′S
33.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 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 北温带范围变小C. 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 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34.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
A. 5月23日8时 B. 6月22日18时 C. 11月23日6时 D. 12月22日18时
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35~36题。
图1
35.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36.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
A. 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 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 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 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据此完成37~38题。
37.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8.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纬度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读图回答39~40题。
39.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
A. ①曲线 B. ②曲线 C. ③曲线 D. ④曲线
40.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低,蒸发旺盛B. 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C. 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 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41.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
A. 日月升落 B. 极昼极夜 C. 月相变化 D. 四季转换
4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
A. 23小时56分 B. 24小时零4分 C. 24小时56分 D. 24小时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1,回答43~44题。
图1某地水循环示意图
4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 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 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C. 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 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44.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 不够恰当的是( )
A. 取水——保护水源地 B. 输水——减少过程损耗C. 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 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土壤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完成下列问题。
45.下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A. 山东半岛温带森林 B. 大兴安岭西侧草原C.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 D. 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
46.从我国内蒙古东部到西部的天然植被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下图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读图,回答47~48题。
47.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 )
A. 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 B. 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C. 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 D. 湖泊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
48.在景区服务设施中,依次布局游客中心、加油站、餐厅、巡防站的合理方案是( )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④① D. ④①③②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49~50题。
49.图示时刻( )
A. M位于N的西北方向 B. 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C. 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 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50.由图文信息可知( )
A. 东经10°各地处于夜 B. 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C. 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D、B、C
【解析】1. (1)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说明太阳正直射赤道,地方时为6时,此时北京时间为8时,可计算出此地的经度为90°E;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时,地方时应为12时,此时的太阳高度60°就是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太阳直射赤道,可以算出此地的纬度为30°S。故选D。2. 日落时北京时间是19时45分,由于太阳直射赤道,日落的地方时应为18时,可以得出此时该船位于94°E附近,早上船在90°E附近,说明船向东航行。选B。 3. 该海域位于30°S附近,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天气晴朗;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故风微浪缓。选C
4~5.【答案】B、A
【解析】1. 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影响。
2. 火山灰蔓延到大气中,随后沉降到水圈、生物圈,最后进入到岩石圈。
6~7.【答案】A、B
【解析】第(1)题,欧洲西部受盛行西风及洋流影响,其1月0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第(2)题,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形成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接近图中乙线。
8~9.【答案】A、D
【解析】
1. 本题主要是考查地质构造和地形之间的关系,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由于背斜顶部受到张力的影响,容易被侵蚀,从而形成谷地;向斜底部受到挤压力的作用,岩层变得更加结实,不易受到外力的侵蚀,所以保留了下来,形成相对的高地,成山。本题以某区域构造地貌剖面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表形态的变化及成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解答】依据文字材料该地为向斜即槽部新、两翼老,再结合图示甲北部有砂页岩、有水库,西南部有花岗岩出露,说明甲北部低,西南高,因此,若甲地附近发育有小河,其最可能由西南流向东北,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故选:A。
2. 【分析】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下层沉积岩要比上层的沉积岩老。2、断层产生于褶皱之后。3、被侵入的岩层要比侵入岩老。4、变质岩比附近的侵入岩要新。本题以某区域地质构造平面图为背景,考查了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并学以致用。
【解答】根据图示信息可知,b上覆于c之上,该地为向斜,所以b比c新,③正确,①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沉积岩颗粒物粗细与沉积环境中的水深有关,水越深,颗粒物越细”可知,沉积岩颗粒越细,沉积环境水深越深,be期间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说明水深逐渐变深,海岸线向陆地前进,④正确,②错误。 故选:D。
10~11.【答案】B、D
