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个月就是春节了,
今年你准备回家过年吗?
我们想邀请你在金华过个“金华年”吧,
感受一下金华满满的年味儿。
在寒冷的冬天,遇上精美小吃
让你根本停不下来。吃遍金华
128G的胃可能都装不下!!!
美食本身
也携带着最质朴最强大的治愈效果
好像只需要一份热腾腾的美食
能瞬间带来寒风冷雨中一股窝心的暖流
每个人都有念念不忘的味道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都有哪些美食
涵盖了金华人对家的所有记忆
金华酥饼
酥饼馅心用干菜、猪肉为主料,故又名干菜酥饼。其色泽金黄,香脆可口,还有淡淡的芝麻香,味道极佳。
据传金华酥饼的首创者是“混世魔王”程咬金,到明代时已经闻名于世,民间更有着李白“闻香下马”的传说。
金华火腿
金华民间腌制火腿始于唐代,距今已有千百余年历史。猪肉选择产自金华地区的两头乌后腿肉,肉质才会保证紧实有弹性。之后将火腿经过修、腌、浸、洗、晒、整、发酵保管、落架分级、堆叠(翻堆擦油)、成品等八十几道工序才将火腿制成。金华火腿气味芬芳,滋味醇香,特别适合作为配菜炖汤或清蒸。
金华胴骨煲
“金华煲”系金华特有的美味砂锅炖品,与“金华火腿”“金华酥饼”并称为“金华三宝”。其味道独特,滋补养生,价廉物美。
相传金华胴骨煲创于南宋时期,经过后人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煲是特定的砂锅煲,这样更能保留菜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口味鲜美,精选新鲜猪胴骨,必须要经过文火长时间熬制,才可以吃,先品原汤,再用吸管吸食骨髓,香滑鲜香,美味无穷。
金华汤包
金华汤包素有“金华第一点”的美誉,也是中国南方汤包界的佼佼者。以猪肉皮汁加老母鸡汁制成的皮冻和鲜肉笋丁作馅,所以馅特鲜,汁特多,大清早就诱惑人的。
福建羹
提到福建羹,总有种错觉认为是福建的小吃,但它却是地地道道的金华美味,爽滑的面皮,鲜美的小虾皮,还有豆芽、木耳等佐料,一碗福建羹是金华人完美一天的序幕。
金华土汤圆
金华土汤圆用糯米粉和清水做成皮,包裹冬笋、土猪肉、手工豆腐干混合而成的馅料。一个瓷碗装着白白圆圆又带点尖头的金华土汤圆,上面点缀青葱,下面浮着用酱油和猪油调制的汤水,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麻糍
塔石乡的街边,常常能看到舂打麻糍的石臼。打麻糍颇要几分力气,把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一人手握木槌猛捣,一人翻转加水,默契配合。捣烂后,原本粒粒分明的糯米变成了香白色米泥,趁热把米泥和成小块,裹入红糖芝麻作馅儿;或者做成小圆球裹上一层厚厚糖衣,热呼呼、香喷喷,绵软Q弹,香气环绕齿间久久。
金华萝卜肉圆
金华人请客,餐桌上往往有一道经典菜式:一笼屉浑圆墩实的萝卜肉圆。咬一口,香软鲜美,还有点Q弹,风味独特。把萝卜煮熟切成丁,然后把水分挤掉再拌番薯粉和肉末、葱、姜末,拌好后捏成形就可以放蒸架上蒸了,蒸气散去,在蒸笼里整齐摆放的萝卜肉圆露出圆滚滚的体态,萝卜与肉的气味蒸腾而出。
仙桥馒头
