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邱处机(qiuchuji_1993)
作者 | 邱处机
又一家中国企业,火了!
继鸿星尔克、蜂花等国产品牌出圈之后,
近期又有一家公司的产品被网友们野性消费,它就是曾经的国民方便面品牌“白象”。
随着老坛酸菜食品安全的问题在315晚会曝光,国内两大方便面巨头相继陷入舆论的漩涡,相关产品也被陆续下架。
网友们对于方便食品的担忧,一时间甚嚣尘上。
对比之下,白象食品在官方微博的一句硬气声明被网友们送上了热搜:
“一句话,我们跟插旗菜业没合作,大家放心吃,身正不怕影子斜。”
良心企业啊!网友们好奇之下,继续深扒。
没想到,白象的良心不仅表现在对待消费者上面。
在员工雇佣上,白象有三分之一的员工都是残疾人,央视直播都因此为它点赞。
在社会责任上,白象静水流长,通过各种形式低调做了十几年的慈善。
在民族情怀上,白象在最困难的时候,宁愿饿死,也不接受日资入股,是曾经中国方便面四大巨头唯一纯粹的国产品牌。
如此具备良心和担当的民族企业,在网上瞬间炸出一批白象粉。
他们纷纷冲进白象的线上店铺,振臂一呼:
“你只管生产,剩下的交给我们。”
瞬间,白象方便面就被抢售一空。
临危受命
上世纪8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大量农民工开始乘坐绿皮火车进城务工。再加上粮油政策的逐步开放,进入中国十几年的方便面行业开始迎来快速发展。
白象方便面便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
位于河南郑州的白象方便面前身是一家粮食加工厂,之所以取名叫白象,那是因为一个虚幻而美丽的典故。
大象是河南的吉祥物,传说远古时期,黄河滩上曾经走来一头洁白的大象。河南是农业大省,所以在建厂之初取名白象,是希望未来五谷丰登,吉祥美好。
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
白象方便面厂在1990年到1996年期间,出现了产能过剩和大范围的持续亏损,即使换了5位领导人,也依然无法挽救它的颓势。
这时,白象直属领导单位河南粮食厅的一位处级干部临危受命,揽上了这个烂摊子。
他就是姚忠良。
姚忠良1962年出生在河南驻马店平舆县的一个普通家庭。
由于父母在乡粮管所和粮店工作,姚忠良从小就懂得“民以食为天”的道理。
1983年,姚忠良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至平舆县粮食局工作。凭借在工作中的优异表现,姚忠良后来被调入河南省粮食厅工作,一路做到了处级干部。
彼时,白象厂亏损1000多万,产品滞销,债务缠身,河南粮食厅领导便将希望寄托在这位年仅34岁的青年干部身上。
力挽狂澜
面对白象厂的困难,姚忠良没有灰心丧气。他觉得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打破僵局。
经过行业分析,姚忠良坚信方便面有巨大增长空间,自家的产品也没有问题,但就是市场化程度太过低下。
因此,白象要求得发展,首先要赢得市场。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是国营单位,员工们觉得旱涝保收,休闲已成为一种习惯,几乎没人愿意和姚忠良出去跑业务。
军人出身的姚忠良,无法忍受这一局面,便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先是以“带薪休假”为借口,清除一批不干事的老员工。同时,为补充新鲜“血液”,姚忠良想方设法“淘”来了30多名高学历的人才。
这些人,后来也成为了“白象”发展的中坚力量!
为了打开市场,姚忠良提出了“历尽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踏遍千山万水,将产品送到千家万户”的口号。
他的目标只有一个:要将白象产品交到消费者手中!
经过一番培训,姚忠良蹬着三轮车,带着新人们开始到城中的各大商店、菜市场、家属院宣传。
起初,没喇叭也没传单,年轻人由于脸皮薄,在大街上根本喊不出来。
为了给员工鼓气,姚忠良亲自上前扯着嗓子喊道:“来来来!都来买,都来尝,白象牌方便面真营养!”
看着领导能放下了身段,大家也不再害羞,纷纷开始叫卖,努力推销手中的方便面。
彼时,在姚忠良的带领下,白象瞄准方便面中低价市场,搭建起广大的商品销售网络。
很快,白象便开始起死回生。
在姚忠良接手第二年,白象销售额就高达一个亿,实现了扭亏为盈。
4年后的2001年,白象更是创造了破6亿元的销售额,同时也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粮食系统制造企业。
拒绝日资
白象的爆火自然引来了多方关注。为了响应国企改革的政策要求,白象食品开始进行体制改革,引进各路资本,同时也迎来了更高级别的掌权人。
看到自己无法主导企业的发展,姚忠良便决定放手,选择辞职,并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专业。
一把手对企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就在姚忠良在人大读书期间,白象再次陷入了危机,公司业绩一落千丈。
看到自己打下的国内市场被其他企业瓜分殆尽,白象最后只能在小城市苟延残喘,姚忠良痛心不已!