【解析】1. 由图中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情况可知,气温中间高,四周低,气压中间低,四周高,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是受热力作用,空气辐合上升,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 由图中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情况可知,气温中间高,四周低,气压中间低,四周高。冬季,暖流流经的海域,对沿岸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D正确,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升温比四周陆地慢,气温低,气压高,A错误;冬季晴朗夜晚,因山坡降温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密度大;山谷因云层较山坡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地面热量散失的少,气温较高,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小,山坡上的冷空气滑向谷地,谷地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导致谷地气温较低,B错误;郊区的气温总比市区低,等温线下凹,C错误;故选D。
12~14.【答案】C、D、B
【解析】1. 入夜后,山峰地带辐射冷却更快,冷空气沿着山体下滑,聚于山谷,把原存在于山谷的热空气抬高,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结构。2. 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时地面温度低,近地面气温低,一天中日出之前气温最低,晴朗无风,空气流动性差,近地面大气易受冷地面的影响,D正确;日落前后、正午时刻地面温度较高,近地面大气气温较高,AB错误;浓云迷雾,大气逆辐射强,地面不易强烈辐射冷却,C错误。故选D。3. 黄河源地区冬季地面温度低,气流冷却下沉,下沉气流盛行,地面冷空气堆积,导致辐射逆温多发,B正确;锋面气旋、准静止锋均多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而逆温出现时大气较稳定,AC错误;冬季气温低,热力对流弱,D错误。故选B。
15~16.【答案】C、C【解析】1. 本题考查板块边界类型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对图形信息的获取能力。熟练掌握板块边界类型及运动形式是解题关键。板块边界主要有两种: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生长边界两个板块是分离张裂的,消亡边界两个板块是挤压碰撞的。①处为红海,属于板块生长边界,其东西两侧分别是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均为陆地,对应丙;②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处,属于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于亚欧板块下方,对应甲;③处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上,东西两侧分别是南美洲大陆和太平洋,对应乙;④处位于北大西洋中部,属于生长边界,大洋底部板块张裂,对应丁。故C对,ABD错。故选C。2. 本题考查渔场的分布及成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熟记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及成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A.①处为红海,没有形成著名渔场,故A错误。B.②处附近有北海道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故B错误。C.③处位于南太平洋东部,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底部营养物质随海水上泛,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故C正确。D.④处西部有纽芬兰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故D错误。故选C。
17~18.【答案】A、B
【解析】第(1)题,海蚀地貌应该出现在海平面附近。从图文材料中可知,古海蚀地貌出现在山坡上,说明陆地上升或海面相对下降。第(2)题,水平比例尺决定图示范围的大小,垂直比例尺决定起伏大小。要突出剖面图中的地形起伏,宜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19~20.【答案】C、C
【解析】1. 本题以区域自然带分布为背景,旨在考查调用知识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差异性规律知识的运用和分析。根据题目的图文信息可知,沿M方向纬度出现了变化,随着纬度变化,热量条件发生变化,因此自然带类型发生变化,导致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而不同纬度自然带类型不同,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规律的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 本题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旨在考查调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差异性规律知识的运用和分析。根据题目图文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南美洲南纬30°-40°之间安第斯山以东,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因此地带性植被为荒漠和草原,随着海拔高度上升,降水逐渐增多,水分条件的增加满足了森林生长的条件,因此在甲处形成了森林。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22.【答案】A、D
【解析】1. 【分析】
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洋流、天气、下垫面等。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属于基础题,确定所处的地理环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根据经纬度数值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东经119°在武夷山,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西侧的是鄱阳湖平原,东侧的是丘陵,由于海拔低,气温高;所以影响图中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属于地形地势因素,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 【分析】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解答】根据材料,该地位于27°N,木杆影长数值先增大、后减小,说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太阳直射点先南移后北移,四个选项中,立春到惊蛰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芒种到小暑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后向南移动,白露到寒露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大雪至小寒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3~25.【答案】A、C、D【解析】1. 墨西哥与美国邻近,天然气从美国进口价格较低,①正确。与石油相比,天然气更清洁,②正确。由材料可知,墨西哥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无法判断天然气远景储量比石油更大,③错误。天然气开采难度更大,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 读图可知,图中椭圆形区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太阳能资源丰富,因此,墨西哥可再生能源主要分布在图中椭圆形区域的是太阳能,C正确。椭圆形区域降水少,水能贫乏,A错误。北回归线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又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侧,风力小,风能不足,B错误。椭圆形区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植被稀少,生物资源短缺,D错误。故选C。
3. 6月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于6点,日落时间晚于18点。据图示信息可知,M城市位于(90°W,20°N)附近,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在M城海滨散步的游客看到绚丽的日落景观时,地方时大于18:00;则当M城市18:00时,北京时间为18:00 (90° 120°)÷15°/小时=6月2日8:00,故北京时间大于6月2日8:00,D正确。故选 D。
26~27.【答案】B、D
【解析】第(1)题,120°E处于白昼,因此AB为昏线,据此判断此时北半球为夏半年。B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时间为18时,计算可知与北京时间相同的范围为60°W180°,此范围内不包括华盛顿。第(2)题,结合上题结论可以计算120°E为12时,因此A点为晨昏线的纬度最高点(即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A点为68°S,且南半球的C地昼变长,时间在6月22日以后;太阳直射点或切点的移动速度大约为8°/月,计算可知切点从66°34′S→68°S大约经过了5天时间,因此该日大约为6月27日前后,C地日出东北;冬半年纬度越高昼越短,因此D项正确。
28~29.【答案】B、C
