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正在快速攀升。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发大肠癌病例约56万例,基本上在以每年3%-4%的速度增加。
然而,日常中由于肠癌和痔疮的症状相似,不少患者错把两者混淆,导致肠癌发现多是晚期。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区别肠癌和痔疮,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呢?
肠癌和痔疮傻傻分不清,5个方面可以区分痔疮是肛门和直肠处的静脉肿胀,类似于静脉曲张。大多数无症状的痔疮不需要特殊治疗,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不大。肠癌是发生在直肠、结肠和肛管的恶性肿瘤,对生命健康有直接的影响,需要及时治疗。
有资料显示,约80%的肠癌,在早期会出现便血的症状,但是往往会被患者误以为是痔疮引起的便血,最终导致漏诊。其实,仔细观察,痔疮和肠癌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
痔疮和肠癌都会引起便血,痔疮的便血表现为滴血,血色鲜红,几乎都在便后出现,出血量比较大;肠癌的便血表现为脓血,血色暗红,多与粪便混合,出血量不多。痔疮和肠癌的排便习惯不一样,痔疮可能引起排便疼痛的症状,导致排便困难,在水肿和炎症消退后很快可恢复正常;肠癌会出现排便异常的症状,具体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变细、排便困难等,症状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而且无法轻易缓解。痔疮和肠癌的排便感受不一样,痔疮患者排便的时候,会有肛门直肠坠痛的感觉,伴随肛门和肛周皮肤瘙痒;肠癌患者排便的时候,会有腹胀、腹痛的感觉,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中下腹部,伴随着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一般来说,痔疮只会引起局部症状,不会出现全身症状;肠癌则会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消瘦、乏力、贫血等。触摸肛门的时候,痔疮表现为凸起的小粒,肠癌表现为菜花状的硬块,质地坚硬,边界不清,或者有破溃,手上沾有血液或脓液。肠癌的发生,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福建省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施宏表示,肠癌有明显的遗传性,与遗传有关的结直肠癌约占15%。如家族中有一位以上直系亲属患肠癌,则其他直系亲属患肠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
肠道炎症或肠道疾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介绍,85%的肠癌是由腺瘤转化来的。此外,大肠息肉也是肠癌常见的癌前病变。肠炎虽然不一定会发展成肠癌,但也并非0概率。肠炎长期对肠道产生慢性刺激,可能会导致细胞突变,促使肠癌的发生。
长期饮酒或高脂饮食研究发现,肉类和酒精都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每增加100g/d的总肉量或红肉,结直肠癌风险就会增加10%-30%。酒精会扩张消化道血管,破坏消化道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
久坐不动久坐不动,体力消耗相对较小,有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此外,久坐不动,还会减缓肠道蠕动,使肠道代谢产物长时间在肠内滞留,不断刺激结肠粘膜和肠壁,诱发肠癌。
肠镜是对消化道用纤维结肠镜或纤维肠镜进行检查和治疗的一种内窥镜,是发现结肠病变最可靠的检查手段。结肠镜细长可弯曲,直径大约1cm,检查的时候,结肠镜一端通过肛门进入直肠、大肠,另一端的摄像头可以清晰显示肠道内部情况。
由于肠镜检查会引起轻微的身体不适,如疼痛、腹胀、异物感等,再加有肠道准备时的腹泻、检查前换裤子时的害羞等,让很多人对肠镜检查产生了心里抵触。
事实上,肠镜检查并不恐怖,而且与难为情相比,健康理应排在首位。因此,施宏医生建议,无论是普通人群还是高危人群,都要定期做肠镜检查。尤其是对于年龄在50岁以上、有肠癌家族史、长期高脂饮食或饮酒、缺乏运动、有慢性肠炎和肠息肉病史等肠癌高危人群来说,应每年进行一次大便潜血检查、肛门指检或肠镜检查。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虽然痔疮和肠癌症状容易混淆,但并非无法区分。预防肠癌,不但要重视肠镜检查,还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肠癌风险,拥有健康的身体。#清风计划##科学真相##谣零零计划#
参考资料:
[1]《很多肠癌常被耽误》.健康时报.2019-08-20
[2]《把肠癌当痔疮,耽误了多少性命!区分肠癌和痔疮记住这几点!》.健康时报.2021-04-14
[3]《如何优雅地做一次肠镜检查:从心理、饮食以及检查的全过程都做好准备》.人卫健康.2021-04-1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