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牛汝辰
“蓟”是西周初年一个封国的名称,也是北京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地名之一。蓟城的旧址在今北京西城区广安门一带。
北京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称为“蓟”的早期聚落与修建了城墙之后作为周初“蓟国”都城的“蓟城”。
从周初开始到辽代改“蓟县”为“蓟北县”直至“析津县”为止,以今广安门一带为中心的“蓟城”“蓟县”始终是封国的都城或北方军事重镇“幽州”的治所。秦汉以前的“蓟”与“蓟城”以及其他城邑和山水名称,在北京地区早期地名中占有重要地位。
1995年,在北京原宣武区广安门立交桥东北侧的滨河公园竖立了蓟城纪念柱,上有侯仁之先生拟定的榜文:“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惟周,其名曰蓟。
关于“蓟城”的命名,孙冬虎认为,远在《史记正义》之前,《水经注》就已指出:“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水经注》卷13《㶟水》)
根据上述记载,蓟城以城内西北角的土丘“蓟丘”为名。蓟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蓟丘因丘上长蓟,故名。《战国策》有“蓟丘之植,植于汶篁”之语。我们还可以把它当作文学上的比喻来理解,即随着燕国伐齐之战的胜利,蓟丘上的植物被带到了汶水流域去种植。
根据文献记载和晚近时期的考古发掘,一般认为蓟丘位于今北京西便门外的白云观西侧,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还保留着一些遗迹。
“蓟”具体是何种植被,北宋科学家沈括曾作为使臣到过蓟城,据他在《梦溪笔谈》里说:“予使虏至古契丹界,大蓟茇如车盖,中国无此大者,其名蓟,恐其因此也。”大蓟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蓟属的植物),沈括描述它的根茎高大,叶片支撑开来与车盖相似,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因其独特性而成为地方命名的依据。
最早的北京城是以生长的植物“蓟”命名的,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植被地理特征。蓟主要分布于朝鲜、日本、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南、安徽、江苏、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江西、云南等地,多生长于海拔400—21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荒地、草地、山坡林中、田间。
版权所有,欢迎关注