所幸,在姚忠良人大毕业之际,河南省领导再次对他委以重任,希望姚忠良能带领白象再次走出困境。
而在白象曾经倾注过无数心血的姚忠良,自然是欣然答应。
重新掌舵的姚忠良先把工作重点放在了产品上。
为研发新品,姚忠良尝过自家的面,也吃过对手的面。很多时候,他会品到恶心想吐为止。
2004年,姚忠良基于当时的市场状况抓住了方便面健康性这一需求,将重点放在了汤料上,推出了“白象大骨面”。
相关数据显示,该产品在上市仅仅8个月就卖出了6000万包。后来经过不断改良,白象大骨面还在2012年获得了世界食品科技大会中的最高奖项:全球食品工业大奖。
另一方面,姚忠良先是通过租赁场地盘活存量,后又买断产权新办工厂。短时间内,带领白象迅速建起湖南、山东等生产基地。
获得市场认可的爆品,扩充的产能,加上之前铺设的销售渠道,白象在接下来的几年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2007年,姚忠良经营下的白象年销售额达40亿元,仅次于行业第一的康师傅,一时风光无限。
但高光的背后,白象又面临一个重大的行业趋势:同行的竞争对手纷纷被日资入股。
其实早在1999年,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就已经拥有康师傅33.18%的股份。
到了2004年,日清食品更是出资15.54亿元与华龙面业(今麦郎的前身)合资成立世界最大制面企业——中日合资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不过,两家合作10年后便分道扬镳。
而在2008年,统一集团也开始同日资企业展开合作。
作为当时火爆的方便面品牌,白象自然也受到了日资的关注。
但或许是军人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亦或是振兴民族品牌的决心,即使后来面临企业生存危机,姚忠良还是拒绝了日方多次的收购要约,始终坚持自我突破求生。
这也让白象成为了方便面四巨头中唯一一家正宗的民族品牌。
有记者问过姚忠良:“您为何要坚持呢?当初接受日本投资合作,不是可以更好地保住白象吗?”
而姚忠良只是摇了摇头,不予回复。
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只知道这个曾经的军人、后来的商人,说过一句话:“哪怕销量再慢一点,利润再低一点,都没关系,我们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荣光不在
白象跌出方便面第一梯队的转折点是在2010年前后。
彼时,白象调整战略,决定向高端市场进发,将主要精力从1.5元/袋的产品转向2.5元/袋的产品。
相反,今麦郎则开始大力推广1.5元/袋的大今野方便面,双方互攻的结果是“低价策略”凑效,今麦郎成功从中价面霸主白象口中抢走了近3000万包/月的销量,在中低端市场站稳了脚跟。
此后,白象的市场份额便开始走向下坡路。
虽然姚忠良后来也有过数次发力,但始终找不到正确的突破口。比如在2011年,白象提出要进攻面食行业,开设了150多家福喜面食工坊连锁门店,但最终门店都没能走出河南。
近几年,随着高端消费热潮的到来,诸如拉面说、阿宽等网红方便面品牌纷纷诞生。
白象也曾对标“拉面说”推出过“鲜面传”品牌,但基于拉面说已经提前占领消费者的心智,白象此举也没有在市场溅起太多水花。
试水新业务不成,白象旧有的王牌业务也在面临着威胁。
继白象在国内率先开发“骨汤方便面”后,统一在2008年也推出了汤达人系列,目前共有日式豚骨拉面、罗宋汤面、韩式辣牛肉汤面等7个品类。
据统一2020年财报显示,汤达人的收益连续12年获得双位数增长,为统一方便面经典产品之一,是白象“汤好喝高汤面”系列的有力竞争者。
另外,拒绝日资也让白象成为了方便面四巨头里的另类。在其他三家形成统一战线后,国内所有的经销商面临“二选一”的选择。
从此,大部分商超、便利店、小卖部的货架上再难看到白象方便面的身影。
据白象官网显示,目前白象食品已在河南、河北、山东、四川、吉林、山西等10个省形成了12个优质面制品生产基地的布局,旗下设有的分(子)公司共计20余家。
在生产实力方面,白象拥有方便面生产线90余条和近120万个销售终端,年产方便面近100亿包,产品覆盖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地区。
尽管如此,白象如今还是难以重现当年的荣耀。
据方便食品大会数据显示,在2020年中国大陆方便面市场中,康师傅、统一、今麦郎销售额分别占46%、15%、11%,稳定在前三名的地位。而白象的份额仅为7%,位居第四。
铁肩担道义
1/3员工为残疾人
白象此次上热搜,残奥会是一大重要因素。
作为残奥会的面食供应商,网友深扒之后发现,白象竟然有三分之一的员工,都是残疾人。
上了热搜之后,也难免有人质疑这是白象在“作秀”、“买了热搜”。
但事实上,白象对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早已持续很久。
如果这也叫作秀,那我希望它能一直作下去。
在“996、007、35岁危机”大行其道的今天,还有一家企业愿意主动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让残疾人有机会自食其力,实在难能可贵。
更让人感动的是,白象不仅给了他们工作,更给了他们尊重。
在白象,所有残疾员工统称为“自强员工”,无论待遇还是福利,都与普通员工别无二致,这是对他们的鼓励,更是对他们的认可。
此外,为了保障残疾人工作环境的安全和舒适,白象每年都会花费超过百万元,对所有生产线进行无障碍改造和维护:
比如自动报警系统、无障碍通道、减速带等等,食堂也设置了特殊窗口、防滑垫........