【解析】1.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川藏铁路沿线经过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A错误。川藏铁路沿线地势差大,气温和干湿状况差异大,B正确。川藏铁路沿线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处,C错误。川藏铁路东部河流注入太平洋,D错误。故选B。
2. 由材料可知,“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林芝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热条件较好,所以雪线较低,林线较高,由此可知适合雪豹活动的范围相对背风坡较小。故选C。
30~31.【答案】B、D【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四地中乙地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最小,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大;甲、丙、丁三地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均较大,但丙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可达到90°,说明丙位于回归线间;甲、丁两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均小于66°34′,但甲更小,说明甲的纬度最高,丁次之,因此三者纬度由低至高分别为丙、丁、甲。第(2)题,甲、丙两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乙、丁两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由此可判断出甲、丙位于北半球,乙、丁位于南半球,再结合上题的结论,可知四地自北向南依次是甲、丙、乙、丁。32~34.【答案】C、A、D【解析】(1)图5中,PQ与经线夹角为20°,则知∠FOP=70°,即P点纬度为70°N。若想保证P点出现极昼,则必须保证极昼范围由P点逐渐扩大到北极圈或由北极圈逐渐缩小到P点,又因直射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因而可得C项正确。 (2)由题意可知,图中黄赤交角为20°,即回归线度数为20°,极圈度数变为70°,则地球上热带、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扩大,极夜、极昼范围变小;北半球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冬季均温升高,昼夜长短、四季差异变小,南半球夏季昼变短。 (3)由题意及晨昏线平分赤道可画如下示意图: 其中ABC为晨昏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若AB为晨线,则北极附近为极昼,OB为0时,E为6时。若AB为昏线,则北极附近为极夜,则OB为12时,E为18时,可知D项正确。35~36.【答案】B、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是地球公转的近日点,时间为1月初,从甲自西向东到乙,地球距太阳越来越远,但并没有到远日点(7月初)。因此,第(1)题,地球从甲1月初开始到乙,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增大。第(2)题,当地球在甲近日点时,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故选C项。37~38.【答案】A、B【解析】1.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读图可以看出,距地面6米以下,风速最低的是图①,风速约为1.5千米/小时,故防风效果最好的是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A正确;②类地区风速约为3千米/小时,③类地区风速约为3千米/小时,④类地区风速约为6千米/小时。故BCD排除。选A。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应选择的树种,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森林树种的分布是解题的关键。【解答】华北平原位于暖温带,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宜选择的防护林树种应是②图,下层有灌木的阔叶密林。①③④三幅图均是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故选B。
39~40.【答案】C、D【解析】1. (1)根据图示的纬度和年降水量分布信息,并结合所学的区域地理知识,可以判断①②③④曲线应依次表示南美、非洲、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2.(2)南美大陆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直逼赤道附近,主要是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
41~42.【答案】A、D【解析】1. 地球自转带来的现象有昼夜更替、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而日、月升落引起昼夜更替。
2. 地球自转的周期有恒星日和太阳日,恒星日是以天空中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点,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则以太阳为参照点,时间为24小时。
43~44.【答案】B、D【解析】1.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解答】结合图示,依据水循环环节可知:①为降水;②形成地下水体和地表水体,为地表径流;③是水汽输送的上一环节,为蒸发;④属流域间循环,为跨流域调水。故选B。
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哪些做法不恰当。从图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解答】取水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水源地,输水过程中应减少损耗,节约用水、综合利用水资源等都是合理的做法。在排水过程中,仅仅防止当地污染是不恰当的,还要防止对其他地区造成污染。故选D。
45~46.【答案】B、B
【解析】(1)本题考查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森林土壤的植物残体是最多的,但森林地区植物高大茂密,根系发达,且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快,生物循环旺盛,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再加上淋溶流失作用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AC错误;草地土壤的植物残体数量不及森林土壤,但是微生物分解速度缓慢,淋溶流失作用微弱,养分得以在土壤中保留下来,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荒漠土有机质含量很低,只有少数植物能在荒漠土上生长,B正确。故选B。
(2)本题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相关知识。内蒙古自东向西天然植被演化规律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因其距海远近的不同,受到水分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7~48.【答案】A、C【解析】(1)图中峡谷有河流流经,应是流水的侵蚀下切而形成。由山峰高程2 038米和处于温带可知,该地区河流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瀑布的落差与河流径流量关系较小。图中湖泊位于河流沿岸,不在山顶,不是火山口积水形成。 (2)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规划知识。景区服务设施集中分布于③处,该处应布局游客中心。②处为十字路口,来往车辆较多,适宜布局加油站。餐厅宜接近宿营地,但应与宿营地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减少对宿营地的噪声、大气和废水污染,④处适宜。治安巡防站与旅游风景不协调,应布局于景区中较偏僻的地方,以减少对风景的破坏。
49~50.【答案】C、B【解析】(1)由图文信息可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地球的自转方向呈顺时针,M应位于N的东北方向;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说明此时的季节是北半球冬季,南极地区正处于暖季并有极昼现象,应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悉尼的气候类型是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夏雨型的气候,此时应正值多雨的季节;该季节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地球上越往南的地区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应晚于同一经线上的乙地。 (2)此时的季节是北半球冬季,地球应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又因为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可推知MN为晨线,MN与EP相交于N点,可推知EP是0时经线,此时地球上新的一天应是EP向东到澳大利亚以东的国际日界线,其余地区是地球上旧的一天,可以判断此时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此时,穿过非洲的东经10°各地有些地区应处于白天,有些地区则处于黑夜;全球范围来说昼夜的范围永远是大小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