老一辈金华人常说,盖了红印的才叫馒头,没盖红印的,是土面包。金华人说起仙桥,总离不开那一笼笼热气满盈的红印馒头。每逢过年,整个赤松及附近乡镇,乃至外地的客人,都会为这里带来数十万个馒头的销量。
兰溪鸡子馃
到访兰溪,鸡子馃绝对是必吃TOP1。面皮擀得透亮,铺一层肉沫再放一大把兰溪本地的香葱,捏上38个褶但记得别封口,压扁放入油锅中煎制,从口中倒入调味好的鸡蛋液,一般一馃一蛋。出锅后的鸡蛋馃,外皮金黄薄脆,内里肉馅与蛋液混合,醇香鲜美,吃得满嘴流油再也割舍不下。
兰溪手擀面
藏了300多家面馆的兰溪,对吃面极有心得。兰溪游子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上面馆吃碗牛肉面。因为在他们看来外地的面没有劲,不值一吃。面一定要手擀,手揉上筋,劲道爽滑,一吃就明白它的好。浇头讲究一碗一烧,牛肉、雪里蕻、大肠、腰花、千张……都可以往里加,大火爆炒,半熟时,倒入高汤、面条,让面条、高汤和浇头完美融合,才能成就兰溪人最爱的喷香。
肉沉子
肉沉子,看起来朴素,其实内有乾坤,做起来极其考验技巧,用筷子往蛋黄里塞肉但不能破坏鸡蛋的整体造型。下锅煮时,也要让它呈浑圆形状,不能散得满锅都是。上桌后,蛋嫩肉鲜,风味独特。
东阳东阳土鸡煲
当热气腾腾的鸡煲端上餐桌,掀开盖子的那一刻,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黄金般色泽的鸡汤汁油珠儿,浮现在眼前,浅尝一口,唇齿留香,待吞下去以后,回味悠长。一整只鸡放在煲里,土鸡本身紧致的肉质被完美保留,焖炖使得料味完全进入肉中,均匀分散。开筷前是整鸡一只,但轻轻触动鸡肉就会肉骨分离。鸡肉香滑细嫩,鲜味十足,这样的美味,你怎能拒绝?
东阳沃面
东阳沃面是东阳本地人最爱的一口味道。东阳沃面貌不惊人,甚至有“糊答答”的感觉,但自成特色,过舌难忘。这里的沃面突破了面条“汤宽”的传统,独具特色,自成一派。在审味之外,也有着一种普世真理——无论多么高贵与卑微,在“熝”的时光里,皆有其发散个体特性的机宜。
上卢馄饨
上卢馄饨是东阳人最爱吃的小吃之一,据说还享有“全国第二大馄饨”的美誉。
上卢馄饨的选料十分讲究,肉选用猪前腿与头之间的五花肉。五花肉精多肥少,软硬适中。肉馅中必须添加姜末和胡椒,以增加香味。面皮是手工擀出来的,至于采用什么麦面倒不十分讲究,但必须要手工制作,否则不够韧。
义乌义乌红糖
义乌红糖是红糖中的极品,因采用传统的工艺制作,未经提纯而很好地保留了蔗汁中的营养成分。义乌红糖,色泽嫩黄而略带青色,质地松软,甘甜味鲜,清香可口,具有舒筋活血、驱寒去湿、暖胃强身等功效。
东河肉饼
东河肉饼始于清朝嘉庆年间,是义乌传统小吃,饼薄如纸、色泽光亮,口感鲜香、油而不腻,自古以来是款待宾客、馈赠亲友的佳品。融合绿色的葱末、粉色的肉末,再抹点猪油入锅翻转煎至金黄,热烫鲜香的饼让人直咽口水。据东河何氏家谱记载,用肉饼招待客人这一习俗,已有580年历史。
闻香鸡
“鸡要烧得香,全靠老酒姜”,红曲酒色泽金黄,润泽似胶,酒的甜香与鸡的鲜嫩相融合,两种食材的邂逅,升华出独特的味道,成就了闻香鸡这道义乌名菜。
永康肉麦饼
肉麦饼在永康可谓家喻户晓、最负盛名。它是用本地九头芥菜腌制的雪菜或霉干菜,加五花肉烘烤而成的一种馅饼,又名“状元饼”。永康人向来有制作肉麦饼作为佐餐的传统。旅外人士回故里,家乡的亲人也喜欢烤上几个肉麦饼供他们品尝。
肉麦饼外形圆实丰满,虽用炭火烤制,但只有饼香而无焦气,口感油而不腻、鲜美爽口。