所有一切,都是为了让残疾员工,也能像正常人一样自如地融入工作和生活当中。
2018年,姚忠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社会贡献是企业家的第一责任。”
社会贡献,便是真正的企业家与大多数商人的分界线。
在过去20多年里,白象不仅吸纳大量的残疾员工,还奔赴许多贫困地区,帮助当地人们脱贫致富。
比如河南新郑。当地曾有多达12个贫困村,姚忠良考察后,迅速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了“白象菜篮子工程”,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无论企业多大、资产多少,作为一名企业家,都应牢记为国为民的责任与情怀。”
姚忠良是这样说的,白象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十年如一日
低调的慈善践行者
扶贫助残之外,每逢大灾大难,白象也从没含糊过。
比如去年的河南暴雨,白象总部就在灾区,却还是二话不说地捐了500万现金和大量物资。
为了支持救灾工作,白象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搬空了河南工厂,河北、山东等周边工厂也都先后赶来支援。
此外,白象还开放了总部,免费为周边被困群众提供援助。
明明自己就在暴雨之中,却还想着为别人撑一把伞。
那时候,白象就已经得到了不少夸赞,与鸿星尔克等品牌并称为“国货之光”。
令人意外的是,面对如此评价,白象却显得“诚惶诚恐”起来。
在集团内部,一份“紧急要求”迅速下达:
“不得为了宣传去救灾,救助了也不一定要宣传。”
如此低调、如此实在的企业,现在还能有多少?
再想想彼时白象支援灾区的那一句“山河辽阔,人间烟火;月光所照,皆是中国”,着实令人感动。
再往前数,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之际,白象便捐了300万元,还有十几万份方便食品;
2010年玉树地震,白象捐赠了价值30万元的物资,以及员工自发捐赠的29万多元;
2008年汶川地震,白象捐款159万元,并派遣了20人以上的救援队奔赴灾区;
此外,白象还捐了500万参与“春蕾计划”,帮助近600名失学女童重返小学校园;还向宋庆龄基金会捐款1000万元,设立“白象大学生救助基金”;以及捐建了5所希望小学……
可以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白象。
所以白象这次能出圈,其实也是厚积薄发,也在意料之中。
毕竟,它一直在那里,一直在付出,一直在坚持,它早就该被看见了!
而白象低调的性格,也让无数网友操碎了心。
在相关微博底下,总能看到网友“求”它多做推广的评论。
而白象,也只是调皮地回了一句:
“除了价格实惠、量又足之外,其他都是象应该做的,我象只是认真做好自己。”
写在最后
这两年来,不少国货品牌相继破圈,比如鸿星尔克,比如蜜雪冰城,比如白象。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在危难之际,方能彰显一家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这些走红的企业无一例外,他们都曾在群众困难之际伸出援手,帮助国家和人民度过灾难。
因此,他们也赢得了国人的信任,网友也乐意为他们“野性消费”。
不过“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人们对这些企业的期待值越高,就越无法接受他们的失误与错漏。
但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永远完美无缺。今天他们有多受追捧,未来需要承担的风险就有多大。
说到底,企业的担当可以留住一时的热度,但真正能让他们长久发展的,还是自身的产品与服务。
于企业而言,自身实力才是最根本的东西。
而于我们而言,在支持民族企业的同时,更应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企业都有其局限所在。
我们当然可以为他们喝彩,但一定不能把他们捧上神坛。
让企业自身去打磨产品、开拓市场,让消费者自主去选择消费、评价高低。
这才是对我们民族企业,最好的支持与鼓励。
毕竟,人们不会忘记那些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企业。
同样,人们也不会忘记那些用心做好产品和服务的企业。
参考资料:
1、《“爆红”的白象,卖不动的方便面》,青翎,观潮新消费
2、《方便面4巨头3家有日系背景,今麦郎日资参股》,半岛都市报
3、《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4、《济宁唯一!省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在山东白象食品挂牌》,济宁网事
5、《姚忠良:社会贡献是企业家的第一责任》,人大建设
6、《“白象”上热搜!创始人姚忠良:内心强大的人,能扛事、少惹事、不怕事》,樊登读书
【邱处机简介】
福建龙岩人,本科毕业于国内一所商学院,后在多家互联网公司就职,现从事创业投资相关工作。公众号专注于撰写商业牛人的成长经历和认知升级,让我们一起向他们学习,不断成长,不断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