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后,就是双胞胎兄弟俩的对战时刻了!
一会儿是绿巨人,一会儿是M国队长,一会儿是奥特曼对战小怪兽,一会儿是迷你特工队。
当然,这种积木拼搭的长剑、塑料桶盖做盾牌,互相击打、防御的游戏,难免会有误伤的。
我听到弟弟大叫:“你打到我的手了!说了不能真打的!”
哥哥立马道歉:“对不起,弟弟,你搞回去吧!”
在一边看热闹的我和老公,惊讶过后笑了,这算是哥哥发明的又一组“神回复”吧,真不知道该夸他聪明,还是说他狡诈。整理起来,哥哥的有趣句子还挺多的。
我们夫妻对孩子的要求是:“不主动动手,但如果别人动手,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就要自己还击。如果对方打的是脸、头、身体要害这些地方,就要告诉老师或者家长。”
估计是因此,哥哥不小心伤到弟弟了,第一反应还是道歉。但觉得弟弟可能还是会不满,就让弟弟出出气:“你搞回去吧!”
但这么一说,弟弟也不好意思再生气,上演了一幕兄弟情深,回答道:“没事没事,我不搞你了!”
此情此景,在一边观战的我和老公,热烈讨论了起来:“这是哥哥太狡诈了!”
“不不不,这是弟弟大度,要是反过来是哥哥,说不定还是想要还手的!”
哥哥的第二句有趣的堪称语录的话,大概是2、3岁时就一直用的。
常用的礼貌用语,在孩子与人接触时,我们都会引导:
第一,他人送给你的物品,父母同意后可以接受,这时需要说“谢谢你”。
第二,如果不小心伤到了别人,要说“对不起”。另一方则需要回复:“没关系”。
有次两个小子在一起玩,弟弟不小心把哥哥拼好的消防车弄坏了,弟弟立马说了句“对不起”,而且打算动手帮哥哥复原。
结果哥哥不但不接受,还恶狠狠地说了句:“有关系!”
我以为我听错了。
弟弟也看出哥哥很生气,再次道歉:“对不起嘛!我帮你拼回去。”
哥哥还是不打算原谅弟弟,再次说了一句同样的话,我才确定我没听错:“有关系!不要你拼。”
哥哥不想接受道歉,毕竟他拼搭的玩具被破坏了,但弟弟摆低了姿态及时承认错误了,哥哥又无可奈何,只能说上几句“狠话”以图安慰。
哥哥最近用这句“有关系”来回复“对不起”,已经越来越顺口了。细想想,还是挺合乎逻辑的。人家向我道歉,如果我接受就是“算了,没关系”,我不接受,当然就是“没关系”啦!
两个小子拌嘴、打架,我和老公都特别喜欢围观,看热闹不嫌事大。
我们家俩小子,也爱吵嘴打架,当然打得不厉害,也打闹少。老人特别爱劝架,听到小孩吵架,就劝要“友爱”;孩子刚一准备动手,就立马分开。
我和老公则不同,我们特别喜欢继续干着自己手上的活,或者开着电脑工作、或者看着自己手上的书、或者在厨房继续洗着碗,一边竖起耳朵听他俩的对话,我们能从中找到不少乐趣,上面的两条有趣的回复,就是我们“偷听”到的。
我们夫妻不是不管,而是“静观其变”,可以发现可能一个孩子提高音调了,但吵着几句又继续一起玩了;或者吵着吵着打起来了,这时候我们会继续“观战”,直到可能打到头或者越打越厉害了,我们就会出来分开两个孩子了。
大多数时候,孩子一般都能够自己解决问题,而大人一干预,反而不利于建立兄弟姐妹间的友好情谊。
我带着我家双胞胎在小区玩耍时,看到过这样一幕。
一个5、6年级的小学生(系着红领巾判断出来的,实际女孩身高都超过1.75米了),在练习跳绳。一个3岁模样(书包上写着幼儿园小班)的小弟弟,过来抢绳子。
姐姐不让,弟弟非要。可能是看我家也在跳绳,就也想玩。
妈妈开口了:“你就给他玩嘛!你是姐姐,你要带弟弟玩呀!”
姐姐明显很生气:“他又不会跳,他只会乱玩。”弟弟继续在抢,当然抢不过姐姐。
妈妈继续说:“不会你就教他呀!你怎么当姐姐的!”
姐姐委屈地说:“好嘛好嘛!”又对弟弟说:“给你。”弟弟终于得手了,拿着绳子在地上拖着乱甩。
妈妈看“战火”平息了,开始继续看手机。
我觉得姐姐挺委屈的,虽然发育较早,长得高大,但怎么说也还是个孩子,自己好好练习跳绳准备体育考试,弟弟来捣乱,妈妈不止不照顾,还指责自己没当好姐姐。
等这一家人走后,我分别问了两个小家伙:“你觉得刚才弟弟做得对吗?”
小家伙都能看出来:“不对,他不该抢姐姐手里的绳子,姐姐还在跳绳的,可能会打到他的,而且这和抢玩具一样,不可以的。”
我再问:“那你觉得妈妈和姐姐,还有谁做得不太好了?”
小朋友这会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我继续问:“你觉得妈妈做得合适吗?”
孩子们还是不知道如何回答。
我说:“妈妈做得不对,不是姐姐就要让着弟弟,照顾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不是姐姐或者哥哥的。姐姐也想玩自己的东西,那应该让姐姐自己玩。
弟弟如果想和姐姐一起玩,也应该是正确的沟通方式,而不是抢东西。
我相信那样子,姐姐也一定会好好带弟弟玩的。”
其实,兄弟姐妹间天生存在竞争性,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毕竟我们步入社会,也是需要竞争的。
家庭里所有的孩子都想要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而且每个孩子都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获得所有的爱和关心。
所以孩子之间发生争吵时,先等他们自己处理。
比如上面的11岁的姐姐和3岁的弟弟,妈妈如果没有介入,我相信姐姐最后会跟弟弟谈好条件,然后还是自愿带弟弟玩。而弟弟了,不是妈妈要求姐姐这么干的,是我遵守规则姐姐才带我玩的,那弟弟下次也会明白:如果与人正确沟通。
但矛盾升级时,分别和孩子谈话,让孩子自己说出是怎么回事,帮助分析究竟发生了什么。
等孩子们的情绪都稳定下来,会发现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还是能够继续一起玩耍的。
孩子之间有矛盾冲突时,家长朋友可以在一边先等一等,看看孩子们自己会如何处理。说不定你也会像我一样,发现孩子们“吵架”时“妙语连珠”,忍不住记录下这些有趣的对话。
孩子会长大,有一天他们也会面对更多的人、更多的不同的意见、更大的矛盾冲突,相信他们也能学会自己去面对去处理,并且能够处理好的!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