馓
馓,色美、质感脆、味香,是永康过年传统美食,不仅好吃,还有发财吉祥的寓意,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尤为受欢迎,常用于走亲访友拜年待客。
烟熏永康干
传统的永康熏豆干,由盐卤豆腐烘熏而成。熏豆干在制作工艺上还因采用了山栀粉染色和松树木屑熏烤等特殊工艺,表皮光亮,手感光滑,口感紧致,蕴含烟火味。熏豆干,又常称豆腐干,谐音豆“富”干,因其色泽金黄,所以在永康本地,又有“小金砖”美名之称,大多数家庭都会用熏豆干作为谢年食材。
浦江一根面
潘周家一根面位于浦江县檀溪镇潘周家村周家自然村,这根面闻名中外,曾上过央视、浙江卫视等主流媒体。一根面,为纯手工制作,入嘴柔软细滑,嚼起来韧性十足,因其“长长久久,吉祥如意”的寓意,深受大家的喜爱。
牛清汤
对于很多浦江人来说,牛清汤就是家乡的味道。牛骨和牛肉等食材慢火熬煮出来的清汤,看似寡淡的一碗清水,却是碗“功力”深厚的浓汤,充满了动物油脂的鲜美,光是想想就满口生津。
食用时加一些牛杂和牛肉等,大口吃肉大口喝汤,牛肉的风味就更加凸显出来了,这种诱惑是吃货无法抵御的,口感超棒!
米筛爬
米筛爬,营养丰富易消化,老少皆宜。做法是把面和好后,搓成一指宽面条,然后扯下一小团,用大拇指在米筛上“爬”——摁,卷,再轻轻一拔就成。菜料以芋头、土豆、笋干、咸菜、萝卜干与排骨切碎切片伴煮为多。
武义醋鸡
很多武义人,心中都有一个醋鸡情结。醋味十足,香嫩可口的醋鸡,金黄透亮,浓稠的鸡汁散发着一股酸甜的诱人香气,垂涎欲滴,其味无穷。
这份酸溜溜的美味,是武义人戒除不掉、深入骨髓的依赖和迷恋,出了武义就再也尝不到了。
宣平馄饨
宣平馄饨是武义最有名的特色小吃之一,纯手工打的馄饨皮薄得像纸片,搭配上纯手工剁得十分细腻的馅料,包好后的馄饨白里透着红。水煮开以后,马上放入包好的馄饨,过几秒钟就捞起装进碗里。皮薄馅嫩的馄饨立马就熟了,还保持着独特的口味。
武义宣莲
比起其他产地的莲子,武义宣莲颗粒饱满,表皮干净。煮熟后,非常软糯,有沙沙的口感,很绵密,跟那种硬邦邦的莲子完全不同。
最不可错过的,就是宣莲做成的糖水,银耳莲子、绿豆莲子、八宝汤、百合莲子等,莲子补脾,对于养心安神也很有用。
磐安扁食
扁食口味多样,猪肉、白萝卜、荸荠、豆腐、鸡蛋等都可以作为馅料。扁食皮裹上丰富的馅料后,将两端弯成圆形,用拇指、食指捏合,就成了周围高中间低的扁食,跟人的耳朵有点相像。
煮扁食的过程中,酱油、猪油是必不可少的,两者相会妙不可言,吃了这一碗,便不虚此行了。
土索面
土索面加工技艺在磐安县已流传近三百多年,磐安南部各村落都有人会制作土索面,这其中以冷水镇潘潭村最有影响力。
土索面的加工要经过和面、捣面、醒面、上面、抻面、挂面、晾面等多个环节,需要花费十二三个小时,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制作完成后的土索面,细如丝、形似玉、香醇可口、久煮不糊。
农家玉米饼
大蒜饼不加任何馅料,通常做法就是面粉加水及酵母发酵,把发酵好的面团做成1厘米左右厚度20厘米左右直径的圆饼,放在平底铁锅里面烤至一面金黄,然后在另外一面抹上细盐或酱料,根据个人口味喜好,敷上葱末及生的或腌制过的大蒜末,即可直接食用,松软可口,味道绝佳。
文章来源金华发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